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果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弓果黍 |
中文名:弓果黍 拉丁学名: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黍族 亚 族:黍亚族 属:弓果黍属 |
弓果黍(gōng guǒ shǔ),学名: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俗名:瘤穗弓果黍,异名:Cyrtococcum patens var. schmidtii Panicum radicans Panicum carinatum Cyrtococcum warburgii Panicum schmidtii Panicum muricatum Panicum patens Panicum obliquum Panicum warburgii Cyrtococcum muricatum Cyrtococcum radicans Cyrtococcum patens var. warburgii ,是禾本科弓果黍属植物,别名:散穗弓果黍、瘤穗弓果黍,拉丁文名: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禾本科、弓果黍属 一年生植物。秆较纤细,叶鞘常短于节间,边缘及鞘口被疣基毛或仅见疣基,脉间亦散生疣基毛;叶舌膜质,顶端圆形,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稍收狭或近圆形,两面贴生短毛,老时渐脱落,边缘稍粗糙,近基部边缘具疣基纤毛。圆锥花序由上部秆顶抽出,分枝纤细,腋内无毛;小穗柄长于小穗;被细毛或无毛,边缘具纤毛;背部弓状隆起,顶端具鸡冠状小瘤体;花果期9月至次年2月。 图片取之中国植物图库 。 [1]
弓果黍形态特征
弓果黍 一年生。秆较纤细,花枝高15-30厘米。叶鞘常短于节间,边缘及鞘口被疣基毛或仅见疣基,脉间亦散生疣基毛;叶舌膜质,长0.5-1毫米,顶端圆形,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3-10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稍收狭或近圆形,两面贴生短毛,老时渐脱落,边缘稍粗糙,近基部边缘具疣基纤毛。
圆锥花序由上部秆顶抽出,长5-15厘米;分枝纤细,腋内无毛;小穗柄长于小穗;小穗长1.5-1.8毫米,被细毛或无毛,颖具3脉,第一颖卵形,长为小穗的1/2,顶端尖头;第二颖舟形,长约为小穗的2/3,顶端钝;
第一外稃约与小穗等长,具5脉,顶端钝,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长约1.5毫米,背部弓状隆起,顶端具鸡冠状小瘤体;第二内稃长椭圆形,包于外稃中;雄蕊3,花药长0.8毫米。染色体2n=18。花果期9月至次年2月。
弓果黍生长环境
弓果黍 生于丘陵杂木林或草地较阴湿处。
弓果黍分布范围
产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合湾和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弓果黍主要价值
园林上只能做林下荫生观赏植物栽培。
弓果黍本种提示
本变种主要特征:秆较纤细;叶片长3-8厘米,宽3-10毫米,边缘粗糙,近基部边缘具疣毛;圆锥花序较开展。
弓果黍属下种类
弓果黍 2b.散穗弓果黍(变种)(海南植物志)图版59:9
与原变种区别为:叶舌长1-1.2毫米,顶端近圆形,无毛;叶片常宽大而薄,线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2厘米,两面近无毛,脉间具小横脉,近基部边缘被疣基长纤毛。圆锥花序大而开展,长可达30厘米,宽达15厘米,分枝纤细;小穗柄远长于小穗。染色体2n=36。花果期5-12月。
产广东、广西、湖南、台湾、云南、贵州和西藏(墨脱)等省区;生于山地或丘陵林下。印度至马来西亚,日本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2c.瘤穗弓果黍(变种)(海南植物志)图版59:11-13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颖及第一外稃具点状瘤体及短毛。
产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云南等省区;生于丘陵草丛中。亚洲南部一些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