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分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引文分析 |
---|
|
引文分析是一種文獻計量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通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對文獻的被引用率進行分析。這種方法的主要研究依據是文獻、作者、期刊等之間的引證關係。[1]
致力於引文分析的學者有格羅斯、布朗、普賴斯、E.加菲爾德等。直接分析是通過從論文引文直接分析數據,間接分析則通過各種索引、報告工具進行檢索。分析類型有數量分析、網狀分析、鏈狀分析等。總體來說,引用率與文獻發表時間成反比例,即文獻發表越晚,距今時間越短,引用次數越高,在文章發表後的第二年份引用率達到峰值,而後下降。
介紹
科技文獻的引證與其被引證現象進行研究的過程。使用的方法有圖論、模糊集合、數理統計等數學方法和邏輯思維方法,目的在於揭示文獻所蘊含的情報特徵和相關關係。
現代科學論文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在「參考文獻」標誌下依序列出所援引文獻的著錄事項。參考文獻 (被引用文獻)與正文(引用文獻) 的簡單邏輯關係就是引文分析的基礎和背景。致力於引文分析理論和技術研究的文獻學家主要有格羅斯、.布朗等。普賴斯於1956年發表重要著作《科學論文的網絡》,為引文分析奠定理論基礎,E.加菲爾德於1953年受法律業務工具書《謝潑德引文》的啟發,於1961~1963編成《科學引文索引》(SCI),使引文分析具備了實用的工具。
引文分析適於探索科學的微觀結構,便於超越時間空間,跨學科組織文獻,同傳統的分類法和主題法截然不同,使文獻有序化,有利於對文獻由表及里地深入展開分析,更易於量化。
引文分析中還有一些輔助概念,運用也較普遍:
- 文獻耦合。一篇參考文獻被兩篇文獻引用便構成一個引文偶,引文偶愈多,說明兩篇文獻關係愈密切。
- 同被引。兩篇論文共同被後來的一篇或多篇論文所引用的現象,其量度是同被引強度,即兩篇(或多篇)文獻同被後來的文獻所引用的頻次,顯然,同被引頻次愈高,兩篇論文相關性愈強。
- 自引。作者引用自己以前發表的獨撰與合撰論文的現象,自引還可以擴展到雜誌、學科、地區、團體乃至國家對文獻的反身自用。
引文分析主要用於指導編制各種新型檢索工具,為科學管理提供量化的依據,探討科學的結構,評價與選擇期刊,考察科學著作及科學家的社會影響等。關鍵是開發或引進更為有效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