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云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张云逸 
 +
| 图像    =[[File:张云逸.jpg|缩略图|张云逸]]
 +
| 图像说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414/550314fcb6dd4f6a82e0577bfb5e11af.jpe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张云逸&step_word=&hs=0&pn=0&spn=0&di=64325055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5240966%2C595058641&os=3881740580%2C2106748465&simid=0%2C0&adpicid=0&lpn=0&ln=1889&fr=&fmq=154315436616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414%2F550314fcb6dd4f6a82e0577bfb5e11af.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dbdc90lc_d8c8cd&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 来自360网]]]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892|08|10}}  <!-- 逝世用: {{Birth date|1974|11|19}} --> 
 +
| 出生地点 = 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74|11|19|1892|08|10}}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 国籍    =中国 
 +
| 别名    =张运镒,又名张胜之 
 +
| 职业    =军人     
 +
| 知名于  =《战斗指挥研究事项》    <br>
 +
}}
 
== 人物简介 ==
 
== 人物简介 ==
 +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 早年经历 ===
 
=== 早年经历 ===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7岁时开始读私塾,12岁转入本乡启明高等小学。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7岁时开始读私塾,12岁转入本乡启明高等小学。
行 20: 行 33:
 
1927年6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成立警卫团时,力荐卢德铭任团长。大革命失败后,秘密掩护周士第等共产党员脱险并支持所部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第4军,经香港前往上海,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1]
 
1927年6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成立警卫团时,力荐卢德铭任团长。大革命失败后,秘密掩护周士第等共产党员脱险并支持所部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第4军,经香港前往上海,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1]
  
折叠 土地革命
+
=== 土地革命===
  
 
1929年7月被派往南宁,在桂军做兵运工作,任广西军官教导总队副
 
1929年7月被派往南宁,在桂军做兵运工作,任广西军官教导总队副
张云逸(左)、周恩来、孔石泉在西安
+
 
张云逸(左)、周恩来、孔石泉在西安
 
 
  总队长兼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成功地把教导总队和警备第4大队这两支旧式部队改造成新型人民武装。同年10月率部前往右江地区,以右江督办名义积极进行武装起义准备,消灭企图阻止起义的警备第3大队。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随后,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打退桂系军阀的反扑,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右江苏区。
 
  总队长兼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成功地把教导总队和警备第4大队这两支旧式部队改造成新型人民武装。同年10月率部前往右江地区,以右江督办名义积极进行武装起义准备,消灭企图阻止起义的警备第3大队。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随后,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打退桂系军阀的反扑,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右江苏区。
  
行 44: 行 56:
  
 
 土地革命图册来源[13]
 
 土地革命图册来源[13]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张云逸 
+
===抗日战争===
| 图像    =
+
 
[[File:张云逸.jpg|缩略图|张云逸]]
+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
| 像说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414/550314fcb6dd4f6a82e0577bfb5e11af.jpeg原 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 张云逸&step_word=&hs=0&pn=0&spn=0&di=64325055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5240966%2C595058641&os=3881740580%2C2106748465&simid=0%2C0&adpicid=0&lpn=0&ln=1889&fr=&fmq=154315436616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414%2F550314fcb6dd4f6a82e0577bfb5e11af.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dbdc90lc_d8c8cd&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来自360网]]]    
+
 
| 出生 期 = {{birth date and age|1892|08|10}} <!-- 逝世用: {{Birth date|1974|11|19}} -->  
+
1938年1月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率部在皖南开展游击战争,取得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的胜利。后率部东进,在皖中组建江北游击纵队。
| 生地 =  
+
 
| 逝世日 = {{Death date and age|1974|11|19|1892|08|10}} <!-- 死亡日 期在 ,  出生 期在 --> | 逝世 =  
+
1939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指挥新四军第4和第5支队向皖东发展,挺进淮河以南津浦铁路东西两侧。
| 国籍    =中国  
+
 
| 别名    =张 运镒,又名 胜之 
+
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与刘少奇等一道同国民党顽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摩擦"斗争。3月,在国民党顽军大兵压境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反击,取得定远、半塔集战斗的胜利,粉碎了顽军的进攻,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6月、9月,又相继粉碎日伪军夏季和秋季"扫荡",巩固并发展了皖东根据地。
| 职业    =军 人     
+
 
| 知名于  =《战斗指挥研究事项》    <br>
+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淮南军区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校长等职,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津浦路东、坚持津浦路西的指示,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度过了华中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
}}
+
 
 +
1943年1月专任新四军副军长,协助陈毅指挥盐阜区反"扫荡"和山子头战役。11月陈毅赴延安后,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
 +
 
 +
1944年夏以新四军第4师主力执行西进任务,基本收复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尔后又以第1师主力执行南下任务,开辟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
 +
 
