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大林 - 1.张大林:[清]字黼堂,号易斋,江苏吴江人。幼即嗜画,与钱志伟交,讲论六法。后从夏苣谷(之鼎)游,得其揩授,艺遂日进。家富储藏,刻意临摹,凡工笔散笔,靡所不能。生平所作以花鸟为工,若山水、人物诸品,兴到时亦有佳者。《墨林今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张大林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青州市
出生日期 1963年2月2日
职业 画家,教授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
信仰 人无信念,难成大事。佛教
主要成就 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写意花鸟画讲座教授
代表作品 《岁寒三友图》《墨梅图》《墨竹图》《写意田园画》系列等
现居 北京
目录
个人简历
张大林
张大林:写意花鸟画家,1963年2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北京知秋苑书画院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张大林花鸟画讲座正在热播。播出时间:2010年7月9日开播每日上午10点,下午14点,晚间18点,夜间22点。每日播出两小时。 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国当代写意田园画派代表人物、中国花鸟画研究协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职。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曾得到张立辰、田黎明、陈平、毕建勋等老师的指导。张先生自幼酷爱绘画,8岁习画,从事中国画研究30余年,擅长写意花鸟尤长画竹,四君子、葡萄和大鸡,其画风自成一格,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灵气,充满力量与生命。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参加多项大展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权威单位和知名人士收藏。中国外交部曾做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并入选《中国当代书画选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选集》、《中国青年书画家艺术辞典选集》、《中国书画家简明辞典选集》、《国际篆刻大观选集》等十余部辞书。199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世界书画家艺术协会联合等十余家权威单位联合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个人著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当代书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大家》等书籍。中国书画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艺术中国报等多家报刊曾多次发表。中央电视台、《荣宝斋》《中国美术》、《收藏界》《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名人》等近50家媒体都做过报道。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讲座教授。
2010年12月26日全国政协礼堂悬挂20余幅张大林先生国画精品。
艺术历程
张大林国画葡萄图
1997年香港回归参展作品《雨后春笋》大幅竹笋图,获优秀奖。(现香港美术馆收藏),同年10月参加中国三峡工程(现场义演活动)后,加入中国三峡书画院并聘为高级画师。
1998年5月为中国外交部作画,部分作品被外国友人所收藏,同年10月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画展,《农家篱笆风秋硕》获银奖。1999年澳门回归,大型展览《烈日荷花》现澳门政府收藏,同年3月参加中国青年书画协会举办的展览,《深秋欲坠葡萄图》获最高奖金奖。
2000年应澳门政府的邀请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及全国著名画家一行58人到澳门参观,并现场作画,其作品被澳门政府和多家权威单位收藏。
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馆港澳书画巡回展,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深造。同年12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作品展。2003年4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应外交部邀请为外交部作画,其作品现悬挂外交部会议大厅。同年5月应中央组织部邀请与蒋采萍、王天胜老师共同作画,其作品被中央组织部收藏。
2005年加入北京荣华书画院,被聘为副院长。
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课堂讲座教授,同年7月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聘为写意花鸟画教授,并在全国发行教学课程光盘,同年8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在全国播出张大林花鸟画教学。
2007年12月应邀赴日本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画展,其画作受到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赞赏并收藏,并获最高奖,其作品《红梅图》被日本东京画院收藏。
2008年张大林先生作为首批艺术领域有成就和地位的知名书画家应邀赴湖南醴陵红官窑参加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绘制“中华复兴”庆典瓷瓶。
2009年被中国山东费县美术家协会聘为中国费县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并颁发证书。
2009年3月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为中国美协高级研修班学院授课。
2009年6月作品《高风亮节》被“崔子范美术馆”收藏,并颁发其收藏证书,并受到崔子范老先生的好评。
2009年9月作品《秋硕果》入展“翰墨大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并被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中心,中华书画协会联合授予共和国艺术功勋奖。2009年12月8日国画作品《硕果累累》,参加“祖国万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作品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
2010年春应邀参加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海瓷艺术创作观摩交流会。
2010年5月18日被北京市慈善协会艺术院聘为研究员。
2010年7月9日张大林花鸟画讲座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课堂播出。
2010年12月26日全国政协礼堂悬挂20余幅张大林先生国画精品。
作品市场行情
张大林教画岁寒三友图
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收藏价值很高,升值潜力巨大,其作品年年在各大拍卖行中创佳绩!最重要的是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写意绘画创作功底深厚,大气逼人,气韵生动,有浓重的中国画的写意韵味。给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张大林先生绘画生涯已有30年,在从事绘画艺术创作30年里,张大林先生一直坚持自己的绘画艺术之路。讲究中国画的写意与写神,不断地探索创新与尝试,创作了一批经的起历史考验的经典绘画作品。在近几年中张大林先生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不断地在各大电视报刊媒体网站出现。作品也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追捧与好评也得到众多书画同行的赞肯。收藏张大林先生花鸟画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张大林先生的国画作品将会越来越经得起历史和中国绘画艺术的考验!
