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雲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5日 (日) 22:04 由 Qmli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生,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人物簡介

早年經歷

張雲逸,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1892年8月10日生於廣東文昌(今屬海南)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7歲時開始讀私塾,12歲轉入本鄉啟明高等小學。

1908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堂第二期,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909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先後參加過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

1912年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後,被國民黨南方支部派到統治海南島的軍閥龍濟光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歷任排長、連長。

1921年到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當營長。

1923年從政,任廣東揭陽縣縣長,積極推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綱領。

1924年復入粵軍,在許崇智部任旅長。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4軍第25師參謀長。同年10月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6月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成立警衛團時,力薦盧德銘任團長。大革命失敗後,秘密掩護周士第等共產黨員脫險並支持所部參加南昌起義。後脫離第4軍,經香港前往上海,與中共中央取得聯繫。[1]

摺疊土地革命

1929年7月被派往南寧,在桂軍做兵運工作,任廣西軍官教導總隊副 張雲逸(左)、周恩來、孔石泉在西安 張雲逸(左)、周恩來、孔石泉在西安

总队长兼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成功地把教导总队和警备第4大队这两支旧式部队改造成新型人民武装。同年10月率部前往右江地区,以右江督办名义积极进行武装起义准备,消灭企图阻止起义的警备第3大队。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随后,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打退桂系军阀的反扑,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右江苏区。

1930年春為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率部轉戰桂黔邊,攻占榕江城。6月回師右江,經過激烈

戰鬥重占百色,恢復並鞏固了右江蘇區。10月,根據執行"左"傾路線的中共中央關於紅7軍攻打柳州、桂林進而奪取廣州的指示,與鄧小平等率部北上,轉戰桂黔湘邊。因部隊在攻城戰鬥中損失嚴重,

在1931年1月於全州召開的紅7軍前委會議上,同鄧小平等毅然決定放棄執行攻打大城市的冒險計劃,轉向湘粵邊開展游擊戰爭,並適時向中央蘇區轉移。2月,部隊東渡樂昌河時遭敵攔截,被分割為東西兩岸各一部。危急時刻,他沉着冷靜地指揮未過河的部隊突破封鎖,急行到樂昌河上游再渡成功,挺進湘贛蘇區。3月到達湘贛蘇區中心永新城,同湘南獨立師和紅20軍會合。4月任河西總指揮部總指揮,率部攻占永陽鎮。隨後在遂川同先期渡過樂昌河的紅7軍主力會師,改任河西總指揮部參謀長。5月起與總指揮李明瑞率部連克安福、茶陵、安仁、遂川等縣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7月渡過贛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所部被編入第3軍團建制,並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授"轉戰千里"錦旗。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時,任紅7軍參謀長、軍長。

1932年起歷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等職,參與研究紅軍的戰略戰術,組織參謀人員擬訂作戰計劃。

1933年11月曾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前往福建,同宣布起義的國民黨第19路軍建立聯繫。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任紅8軍團參謀長,12月復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協助軍委領導組織偵察、開路設營、部署軍事行動。到陝北後兼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軍委後方辦事處參謀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

1936年12月任中革軍委委員。

1937年3月任紅軍後方司令部代理司令員。曾奉命前往廣州、香港、桂林、福州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

土地革命圖冊來源[13]

張雲逸
張雲逸
出生 (1892-08-10) 1892年8月10日(131歲)
逝世 1974年11月19日(1974-11-19)(82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張運鎰,又名張勝之
職業 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