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明环形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弗莱明环形山(Fleming)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1955年)和女天文学家威廉敏娜·佩顿·史蒂文斯·弗莱明(1857年-191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 图片来自百科故事 |
概述
弗莱明环形山(Fleming)该陨坑西南偏西靠近赫兹环形山、东北毗邻张衡环形山、罗巴切夫斯基环形山位于它的东南偏南,而西南偏南则坐落了花拉子密环形山。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14°55′N 109°17′E / 14.91°N 109.28°E,直径126.37公里,深度约2.925公里。
弗莱明环形山外观不太圆整,因存续时间长而明显损毁,环低矮的坑壁覆盖了众多大小不同的陨石坑,其中最突出的是位于南侧坑壁上的卫星坑"弗莱明 N",而更低的东侧壁上则横跨了另一座稍小的撞击坑。弗莱明环形山低缓的内侧壁显示有阶地状结构残迹,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1630米,内部容积约有17036.27立方千米。碗状的坑底相对平坦,表面散布有一些细小的撞击坑、废墟坑残壁以及一些小山丘,中心点附近延伸着一道南北走向的短山脊,山脊东南面紧挨着一座醒目的碗状坑。
在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前,该环形山曾被称作"第203号陨石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