200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用了整年的时间播出张大林先生花鸟画教学节目!
2010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播出张大林先生花鸟画教学节目!
在艺术之路上张大林先生始终如一的探寻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张大林先生曾说,“中国画的最高艺术境界贵在无中生有。就像齐白石大师所画的大虾,生活中并不存在;就像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处理得当一样“和二为一”。齐白石大师把海虾与河虾合二为一,不也是更可贵吗!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绘画技法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真的很值得我们中国画家追求!雅俗共赏是两个对立的矛盾,它是两个极端,真正在绘画上做到雅俗共赏的先例并不多见。愉悦自然的文脉,编制自己的心境,让这个情感世界来确立这个千古绝笔所追究的目标吧!”
以下是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拍卖纪录:
2006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白梅图镜心设色纸本》尺寸:96x180cm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104500元人民币成交。
2007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三友图镜心设色纸本》尺寸:68x136cm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46200元人民币成交。
2008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笑口常开图设色纸本》尺寸:68x68cm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35840元人民币成交。
2008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梅花立轴设色纸本》尺寸:68x68cm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26400元人民币成交。
2010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硕果累累》尺寸:68x136cm在北京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67937元人民币成交。
艺术特色
张大林先生是一位拥有“名人”光环的花鸟画家。“在花鸟画领域,张大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有人这样评论说。2007年中央电视台几乎用了整年的时间播出了他的花鸟画教学讲座,他所创作的《岁寒三友图》﹑《墨梅图》成为中国花鸟画的典范之作,风靡大江南北,其中《墨梅图》在2007年瀚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10.45万元拍出。笔墨遒劲,气韵优雅,是张大林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张大林花鸟画既有传统功底,又有创新气息,深得画界好评。品张大林先生花鸟画,让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笔墨功夫。笔墨乃中国传统绘画之根本。中国画史可以看作是笔墨发展史。一副好的国画作品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视角元素。有素养的画家,出笔就不同凡响。要获得高妙的笔墨,必须加强个人心性修养和吸收自然灵气。心神高远,则笔墨深厚,笔墨已成为画家心胸﹑禀赋﹑气度﹑性格的反应,画家文化积累和知识功底表征。画家林墉说道:“笔墨当有难度、深度、高度,始能立身传世。”张大林曾自言:“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笔墨运用的灵活、纯熟,浓淡焦枯,恰到好处,达到符合物象精神的种种要求,就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我经常在一个事物的描绘上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研究。一副艺术性强的作品,要求笔墨高、构图新、色彩好,而这都需从笔墨技法中寻求。”笔墨是画家美学思想的心灵迹化,更是中华民族素质内在美得具体呈现。因而“笔墨”不是“笔”和“墨”的工具概念,也不是单纯技法的概念,而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浓缩和折射着汉族文化的信息,简言之:笔墨就是文化。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不一定是最好的中国画家;但最好的中国画家必须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与外在宇宙达成某种和谐,既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品张大林先生的花鸟画,同时让人感受到画面洋溢的气韵魅力。气韵作为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之一,他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精妙的创作构思和精纯的笔墨技巧。中国画的“气韵”需要“笔墨”来实现,“笔墨”和“气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离开了笔墨的韵致,便无所谓中国画了。在古人眼里,气之有韵犹如声之有韵。可以说,“气韵”中气一以贯之,韵由气生,气由韵成,气韵一体,不可分割。在中国画艺术领域内,都很重视作品的气韵,并以此作为品评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文论有魏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书论有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画论有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以此作为论画总的要求和最高境界。气韵体现于画家的生命精神和气度立意,体现为画家的共同认知和努力追求。