 +
1945年指挥所部对日伪军实施战略大反攻,占领数十座县城和广大农村地区,使华中各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为尔后反击国民党军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1]
 +
 
 +
  抗日战争 册来源[13]
 +
 
 +
===解放战争===
 +
日本投降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
 +
 ,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组织领导了新四军北撤工作,并参与指挥两淮战役和津浦路阻击战,迟滞国民党军北上。
 +
 
 +
1946年1月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1月组织胶东、鲁中军区部队实施平安战役,歼敌1.5万余人,粉碎国民党军占领胶东解放区的企
 +
 
 +
1947年2月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指挥军区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8月兼任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领导华东后方军民精简整编、厉行节约,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组织动员上百万民工用小推车将数亿斤粮食和大量作战物资运往前线,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1]
 +
 
 +
  解放战争图册来源[13]
 +
 
 +
=== 建国以后===
 +
1949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领导广西军民清剿国民党股匪、镇压反革命势力、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各项建设事业。
 +
 
 +
1952年后,因体弱多病,相继辞去领导职务。是中共第七至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55)。军事家。
 +
 
 +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
 
 +
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1]
 +
 
 +
建国以后图册来源[13]
 +
 
 +
== 人物轶事==
 +
=== 险为烈士===
 +
 
 +
1908年,张云逸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旋秘密参加同盟会。
 +
 
 +
1911年初夏离开陆军小学,投身民主革命。前一年,孙中山与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议定辛亥广州起义计划,会后由黄、赵在香港组成统筹部,派人至新军、巡防营和会党中活动,并向海外募集经费。选骨干800人组成先锋队(敢死队),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30余处。时张云逸年方十九,即踊跃担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因事泄,清两广总督张鸣歧严加戒备,被迫改变计划。
 +
 
 +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死伤过多,被迫退却。喻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李文甫、林觉民、徐广滔等100多人,英勇牺牲。
 +
 
 +
当时清军围逼,张云逸身边炸弹已经打光,人员死伤甚众,奉命撤出战斗,但由于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极严,虽化装亦无法出城。张乃与几个同志隐蔽在一民宅中。翌晨,他独自挎一竹篮上街买菜,其实是探望情况,觅求突围道路。返回时,见清军已入所居民宅,搜捕了全部同志,枪杀于路口。张因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挎一竹篮掩身于路人中,清军从他身旁啸呼而过,竟未发觉。
 +
 
 +
后来,广州人民收殓烈士遗骸,得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称"辛亥广州起义",震动全国,不久即爆发了武昌起义。
 +
 
 +
张云逸曾幽默地对说:"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2]
 +
 
 +
=== 意外被迎===
 +
 
 +
张云逸将军在北伐时曾任第四军二十五师参谋长,与国民党军许多将领有旧。1937年5月,党中央就派他从延安到香港,在华南进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抵港后,他先派人同李宗仁手下的刘仲容联系,请他为之先容。6月上旬,即辗转乘飞机抵南宁。
 +
 
 +
他原担心此去李宗仁、白崇禧的态度如不积极,将费一番唇舌。谁知下飞机一看,白崇禧竟亲自恭候于前,南宁各界人士扬旗鸣号欢呼于后,旗上大书:"热烈欢迎共产党代表莅桂!"声势煊赫,气氛热烈,实出意外。
 +
 
 +
接着,白崇禧前导,请他登车。却是敞篷汽车。白请他居中站立,自已则毕恭毕敬侧身一旁,径向南宁市中驶去。街道两旁已预有布置,学校、机关、人民团体列队挥旗,鞭炮齐鸣,不断高喊"热烈欢迎共产党代表!"的口号。到人群稠密处,白崇禧干脆请张云逸下车,携着他的手,面露笑容,缓步通过,时而举起相握的手,向欢呼的人群致意。
 +
 
 +
自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一直被追捕残杀。现在李、白发动如此盛大的欢迎,张云逸立即意识到:固然有人心倾向团结抗日的因素,也显然是李、白在故意张扬其事,是对蒋介石表示的一种姿态,以便讨价还价。果然,后来从刘仲容那儿了解到:李、白和陈济堂曾于前一年(1936年)掀起反蒋、抗日的"六一"运动,遭到蒋介石的围攻,直到9月才和平解决。从此蒋介石施展故伎,分化桂系,扩展其在桂势力的活动,益发加剧。对张云逸此次来桂,李、白专门召开高级会议,决定接受共产党巩固国内和平、团结抗战的主张,并且以此要胁蒋介石。
 +
 
