張澤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澤咸 | |
---|---|
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
出生 |
1929年12月 湖南寧鄉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武漢大學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唐五代賦役史草》,《唐代工商業》 |
張澤咸,1929年12月生,湖南寧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博士生導師[2],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先生於1948年在長沙讀完高中之後,收到北平兩所高校錄取通知書,因病無法入學,故任教於家鄉小學、初中。1952年,上級欲調先生入益陽高中,然先生自謂不能勝任,遂入武漢大學學習。1956年9月,大學畢業後的先生被分配到中科院歷史一所工作,10月,又調入歷史三所,並回武大跟隨唐長孺先生學習。1958年2月,武大通知先生隨大學生去湖北紅安參加鄂豫皖蘇區黨史調查,直至9月底返校,並立即投身大煉鋼鐵運動。同年11月,歷史所調先生回京。1959年初,先生參加中國歷史博物館創建工作。1960年初,先生被下放到曲阜參加農村勞動一年,因禍得福,了解不少旱作知識。1962年秋,歷史所通知先生參加《中國史稿》隋唐卷寫作,從此正式開始隋唐史研究的生涯,並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唐代客戶》。此後,先生還在王曾瑜先生的啟發下,對宋代文獻有所涉獵。文革後,先生借改革開放之大好時機,埋首書齋,相繼出版《唐五代賦役史草》、《唐代工商業》、《唐代階級結構研究》等論著甚夥[3],終成一代大家!1990年退休。
個人信息及經歷
張澤咸,1929年12月生,湖南寧鄉人。
1948年在長沙讀完高中之後,收到北平兩所高校錄取通知書,因病無法入學,故任教於家鄉小學、初中。
1952年,上級欲調先生入益陽高中,然先生自謂不能勝任,遂入武漢大學學習。
1956年9月,大學畢業後的先生被分配到中科院歷史一所工作,10月,又調入歷史三所,並回武大跟隨唐長孺先生學習。
1958年2月,武大通知先生隨大學生去湖北紅安參加鄂豫皖蘇區黨史調查,直至9月底返校,並立即投身大煉鋼鐵運動。
1958年11月,歷史所調先生回京。
1959年初,先生參加中國歷史博物館創建工作。
1960年初,先生被下放到曲阜參加農村勞動一年,因禍得福,了解不少旱作知識。
1962年秋,歷史所通知先生參加《中國史稿》隋唐卷寫作,從此正式開始隋唐史研究的生涯,並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唐代客戶》。此後,先生還在王曾瑜先生的啟發下,對宋代文獻有所涉獵。
文革後,先生借改革開放之大好時機,埋首書齋,相繼出版《唐五代賦役史草》、《唐代工商業》、《唐代階級結構研究》等論著甚夥,終成一代大家!
1990年退休。
研究成果
關於張先生的治學,參見:
王曾瑜:《漢唐史專家張澤咸先生的學術成就與不足》
先生亦有自撰學術生平文章:
張澤咸:《我與漢唐史研究》,刊《學林春秋·二編》下冊(朝華出版社,2000年),後收入《一得集》(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
獨着:
《唐五代賦役史草》,中華書局,1986年。
《唐代工商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唐代階級結構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隋唐時期農業》,文津出版社(台灣),1999年。
《漢晉唐時期農業》,中國社科出版社,2003年。
《一得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澤咸集》,中國社科出版社,2007年。
《晉唐史論集》,中華書局,2008年。
合著:
《中國古代史史料學》(魏晉隋唐部分),北京出版社,1983年。
張澤咸 |
《中國屯墾史》(中冊),農業出版社,1990年。
《中國屯墾史》(與郭松義合作),文津出版社(台灣),1997年。
《中國航運史》(與郭松義合作),文津出版社(台灣),1997年。
《中國歷代經濟史》,文津出版社(台灣)。
《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第一章和第四章第十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資料集及其他:
《隋唐五代農民戰爭史料匯編》,中華書局,1979年。
《魏晉南北朝農民戰爭史料匯編》(與朱大渭合作),中華書局,1980年。
《隋唐五代史論著目錄》(1900-1981),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
學術講座:
《中國古代的糧食生產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