张大林先生在接待记者采访时坦言:“我其实在画面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物体的形似,而且力求表达客观形象的精神品质,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使笔墨意境符合造诣,进而达到气韵生动。我在画藤、叶时,泼墨淋漓,落笔常如奔马不羁”但我的宗旨不以奇肆怪异的造型求变,而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网上浏览张大林先生的有关资料,还能感受到画家张大林先生那强烈的革新意识和创新追求。“要充分表现时代气息,就必须认真研究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推陈是为了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就是要掌握前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方面的成熟经验,全面研究历史发展中的继承关系和风格演变,还要研究他们在用笔、用色、构图、取材上的不同特征和创作技巧,通过分析、比较、观察、临摹的方法,去认识和体会他们的创作规律,进而找出他们的优缺点,吸取他们的长处。还要系统地阅读画史、画论、画跋、画录一类的理论和著作,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注重革新,今天的花鸟画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但内容要新,而且在表现形式和一切技法中也要掺入新的血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张大林先生坚定的认为:“不同的画家,所处的环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徐青藤的豪放,陈白阳的淡郁,八大山人的厚朴,便是很好的例证。正是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语言,才使他们各自成家,并在绘画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花鸟画传统,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大胆创新,并深入现实生活,开掘个人新风格,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同于古人的、具有活力而富于时代气息的好作品。”
追忆童年的艺术足迹
至今我已作画已近三十年,我出身在农村,父亲是生产队会计,他读过私塾,在我们村上也算得上是文化人啦。大哥是“臭老九”,在学校教书,兼音乐和绘画老师,那时他刚毕业,还是个小伙子。我受大哥的熏陶,从我记事起就喜欢上了音乐和绘画,没上学就会用口哨吹歌曲,画孙悟空连环画。上了小学我对艺术更加热爱和执着,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说快书、诗朗诵、唱京剧。在当时还不叫乡镇,叫公社,到公社演出,然后再到县城,每次我都入选,在我们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曾红极一时。
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那年头演出也多到公社、到县城排练节目,一年到头也弄不出个名堂。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改行吧!学画画,可画画需要钱,要买纸、彩、笔、墨,没钱买,我就找父亲想办法,父亲凑了一块两毛钱,我买了手电筒,背起了背篓,白天上学,晚上捡粪,交生产队挣工分,年底分红我就可以买纸笔了。
开始我画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人物像,记得当时我刚十三岁,画好了我再自己动手裱成中堂,抽时间就拿到大集上去卖,还真有人买,一集能卖一两幅,能挣四五块钱,在那个年头四五块钱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那时没有电灯,画画点煤油灯,冬天屋里又没有炉火,连沾毛笔的水一会儿都要结冰,何况灯下不观色,画了一夜的周总理,把绿色当成蓝色用了,到了白天风衣是绿色的,背景的山和长城也都是绿色的,偏色了,真可惜。
以后我不在画伟人像了,改画工笔花鸟中堂,从那时起我就懂得了以画养画的道理,人们心目中的小演员,也变成了一个小画家了。从小我就有个心愿,也算是理想吧!连晚上做梦都在想长大后能到北京,能到中央美院,成为一名画家。至今我的愿望也都实现了,这就是我对童年的艺术追忆。
意向油画
张大林对于意象油画作品的研究室源于他的艺术实践,他本人其实是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油画训练的,所以在创造的时候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束缚和局限,但是他有着良好的艺术基础,对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错的了解,刚开始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他是以自己作为主体,主要表现的是“美”。张大林还是从事油画教育,因为油画艺术的创作上的成功,为他的教学提供了新鲜、有力的教材,将意象油画的创作的经验和思想总结出来了。
意向油画写生,就是艺术家根据客观物象在不同的“特征”的启示之下,触景生情,然后再有感而发,最终达到升华艺术的最终目的。[1]
张大林谈中国花鸟画艺术
张大林先生认为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笔墨运用的灵活、纯熟,浓淡焦枯,恰到好处,达到符合物象精神的种种要求,就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我经常在一个事物的描绘上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研究。一副艺术性强的作品,要求笔墨高、构图新、色彩好,而这都需从笔墨技法中寻求。”笔墨是画家美学思想的心灵迹化,更是中华民族素质内在美得具体呈现。因而“笔墨”不是“笔”和“墨”的工具概念,也不是单纯技法的概念,而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浓缩和折射着汉族文化的信息,简言之:笔墨就是张大林国画竹子文化。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不一定是最好的中国画家;但最好的中国画家必须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与外在宇宙达成某种和谐,既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张大林先生认为:“不同的画家,所处的环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徐青藤的豪放,陈白阳的淡郁,八大山人的厚朴,便是很好的例证。