 +
张云逸分析了上述情况,两次致电中央。得中央指示后,坦率向李、白说明:只有以抗日的行动,与蒋介石比进步,才能生存发展,如以军阀政策与蒋比高低,只有失败。
 +
 
 +
谈判从6月12日开始,26日就达成了纲领草案七条。不久,七七事变就爆发了。[2]
 +
 
 +
=== 敦请叶挺===
 +
 
 +
张云逸将军是民主革命老战士,和国民党不少高级将领有旧,例如薛岳,就是他小时候坐在一张课桌旁多年的同班同学。因此,当国共达成合作抗日协议的时候,党中央就派陈毅同志和他分头到南方八省联络我党游击部队,下山整编为新四军。陈毅负责湘鄂赣各省,张云逸负责闽浙粤诸省。在奔走联络过程中,他们都随时与中央取得联系,汇报情况,接受指示。
 +
 
 +
可就在这之前,张云逸还为组建新四军完成了一件特殊的任务。一天,他突然接到中央电令,要他立刻去澳门,邀请叶挺同志出来担任新四军军长。叶挺自从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到潮汕,在三河坝地区遭到失败以后,就离开部队,避居澳门,一住10年,但仍一直注视着时局的发展。
 +
 
 +
张云逸化装成华侨阔佬,通过国民党军界上层人物的关系,平安到达澳门,并按党中央告知的地址,顺利地找到了叶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们在广州就相识。张云逸的到来,对苦闷的叶挺来说,不啻大旱之遇云霓。张云逸详细向他介绍了十年来的情况,以及大敌当前,党中央适时实行战略转变,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考虑到军长必须是国共两党均能接受的合适人选,党中央决定请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叶挺来担任。张云逸随即出示了党中央的的敦请叶挺的电报。叶挺接电看后,激动不已,神情昂奋,立即表示决不辜负共产党对自己的信任。于是马上束装就道,接受中央指示,奔赴上海,与周恩来同志会见。从此结束了他10年幽居的历史,重新开始了叱咤风云的革命生涯,张云逸从澳门回来后,继续执行他联络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任务,促成了新四军的组建。[2]
 +
 
 +
=== 诤劝虎城===
 +
 
 +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因对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及其阴鸷险毒的秉性,认识不足,均思以诚待他,或可感化,结果适遭其害。共产党有见及此,均曾谆谆劝诫,而不被接受,致成憾事。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登机去南京,以示"兵谏"之诚意(国民党说成是"负荆请罪'),事前未和当时在西安的我党代表周恩来商量,终致囚居终生,这已是众所周知,而对杨虎城,我党也曾作过最后诤劝,这却鲜为人知。
 +
 
 +
原来杨虎城被蒋介石遣送欧洲"考察",七七事变后,于当年11月下旬,又满怀抗日壮志,匆匆返回祖国,奔赴国难,准备请缨杀敌。路过香港时,张云逸是中共中央驻香港代表,按党中央指示,特别去拜访了他,后又设宴款待。张向他转达了我党中央欢迎他同我们党共筹抗日的意见,并具体建议他直接到武汉会见周恩来同志,然后到延安去。张云逸也向他概述了张学良一片愚忠得到的结果,以及抗战后蒋介石的一些作为,希望他能引鉴前车,洞察其奸,临事慎重,不要再蹈覆辙。无奈杨将军当时对蒋介石的本性,仍然认识不足,以己心度之,以为既然同意合作抗日,何分彼此,如去延安,反授以口实,因而拒绝采纳共产党的建议,率然去见蒋,谁知,蒋介石根本没有等到他来见他,就先下了手。杨虎城从香港来到长沙、南昌,就落入特务头子戴笠之手。从此铁窗冷雨,幽室凄风,长期监禁,直到全国解放前夕,终于全家惨死于蒋介石屠刀之下。[2]
 +
 
 +
=== 给儿子的信===
 +
 
 +
你能回来吗?
 +
 
 +
张云逸经常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儿子写信,开头都是"吾儿",但是突然来了一封信,称"光东同志",让张光东很是震惊。"我入党后,他写信,把平时的'吾儿'改成了'光东同志'。父亲说,你入党了,我们就是同志了。这封信我印象特别深!"
 +
 
 +
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四川山区的研究所去搞计算机,一去就是四年。"毕业分配的事情,父亲没有讲过一句话。"
 +
 
 +
1973年,张光东调回北京工作。"我到301医院去看他,他看着我半天没说话,问我,'你能回来吗?'那句话一讲,我眼泪都快出来了。那时候父亲病很重,我们已经没法去交流了。"
 +
 
 +
1974年,是张云逸生命的最后一年。11月初,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到医院探望他,紧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是老战友,相识45年啦。"他当时说话已经困难,握着邓小平的手颔首示意,目送邓小平缓慢退出病房。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
 
 +
"回想起来,我甚至没有好好和父亲谈过心,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性格爽朗和善的张光东直率坦然,他说:"父亲那一代老革命家很少讲自己的故事,从不表自己的功劳,所以我当时对父亲的了解并不深。"
 +
 
