廪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廪饩,汉语词汇,拼音lǐn xì,释义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泛指薪给。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出自杜牧《礼部尚书崔公行状》。
解释
亦作“廪饩”。
1、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2、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3、泛指薪给。
4、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1]
出处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李丞相﹞久之方省曰:‘故人也。’遂廪饩之。”
《南史·萧正德传》:“敕所在给汝廪饩。”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卫君是日竟不朝见,亦不复给廪饩。(齐)湣王甚愧,候至日昃饿甚,恐卫君图己,与夷维数人,连夜逃去。”
唐 杜牧《礼部尚书崔公行状》:“复建立儒宫,置博士,设生徒,廪饩必具,顽惰必迁。”
《元史·选举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廪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同文馆者,聘西人为教授,凡 中国 搢绅至齐民家聪颖子弟均许投牒赴馆,学习天文、勾股、造船,制器诸法。月有课,岁有会,其尤隽异者,优其廪饩,奖以清秩。”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另举在股董事十人,襄赞其成,重其事权,丰其廪饩。”[2]
参考文献
- ↑ 廩餼是什么意思,廩餼的意思解释,拼音怎么读中华字典
- ↑ 廩餼的意思99词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