正是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语言,才使他们各自成家,并在绘画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花鸟画传统,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大胆创新,并深入现实生活,开掘个人新风格,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同于古人的、具有活力而富于时代气息的好作品。”“张大林先生其实在画面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物体的形似,而且力求表达客观形象的精神品质,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使笔墨意境符合造诣,进而达到气韵生动。张大林先生在画藤、叶时,泼墨淋漓,落笔常如奔马不羁”但张大林先生的宗旨不以奇肆怪异的造型求变,而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的花鸟画在世界绘画的艺术宝库中堪称一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从五代到现代大家辈出,其艺术思想,笔墨语言各具特色。或笔墨酣畅,气势恢宏;或大刀阔斧,纵横驰骋;其都各具独到的个性风貌。故引起国内外绘画艺术界之瞩目。绘画艺术只有用笔墨语言才能表达这个情感世界。继承传统,发扬创新,超越自然才是真正对绘画艺术的升华。
张大林认为花鸟画不仅仅只是继承
在花鸟画领域,张大林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创作的《三友图》、《墨梅图》都为花鸟画的典范作品。2007年中央教育电视台几乎用了整年的时间播出了他的花鸟画教学讲座,使其作品风靡于大江南北,如今还在不断升温。《墨梅图》在2007年瀚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10.45万元被拍出。张大林这样解释自己的艺术:“我仅仅是要求自己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一些既有想法又有艺术性的作品。”
张大林,祖籍山东青州,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现任北京知秋苑书画院教授,中央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曾参加多项展览并荣获大奖,1997年被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称号。其作品除为多家企业、政府机构收藏外,并曾作为国礼对外赠送,先后有80多家媒体对其艺术成就作专题报道,出版个人画集多部。
问:前些时间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看见您被许多绘画爱好者围在中间,是在为他们解释花鸟画问题?
张大林:中央教育电视台今年一直在播我的花鸟画创作教学课程,又加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把我的讲座内容作为教材制作了光盘发行,现在许多初中、高中以及一些地区的学校把我的教学内容作为国画教材,导致很多人偏爱我的绘画风格。
问:在当今媒体发达的社会,许多画家在全国受众面也是很广的,您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张大林国画竹子
张大林:我想我的作品能做到雅俗共赏,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问:您从事绘画多少年了?
张大林:到如今应该有30年了。
问:您的出生地山东青州,历史上也是广出文人墨客的地方?
张大林:我其实是在农村出生,父亲是生产队会计,读过私塾,算是个文化人。大哥在学校教书,兼着音乐和绘画老师,我受他影响,上小学的时候,对山东快书、朗诵、京剧都很感兴趣,还在公社演出过,甚至有机会到过县城演出。
问:那么多兴趣,后来怎么没有再继续下去呢?
张大林:那时家境贫困,折腾不起就改学画画了,可画画也要有钱买纸、笔、颜料,父亲凑钱给我买了电筒,我就白天上学,晚上打电筒去捡粪挣工分,年底就可以买纸笔了。
问:您什么时间开始花鸟画创作?
张大林:最初我画人物肖像,那时有13岁了,画完后自己装裱好,就拿到集市上去卖,还真有买的,有时候还能卖个四五块钱,在那时价钱算是很高了。接着开始画工笔花鸟,但觉得总是很难表达自己的心境,也许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感到自己可以画得很豪放、很泼辣,就转画了写意花鸟。问:在花鸟画创作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很难的。
张大林:我一直对画中国画很有信心,相信不断的实践和研究终会有结果。我选择花鸟画是认为花鸟作品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另一原因我绘画花鸟时,很有激情,更能表现中国写意画的精神,更利于把真正的心性表达出来。
问:您的花鸟画作品如今广为人知,尤以松竹梅为主题的《三友图》等,显示出您花鸟画创作的形象和风格。
张大林:擅长画“三友”,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指导下,从体验现实景物入手,通过丰富想象进行创造。我经常运用活泼、真实的笔法,表现花鸟具体神态,很多作品虽表现手法不同,但师法自然的创作精神却始终是我的追求。我对于花鸟画的取材很宽广,也去描写鱼、虾、蜂、蝶、菜蔬等大自然中许多事物。
张大林:在苏轼、陆游等人的诗文中,都出现了大量咏梅的篇章,以“凌寒斗雪”、“铁骨冰心”来形容梅的傲骨,大多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作为清雅高洁品格的象征。我所画梅花,枝干劲挺,花朵繁复,表现出梅花的生机,更通过画梅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我所作的大幅梅花,古干横空,苍老浑朴,墨气淋漓,风格古朴。我爱画梅花。梅的种类很多,江南多红梅,梅干有粗有细,我画梅多中锋韧笔,渴焦兼施,运笔多用腕力和臂力,使画面表现梅花傲霜凌雪之神。《墨梅图》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只用勾勒、不加晕染的手法。我还有很多绘画表现手法。
问:您是出于一种什么心境要求自己技法转变的呢?