 +
张云逸去世后,"要筹划拍父亲的文献片,我和几十个老同志交流了很多。今天,我再去看父亲做过的那些事情,才真正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父亲那一代人非常好地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3]
 +
 
 +
== 亲属成员==
 +
妻子:王氏[5]
 +
 
 +
夫人:韩碧[5] ,解放后任广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长,1956年分配到总参管理局工作,后来一直担任张云逸的生活秘书。
 +
 
 +
长子:张远之(妻子王婷,女儿张晓欣)[5] ,国家核产业部四局副局长。[4]
 +
 
 +
次子:张光东(妻子曹莉冬),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6]
 +
 
 +
女儿:张琼[5]
 +
 
 +
亲属成员图册来源[5] [6] [7]
 +
 
 +
== 主要作品==
 +
《百色起义与红七军的建立》[8]
 +
 
 +
《红七军的诞生》[8]
 +
 
 +
《关于红七军在湘赣边活动的一些情况》[8]
 +
 
 +
《华南工作报告》[8]
 +
 
 +
《参谋工作建设》[8]
 +
 
 +
  《纪念本军成立两周年》[8]
 +
 
 +
《一次重大的失策》[8]
 +
 
 +
《论皖东武装磨擦》[8]
 +
 
 +
  《淮南抗 根据地的开辟》[8]
 +
 
 +
《实行拥政爱民的办法》[8]
 +
 
 +
《战略方针》[8]
 +
 
 +
《克服浪费厉行节约》[8]
 +
 
 +
  《坚持敌后抗战现阶段中在军事上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8]
 +
 
 +
  《练兵的办法》(1944年10月)[8]
 +
 
 +
  《纪念叶挺同志》[8]
 +
 
 +
  《以全力发动群众剿匪反霸结合 产节约救灾双减为创造土改条件而斗争》[8]
 +
 
 +
《关于剿匪与巩固治安》[8]
 +
 
 +
《怎样依靠工人阶级》[8]
 +
 
 +
《为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在半年内肃清全省股匪的任务而斗争》[8]
 +
 
 +
《在接见沿海七省军区参谋长等同志时的谈话》[8]
 +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讲话》[8]
 +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的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
 +
 
 +
《半塔烈士纪念碑记》[8]
 +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监委召开的各地委监察组长、各市委监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8]
 +
 
 +
《在中央监委机关党委会议上的讲话》[8]
 +
 
 +
《在广东省第九次党的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
 +
 
 +
《中共烟台 委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8]
 +
 
 +
《关于敌军情况致朱、毛、罗、旷电》[8]
 +
 
 +
《关于渡河部署致毛(泽东)、彭(德怀)、林(彪)、聂(荣臻)请示电》[8]
 +
 
 +
《关于绥德等地敌情及我苏区情况致毛(泽东)周(恩来)电》[8]
 +
==人物评价==
 +
  在新四军时 和张云逸搭档的陈毅元帅曾评价张云逸说:"云逸既是一个好主角,也是一个好配角。当主角时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当配角时则主动配合,精诚合作。"[10] "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9]
 +
 
 +
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10]
 +
 
 +
  毛泽东称其"老成持重,威望颇高"。[11]
 +
 
 +
  新华社:"张云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 革命战争中,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197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
 
 +
海角天涯赤子情 戎机革命领天兵。
 +
 
 +
  胆孤江畔缚熊鳖,气壮大山向 行。
 +
 
 +
铁血邓张融一体,枪林南北震威名。
 +
 
 +
怒涛滚滚天边去,奋勇红军鼓角声。
 +
== 世纪念==
 +
  纪念馆
 +
 
 +
  张云逸将军纪念馆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建路51号,在文昌市文昌中学南面,
 +
 
 +
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将军诞辰100周年而建。 纪念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7962平方米。高8米,宽12米,顶分双层,饰碧绿色琉璃瓦。门媚正中镌刻着聂荣臻题的"张云逸纪念馆"6个金色大字。大门和陈列室中间是张云逸全身铜像,总高8米。传神的形象尽现其大将风采。基座上面镌刻着彭真题写的"张云逸大将"金字。铜像后面陈列室展出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书稿、实物,系统 介绍了张云逸光辉战斗的一生。整个纪念馆自成一体,布局严谨,馆内绿草如白,花木扶疏,环境幽雅。[12]
 +
===故居===
 +
 
