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开元寺双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开元寺双塔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开元寺双塔

类型;中国古代佛塔

地点;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

建成时间;唐咸通六年(865)

开元寺双塔,中国古代佛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1]

历史背景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东西塔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融合的杰作。

位于泉州开元寺内东西两侧,二塔相距约200米。东侧的叫镇国塔,俗称东塔,是唐咸亨年间(公元670一673年)文偁禅师主持建造的。开始是一座木塔,用来安放佛舍利的,后因遇灾重建,改为石塔。该塔是一座纯用花岗岩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心粗壮结实,用横梁斗拱与外壁相连结,具有极强的抗地震和抗台风能力。全塔造型宏伟壮丽,石雕工艺精湛古朴。壁上所雕的八十尊保护神像,身份、服装、姿态、武器、表情各不相同,个性鲜明突出。须弥座束腰部嵌有三十九幅释迦成佛连续故事图像,每幅主题集中,人物故事刻画细致,引人入胜。瑞士戴蜜傲德国艾克合著的《刺桐双塔》(1935年出版)一书,对每幅图像内容都作了详细说明。如第三十幅“斗勇金毛”下解释曰:“‘金毛’是狮子的名称,站在左边的勇力士,显然是一个驯狮的人,或可称为角斗者,他身穿西方服装。”并且每幅图像都有主题刻字。如第一幅题是“童子求偈”,第二幅为“青衣献花”,等等。图刻简练,内容鲜明,充分表现了宋代泉州石雕工艺的艺术成就。

仁寿塔

西侧叫仁寿塔,俗称西塔。五代梁贞明朝年间,闽王王审知在闽大建寺庙,相传王审知原本想在自己的大都督府建造一座塔,可是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一个僧人对他说:听说您要在大都督府中建一座塔,请您移到泉州去建。王审知大怒,命令手下将他推出去斩了,可是砍掉了他的头,身子却跳起来几尺高。梦醒之后,王审知感到震惊,便急忙在泉州选地方建塔。又把木材用海上浮木的方式运到泉州。从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四月动工兴建,到十二月建成。该塔一共七级,号称无量寿塔。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名为仁寿塔。后因遭灾重建,改为石塔。

文物保护

2016年7月5日,国家文物局批复福建省文物局《关于报送开元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双塔防渗漏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闽文物字〔2016〕212号)。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方案。

二、对该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如下:

(一)方案应明确除勾缝灰脱落处外,是否涉及水泥砂浆勾缝松动或完好的区域,是否涉及蛎壳灰松动的区域。水泥砂浆勾缝清除如无把握,可暂缓实施,如拟实施,应补充详细的工艺说明,避免损伤文物本体。

(二)建议根据灰缝周边砌体的材料和颜色,在勾缝灰中适当添加灰色,使其外观更为协调。

(三)应比对早期勾缝样式及其风化情况,注意勾缝与砌体边缘的进退关系。

(四)该工程对施工人员要求较高,应做好施工企业与人员的筛选、培训,确保工程质量;脚手架搭设应注意对塔体及构件的防护;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重要构件。

(五)除勾缝修缮外,建议在现有勘察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石质文物科技保护专项工作,待条件成熟后编制方案另行报批。建议结合本次工程开展部分前期勘察和试验。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施工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四、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加强工程记录和资料收集,以促进砌体勾缝类文物修缮工程的标准化与水平提升。

相关视频

福建泉州千年古刹开元寺,石头双塔及麒麟壁的雕刻壮观让人震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