张大林:我均是在小写意基础上向大写意和泼墨进一步发展。最值得注意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大量创作,显示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创作技巧。其实花鸟画最高的境界是以简劲洗炼的笔墨,达到形神兼备。
问:您许多作品是以智慧的心灵,提炼了被画事物的形象动态。
张大林:我是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努力使花鸟画创作呈现新面貌。
问:您在绘画思想理论方面,重视表现现实,那么怎样以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笔墨性达到不失真的境地呢?
张大林:我其实在画面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物体的形似,而且力求表达客观形象的精神本质,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使笔墨意境符合造意,进而达到气韵生动。我在画藤、叶时,泼墨淋漓,落笔常如奔马不羁,但我的宗旨不以奇肆怪异的造型求变,而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问:看您画画有时笔情纵恣,墨华飞舞,不只是在“善师其意,不在迹象”上用心,同时又极力突出着自己的性灵。
张大林:我以书法入画,更注重笔墨的苍劲浑穆,纵横奇肆,笔锋老到,更多地在形神上下工夫。要求自己能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的花鸟画,使花鸟画这一艺术形式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内容、有技法的绘画。
问:花鸟画如何体现时代精神?
张大林:要想充分表现时代气息,我想就必须认真研究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推陈是为了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就是要掌握前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方面的成熟经验,全面研究历史发展中的继承关系和风格演变,还要研究他们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取材上的不同特征和创作技巧,通过分析、比较、观察、临摹的方法,去认识和体会他们的创作规律,进而找出他们的优缺点,吸取他们的长处。还要系统地阅读画史、画论、画跋、画录一类的理论和著录书,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注重革新,今天的花鸟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但内容要新,而且在表现形式和一切技法中也要掺入新的血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问:都说花鸟画进门容易,但要想有所发展,那就很难。
张大林:花鸟画只能通过一定的造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不能像人物画那样正面表达现实生活主题,因此它的出新比人物画更难。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仍然可以借助于不同的题材,通过寓意来间接地表达主题思想。
问:花鸟画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许多聪明智慧的画家,创造性地显示了个人作品独特的面貌,您是怎么做的呢?
张大林:不同的画家,所处环境不同,思想感受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徐青藤的豪放,陈白阳的淡郁;八大山人的简练朴厚,黄瘿瓢的遒健劲挺,便是很好的例证。正是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语言,才使他们各自成家,并在绘画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相
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花鸟画传统,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大胆创新,并深入现实生活,开掘个人新风格,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同于古人的、具有活力而富于时代气息的好作品。
问:艺术家体验生活时,对待生活的认识,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吧?
张大林: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表达生活的内在精神。花鸟画的表现范围很广,对表现对象的观察和体验不可能完全到位,这就要有意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进而表现其特性。一个花鸟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除了深入自然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到社会实践中去,所谓艺术修养、思想方法、审美观点,根本问题其实都应是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正是因为画家有了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才能使笔下非人性的花鸟树石焕发出新的意蕴。
问:郑板桥在《题画竹》中说过,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您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进行创作的呢?
张大林: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这有力地说明了艺术创作和被画物体的关系,没有对生活的认识、艺术的理解就不会胸有成竹,一挥而就。之所以能在绘画上不为先匠所拘,不入时趋,独辟奇境,下笔灵变,完全得益于造化之深。
问:中国古代画论中经常提到由“形似”到“神似”,是否能将其看做是艺术反映现实的高度体现?