 +
  张云逸故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头苑上僚村。[13]
 +
 
 +
===影视===
 +
 
 +
中国 网络电视台-纪实台《张云逸大将传奇》[14]
 +
 
 +
  中央电视台《中国将帅(34):张云逸》
 +
 
 +
===书籍===
 +
 
 +
云逸大将》
 +
 
 +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共和国将军: 云逸》
 +
 
 +
===画传===
 +
 
 +
  《张云逸大将画传》
 +
 
 +
===邮票===
 +
 
 +
中国人民解放 大将纪念邮票-张云逸
 +
 
 +
===活动===
 +
 
 +
  海南省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开国大将张云逸[15]
 +
 
 +
张云逸大将生平图片展[16]

於 2019年5月6日 (一) 17:54 的修訂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生,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張雲逸
張雲逸
出生 (1892-08-10) 1892年8月10日(131歲)
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
逝世 1974年11月19日(1974-11-19)(82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張運鎰,又名張勝之
職業 軍人

人物簡介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生,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早年經歷

張雲逸,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1892年8月10日生於廣東文昌(今屬海南)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7歲時開始讀私塾,12歲轉入本鄉啟明高等小學。

1908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堂第二期,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909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先後參加過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

1912年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後,被國民黨南方支部派到統治海南島的軍閥龍濟光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歷任排長、連長。

1921年到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當營長。

1923年從政,任廣東揭陽縣縣長,積極推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綱領。

1924年復入粵軍,在許崇智部任旅長。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4軍第25師參謀長。同年10月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6月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成立警衛團時,力薦盧德銘任團長。大革命失敗後,秘密掩護周士第等共產黨員脫險並支持所部參加南昌起義。後脫離第4軍,經香港前往上海,與中共中央取得聯繫。[1]

土地革命

1929年7月被派往南寧,在桂軍做兵運工作,任廣西軍官教導總隊副

总队长兼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成功地把教导总队和警备第4大队这两支旧式部队改造成新型人民武装。同年10月率部前往右江地区,以右江督办名义积极进行武装起义准备,消灭企图阻止起义的警备第3大队。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随后,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打退桂系军阀的反扑,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右江苏区。

1930年春為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率部轉戰桂黔邊,攻占榕江城。6月回師右江,經過激烈

戰鬥重占百色,恢復並鞏固了右江蘇區。10月,根據執行"左"傾路線的中共中央關於紅7軍攻打柳州、桂林進而奪取廣州的指示,與鄧小平等率部北上,轉戰桂黔湘邊。因部隊在攻城戰鬥中損失嚴重,

在1931年1月於全州召開的紅7軍前委會議上,同鄧小平等毅然決定放棄執行攻打大城市的冒險計劃,轉向湘粵邊開展游擊戰爭,並適時向中央蘇區轉移。2月,部隊東渡樂昌河時遭敵攔截,被分割為東西兩岸各一部。危急時刻,他沉着冷靜地指揮未過河的部隊突破封鎖,急行到樂昌河上游再渡成功,挺進湘贛蘇區。3月到達湘贛蘇區中心永新城,同湘南獨立師和紅20軍會合。4月任河西總指揮部總指揮,率部攻占永陽鎮。隨後在遂川同先期渡過樂昌河的紅7軍主力會師,改任河西總指揮部參謀長。5月起與總指揮李明瑞率部連克安福、茶陵、安仁、遂川等縣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7月渡過贛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所部被編入第3軍團建制,並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授"轉戰千里"錦旗。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時,任紅7軍參謀長、軍長。

1932年起歷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等職,參與研究紅軍的戰略戰術,組織參謀人員擬訂作戰計劃。

1933年11月曾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前往福建,同宣布起義的國民黨第19路軍建立聯繫。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任紅8軍團參謀長,12月復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協助軍委領導組織偵察、開路設營、部署軍事行動。到陝北後兼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軍委後方辦事處參謀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

1936年12月任中革軍委委員。

1937年3月任紅軍後方司令部代理司令員。曾奉命前往廣州、香港、桂林、福州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

土地革命圖冊來源[13]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和整編。

1938年1月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率部在皖南開展游擊戰爭,取得清水潭、馬家園等戰鬥的勝利。後率部東進,在皖中組建江北游擊縱隊。

1939年5月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和中共前委書記,指揮新四軍第4和第5支隊向皖東發展,挺進淮河以南津浦鐵路東西兩側。

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與劉少奇等一道同國民黨頑軍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摩擦"鬥爭。3月,在國民黨頑軍大兵壓境的嚴重情況下,指揮部隊奮起反擊,取得定遠、半塔集戰鬥的勝利,粉碎了頑軍的進攻,為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6月、9月,又相繼粉碎日偽軍夏季和秋季"掃蕩",鞏固並發展了皖東根據地。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淮南軍區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校長等職,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鞏固津浦路東、堅持津浦路西的指示,領導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經濟封鎖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度過了華中敵後抗戰最艱苦的歲月。

1943年1月專任新四軍副軍長,協助陳毅指揮鹽阜區反"掃蕩"和山子頭戰役。11月陳毅赴延安後,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

1944年夏以新四軍第4師主力執行西進任務,基本收復豫皖蘇邊區根據地。爾後又以第1師主力執行南下任務,開闢蘇浙皖邊抗日根據地。

1945年指揮所部對日偽軍實施戰略大反攻,占領數十座縣城和廣大農村地區,使華中各根據地基本連成一片,為爾後反擊國民黨軍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1]

抗日戰爭圖冊來源[13]

解放戰爭

日本投降後,根據中共中央"向北發展

,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组织领导了新四军北撤工作,并参与指挥两淮战役和津浦路阻击战,迟滞国民党军北上。

1946年1月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1月組織膠東、魯中軍區部隊實施平安戰役,殲敵1.5萬餘人,粉碎國民黨軍占領膠東解放區的企圖。

1947年2月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指揮軍區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8月兼任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領導華東後方軍民精簡整編、厲行節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前線。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中,組織動員上百萬民工用小推車將數億斤糧食和大量作戰物資運往前線,保證了戰役的順利進行。[1]

解放戰爭圖冊來源[13]

建國以後

1949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兼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領導廣西軍民清剿國民黨股匪、鎮壓反革命勢力、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各項建設事業。

1952年後,因體弱多病,相繼辭去領導職務。是中共第七至第十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55)。軍事家。

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1]

建國以後圖冊來源[13]

人物軼事

險為烈士

1908年,張雲逸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旋秘密參加同盟會。

1911年初夏離開陸軍小學,投身民主革命。前一年,孫中山與黃興、趙聲等在檳榔嶼議定辛亥廣州起義計劃,會後由黃、趙在香港組成統籌部,派人至新軍、巡防營和會黨中活動,並向海外募集經費。選骨幹800人組成先鋒隊(敢死隊),在廣州設立秘密機關30餘處。時張雲逸年方十九,即踴躍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因事泄,清兩廣總督張鳴歧嚴加戒備,被迫改變計劃。

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敢死隊攻入兩廣總督衙門,與清軍展開巷戰。起義軍奮戰一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死傷過多,被迫退卻。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李文甫、林覺民、徐廣滔等100多人,英勇犧牲。

當時清軍圍逼,張雲逸身邊炸彈已經打光,人員死傷甚眾,奉命撤出戰鬥,但由於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極嚴,雖化裝亦無法出城。張乃與幾個同志隱蔽在一民宅中。翌晨,他獨自挎一竹籃上街買菜,其實是探望情況,覓求突圍道路。返回時,見清軍已入所居民宅,搜捕了全部同志,槍殺於路口。張因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挎一竹籃掩身於路人中,清軍從他身旁嘯呼而過,竟未發覺。

後來,廣州人民收殮烈士遺骸,得72具,葬於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也稱"辛亥廣州起義",震動全國,不久即爆發了武昌起義。

張雲逸曾幽默地對說:"如果那時我不出去買菜,就將是'黃花崗七十三烈士'了。"[2]

意外被迎

張雲逸將軍在北伐時曾任第四軍二十五師參謀長,與國民黨軍許多將領有舊。1937年5月,黨中央就派他從延安到香港,在華南進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抵港後,他先派人同李宗仁手下的劉仲容聯繫,請他為之先容。6月上旬,即輾轉乘飛機抵南寧。

他原擔心此去李宗仁、白崇禧的態度如不積極,將費一番唇舌。誰知下飛機一看,白崇禧竟親自恭候於前,南寧各界人士揚旗鳴號歡呼於後,旗上大書:"熱烈歡迎共產黨代表蒞桂!"聲勢煊赫,氣氛熱烈,實出意外。

接着,白崇禧前導,請他登車。卻是敞篷汽車。白請他居中站立,自已則畢恭畢敬側身一旁,徑向南寧市中駛去。街道兩旁已預有布置,學校、機關、人民團體列隊揮旗,鞭炮齊鳴,不斷高喊"熱烈歡迎共產黨代表!"的口號。到人群稠密處,白崇禧乾脆請張雲逸下車,攜着他的手,面露笑容,緩步通過,時而舉起相握的手,向歡呼的人群致意。

自從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共產黨一直被追捕殘殺。現在李、白髮動如此盛大的歡迎,張雲逸立即意識到:固然有人心傾向團結抗日的因素,也顯然是李、白在故意張揚其事,是對蔣介石表示的一種姿態,以便討價還價。果然,後來從劉仲容那兒了解到:李、白和陳濟堂曾於前一年(1936年)掀起反蔣、抗日的"六一"運動,遭到蔣介石的圍攻,直到9月才和平解決。從此蔣介石施展故伎,分化桂系,擴展其在桂勢力的活動,益發加劇。對張雲逸此次來桂,李、白專門召開高級會議,決定接受共產黨鞏固國內和平、團結抗戰的主張,並且以此要脅蔣介石。