张大林:写意花鸟画更要求形神兼备,所说的“不似之似”的神似,就是企图更深入地对客观现实物象作本质的表现。必须掌握造型的“似”与“变”,有目的地夸大形象,概括提炼形象,典型地突出对象,从而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
问:请结合您个人绘画的创作实际,总结一下您的创作经验。
张大林: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笔墨运用得灵活、纯熟、浓淡焦渴恰到好处,达到符合物象精神的种种要求,就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我经常在一个事物的描绘上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研究。一幅艺术性强的作品,要求笔墨高、构图新、色彩好,而这都须从笔墨技法中寻求。
人物评价
张大林画风注重平易朴实、苍浑淳厚,融大自然与传统为造化,以笔墨底蕴丰厚、劲健、画格清奇、文质兼备为统一,其作品无不传递着他对生活的豪迈气度和他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表达了其对花鸟画的执着和热爱,创作了一批泱泱浩翰的铭心佳作。在这物欲横流,乃至炒作的时代,他虔诚探索,默默耕耘。对一草一木一片丹心。他寄托于对自然物象的写照,牺牲于古今诸家之蕴藉抒发着他的“性灵”。其作品涉猎之广,气息之正,真可谓“丹青有道,终极造化。”张大林的花鸟画电视讲座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也得到了书画同行的赞肯。他以“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艺术精神为指导,借笔墨抒情怀,“效法天道,无极之极”不骄不躁,功成不居,不落凡响以笔墨抒发出他的艺术人生,登上了中国花鸟画艺术之堂。记得是在5年前,笔者应山东省体委的邀请出席一次省体委举办的武术散打锦标赛开幕式,张大林等一行几人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应邀一同参加,并与笔者合作巨幅“三友图”以表祝贺,从此便与大林相识。转眼5年过去了,今天在电视讲座上看到的张大林较之5年前变化不大,但他讲座背后的那幅巨幅墨竹图,使笔者深为震撼,再看电视上大林面对全国观众,边画边讲,大笔一挥,水墨淋漓,一股正宗传统的正气凛然纸上。他把山东人的正直豪爽、虚心向上的高尚情操,用墨竹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正是应了“画如其人,人如其画”那句至理名言,他用的毛笔之大,画的墨竹之粗,笔墨运用之特殊,称之为“当代中国画竹群体中的领军人物”也不为过。大林的画路较宽,如他的梅花、葡萄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述。他赋予了它们新的力量与生命,用自己的画笔对它们进行了新的诠释。如今的大林在画坛也算小有名气了,他的为人还是那么的谦虚随和,不骄不躁,对待艺术依然一丝不苟,这也许就是笔者能和他交往至深的缘由吧!
张大林先生应邀到红官窑绘制中华复兴瓶
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爱国艺术名家联谊活动”,邀请在艺术领域有成就和地位的书画家,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参与具有丰碑意义的爱国工程活动。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组织画家30名前往湖南醴陵红官窑进行创造和采风,并亲手绘制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烧制的“中华复兴”庆典瓷瓶一套。首批到醴陵红官窑的画家有马德春、王培东、、马讯、张大林、和芝圃、陈葆棣、陈增胜、路怀忠、张广志。
“中华复兴”庆典瓷瓶及书画作品,将于2008年12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展览和颁奖活动。
张大林先生应邀绘制中国海瓷
张大林国画
2010年春季海瓷艺术创作观摩交流会在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胜利举行。记者采访了北京知秋苑书画院教授,中央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张大林先生。张大林先生是首次来到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大林先生很谦虚,他首先非常感谢无棣海瓷艺术研究院的邀请,他才有机会在宣瓷上作画,有了一次很大的自我突破和超越。
张大林大吉图
张大林先生主要指出了在宣纸上作画和在宣瓷上作画的相通点。研究人员通过对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挫折无损、润墨性强”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才创造出了宣瓷。宣瓷具有吸水性强、运笔手感好、强度高、画面滋润、艳丽的特点。宣瓷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张大林先生指出,他作起画来感觉得心应手。
张大林说道,在宣瓷上作画,是一种创新,填补了以前的空白,是值得我们这代人所骄傲的。最后,张大林先生对海瓷艺术研究院的邀请表示了谢意,他说以后有机会还会来到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继续作画,继续切磋。
全国政协礼堂悬挂张大林教授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