張雲逸分析了上述情況,兩次致電中央。得中央指示後,坦率向李、白說明:只有以抗日的行動,與蔣介石比進步,才能生存發展,如以軍閥政策與蔣比高低,只有失敗。

談判從6月12日開始,26日就達成了綱領草案七條。不久,七七事變就爆發了。[2]

敦請葉挺

張雲逸將軍是民主革命老戰士,和國民黨不少高級將領有舊,例如薛岳,就是他小時候坐在一張課桌旁多年的同班同學。因此,當國共達成合作抗日協議的時候,黨中央就派陳毅同志和他分頭到南方八省聯絡我黨游擊部隊,下山整編為新四軍。陳毅負責湘鄂贛各省,張雲逸負責閩浙粵諸省。在奔走聯絡過程中,他們都隨時與中央取得聯繫,匯報情況,接受指示。

可就在這之前,張雲逸還為組建新四軍完成了一件特殊的任務。一天,他突然接到中央電令,要他立刻去澳門,邀請葉挺同志出來擔任新四軍軍長。葉挺自從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到潮汕,在三河壩地區遭到失敗以後,就離開部隊,避居澳門,一住10年,但仍一直注視着時局的發展。

張雲逸化裝成華僑闊佬,通過國民黨軍界上層人物的關係,平安到達澳門,並按黨中央告知的地址,順利地找到了葉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們在廣州就相識。張雲逸的到來,對苦悶的葉挺來說,不啻大旱之遇雲霓。張雲逸詳細向他介紹了十年來的情況,以及大敵當前,黨中央適時實行戰略轉變,與國民黨合作抗日。考慮到軍長必須是國共兩黨均能接受的合適人選,黨中央決定請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的葉挺來擔任。張雲逸隨即出示了黨中央的的敦請葉挺的電報。葉挺接電看後,激動不已,神情昂奮,立即表示決不辜負共產黨對自己的信任。於是馬上束裝就道,接受中央指示,奔赴上海,與周恩來同志會見。從此結束了他10年幽居的歷史,重新開始了叱咤風雲的革命生涯,張雲逸從澳門回來後,繼續執行他聯絡各地黨組織和游擊隊的任務,促成了新四軍的組建。[2]

諍勸虎城

西安事變的發動者張學良和楊虎城,都因對蔣介石的反動本質及其陰鷙險毒的秉性,認識不足,均思以誠待他,或可感化,結果適遭其害。共產黨有見及此,均曾諄諄勸誡,而不被接受,致成憾事。張學良陪同蔣介石登機去南京,以示"兵諫"之誠意(國民黨說成是"負荊請罪'),事前未和當時在西安的我黨代表周恩來商量,終致囚居終生,這已是眾所周知,而對楊虎城,我黨也曾作過最後諍勸,這卻鮮為人知。

原來楊虎城被蔣介石遣送歐洲"考察",七七事變後,於當年11月下旬,又滿懷抗日壯志,匆匆返回祖國,奔赴國難,準備請纓殺敵。路過香港時,張雲逸是中共中央駐香港代表,按黨中央指示,特別去拜訪了他,後又設宴款待。張向他轉達了我黨中央歡迎他同我們黨共籌抗日的意見,並具體建議他直接到武漢會見周恩來同志,然後到延安去。張雲逸也向他概述了張學良一片愚忠得到的結果,以及抗戰後蔣介石的一些作為,希望他能引鑒前車,洞察其奸,臨事慎重,不要再蹈覆轍。無奈楊將軍當時對蔣介石的本性,仍然認識不足,以己心度之,以為既然同意合作抗日,何分彼此,如去延安,反授以口實,因而拒絕採納共產黨的建議,率然去見蔣,誰知,蔣介石根本沒有等到他來見他,就先下了手。楊虎城從香港來到長沙、南昌,就落入特務頭子戴笠之手。從此鐵窗冷雨,幽室淒風,長期監禁,直到全國解放前夕,終於全家慘死於蔣介石屠刀之下。[2]

給兒子的信

你能回來嗎?

張雲逸經常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兒子寫信,開頭都是"吾兒",但是突然來了一封信,稱"光東同志",讓張光東很是震驚。"我入黨後,他寫信,把平時的'吾兒'改成了'光東同志'。父親說,你入黨了,我們就是同志了。這封信我印象特別深!"

大學畢業後被分到四川山區的研究所去搞計算機,一去就是四年。"畢業分配的事情,父親沒有講過一句話。"

1973年,張光東調回北京工作。"我到301醫院去看他,他看着我半天沒說話,問我,'你能回來嗎?'那句話一講,我眼淚都快出來了。那時候父親病很重,我們已經沒法去交流了。"

1974年,是張雲逸生命的最後一年。11月初,剛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到醫院探望他,緊握着他的手說:"我們是老戰友,相識45年啦。"他當時說話已經困難,握着鄧小平的手頷首示意,目送鄧小平緩慢退出病房。11月19日,張雲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回想起來,我甚至沒有好好和父親談過心,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性格爽朗和善的張光東直率坦然,他說:"父親那一代老革命家很少講自己的故事,從不表自己的功勞,所以我當時對父親的了解並不深。"

張雲逸去世後,"要籌劃拍父親的文獻片,我和幾十個老同志交流了很多。今天,我再去看父親做過的那些事情,才真正覺得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父親那一代人非常好地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3]

親屬成員

妻子:王氏[5]

夫人:韓碧[5] ,解放後任廣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長,1956年分配到總參管理局工作,後來一直擔任張雲逸的生活秘書。

長子:張遠之(妻子王婷,女兒張曉欣)[5] ,國家核產業部四局副局長。[4]

次子:張光東(妻子曹莉冬),原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少將[6]

女兒:張瓊[5]

親屬成員圖冊來源[5] [6] [7]

主要作品

《百色起義與紅七軍的建立》[8]

《紅七軍的誕生》[8]

《關於紅七軍在湘贛邊活動的一些情況》[8]

《華南工作報告》[8]

《參謀工作建設》[8]

《紀念本軍成立兩周年》[8]

《一次重大的失策》[8]

《論皖東武裝磨擦》[8]

《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開闢》[8]

《實行擁政愛民的辦法》[8]

《戰略方針》[8]

《克服浪費厲行節約》[8]

《堅持敵後抗戰現階段中在軍事上必須研究的幾個問題》[8]

《練兵的辦法》(1944年10月)[8]

《紀念葉挺同志》[8]

《以全力發動群眾剿匪反霸結合生產節約救災雙減為創造土改條件而鬥爭》[8]

《關於剿匪與鞏固治安》[8]

《怎樣依靠工人階級》[8]

《為堅決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在半年內肅清全省股匪的任務而鬥爭》[8]

《在接見沿海七省軍區參謀長等同志時的談話》[8]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講話》[8]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的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8]

《半塔烈士紀念碑記》[8]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監委召開的各地委監察組長、各市委監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8]

《在中央監委機關黨委會議上的講話》[8]

《在廣東省第九次黨的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8]

《中共煙臺地委三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8]

《關於敵軍情況致朱、毛、羅、曠電》[8]

《關於渡河部署致毛(澤東)、彭(德懷)、林(彪)、聶(榮臻)請示電》[8]

《關於綏德等地敵情及我蘇區情況致毛(澤東)周(恩來)電》[8]

人物評價

在新四軍時期和張雲逸搭檔的陳毅元帥曾評價張雲逸說:"雲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10] "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9]

毛澤東曾說過:共產黨能對國民黨將領說話的人不多,張雲逸是其一。[10]

毛澤東稱其"老成持重,威望頗高"。[11]

新華社:"張雲逸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幾十年來,他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忠於黨,忠於人民,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決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積極工作,艱苦樸素,密切聯繫群眾,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為革命事業貢獻了一生。"(1974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

海角天涯赤子情,戎機革命領天兵。

膽孤江畔縛熊鱉,氣壯大山向日行。

鐵血鄧張融一體,槍林南北震威名。

怒濤滾滾天邊去,奮勇紅軍鼓角聲。

後世紀念

紀念館

張雲逸將軍紀念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文建路51號,在文昌市文昌中學南面,

1992年為紀念張雲逸將軍誕辰100周年而建。 紀念館坐東朝西,占地面積7962平方米。高8米,寬12米,頂分雙層,飾碧綠色琉璃瓦。門媚正中鐫刻着聶榮臻題的"張雲逸紀念館"6個金色大字。大門和陳列室中間是張雲逸全身銅像,總高8米。傳神的形象盡現其大將風采。基座上面鐫刻着彭真題寫的"張雲逸大將"金字。銅像後面陳列室展出史料照片、圖表、繪畫、書稿、實物,系統地介紹了張雲逸光輝戰鬥的一生。整個紀念館自成一體,布局嚴謹,館內綠草如白,花木扶疏,環境幽雅。[12]

故居

張雲逸故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頭苑上僚村。[13]

影視

中國網絡電視台-紀實台《張雲逸大將傳奇》[14]

中央電視台《中國將帥(34):張雲逸》

書籍

《張雲逸大將》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共和國將軍:張雲逸》

畫傳

《張雲逸大將畫傳》

郵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紀念郵票-張雲逸

活動

海南省舉行系列活動紀念開國大將張雲逸[15]

張雲逸大將生平圖片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