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出生,字善甫,維吾爾(亦称回纥,居今新疆天山南部)人。魏國公佈魯海牙之子,他熟讀經史,精於騎射,文武兼備,被元世祖忽必烈譽為「廉孟子」。
目录
生平簡介
其父為投奔蒙古的畏兀兒人布魯海牙,因曾任燕南諸路廉訪使故改漢姓“廉”。[廉希憲自幼身材魁偉,舉止與一般兒童不同。
忽必烈稱他為“廉孟子”
十九歲時入侍忽必烈王府,因其“篤好經史,手不釋卷”的勤學精神,深得忽必烈賞識。有一天正讀《孟子》,忽聞忽必烈召見,匆忙將書揣入懷中。忽必烈問《孟子》書中所言何事,廉希憲陳說性善、義利、仁暴等。忽必烈嘉獎其學問,稱他為“廉孟子”,於是知名於世。廉希憲還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勁弓,三發三中,眾人欽佩他“文武全材”。後從征雲南等地。
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最終奪得帝位
憲宗四年(1254),任京兆(今陝西西安)宣撫使,政績顯著。九年(1259),隨忽必烈攻宋鄂州,運籌帷幄,參謀軍機。憲宗死後,廉希憲秘密進言:“先發製人,後發人制。天命不敢辭,人情不敢違。事機一失,萬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與阿里不哥爭奪皇位的鬥爭中佔據主動地位,並最終奪得帝位。此間,他再次出鎮關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撫使,重用良將,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渾都海,平定關隴,旋即升任平章政事。
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統三年(1262),又進拜中書平章政事。在擁戴忽必烈和平定關隴的過程,不僅顯示了廉希憲的軍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個具有政治遠見,善於審時度勢,臨事鎮定,處理問題果斷的政治家。此後,廉希憲以中書右丞和中書平章政事先後在中央和京兆、山東、北京、江陵等地任職,為忽必烈封建王朝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主要政績有:直言諷諫、整飭朝綱、革新政治;廢除州縣長官世襲,加強中央集權;設立台察,建立各級監察機構;除暴安民,打擊不法地方勢力;安定民生,發展生產。
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憲因病久不愈,被召還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離開後,江陵人畫像建祠,以為紀念。五月,廉希憲回到上都,他兩袖清風,離任時隨身之物只有琴、書而已。 廉希憲還京後,忽必烈詔徵揚州名醫王仲明為他診視,病稍愈,能扶杖而起。太祖大喜說:“卿得良醫,故病漸愈。”廉希憲說:“醫生用良藥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謹慎,就會痊癒,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雖良醫亦無益。”這是藉此事來諫勸皇帝。朝廷設立門下省,忽必烈意欲讓希憲來主持門下省事,結果卻為阿合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憲复受命領中書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來探望,並問為政之道,廉希憲說:“人君治國最重要的是用人得當,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臣今病勢加劇,聽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擔心的是當前大奸專政,小人附和,誤國害民,這才是國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勸皇上屏除奸臣,否則國病日重,無可救藥。”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間,廉希憲逝世,享年五十歲。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憲獲贈清忠粹德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魏國公,諡號“文正”。後加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恆陽王。[1]
成就
在近30年的政治生涯中,廉希憲官至從一品中書平章政事,其位僅次於中書令和左、右丞廉希憲半身像相。但他雖身居高官顯位,手握大權,卻能以“大丈夫見義勇為,禍福不足以動搖”自戒,較少考慮個人的進退榮辱。他一生清貧廉潔,為政剛直不阿,曾因面忤世祖被罷官。
為後人所稱頌
他的一生,雖然未能充分發揮其政治才能,未能完全實現其政治理想,但他幾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深察民間疾苦,並致力於除暴安良,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為後人所稱頌和讚揚。[2]
《元史·廉希憲傳》譯文
廉希憲字善用,是布魯海牙的兒子。小時候身材魁梧,舉止不同於一般兒童。九歲時,有四個家奴偷了五匹馬逃走,抓住以後,按當時的法律應該處死,父親很生氣,要把犯人送交有關部門,廉希憲哭著勸止了他,犯人全部免死。他還曾侍奉母親住在山中,有兩名家奴喝醉後口出惡語,廉希憲說:“這是欺我年幼。”於是將那二人綁送官府獄中關押,用木棍打他們。大家都驚奇他有如此主見。世祖還是皇弟時,廉希憲十九歲,得以入選侍奉,世祖看他這般容貌舉止和談吐,特別恩寵他。廉希憲非常喜好經史著作,手不釋卷。有一天,正在閱讀《孟子》,得知皇帝召見他,急忙把書揣在懷裡就進宮了。世祖問他孟子的學說,他就用人性善、重義輕利、行仁政而不行暴政的觀點回答,世祖表揚了他,稱他為“廉孟子”,從此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視察江陵,繪製了地形圖上奏朝廷,請求命令身居要職的大臣開設高級官府鎮守那裡。皇帝急忙召回廉希憲,派他行省荊南,曉諭說:“荊南地區歸入了我朝版圖,你要讓新歸附的人感恩,尚未歸附的人嚮往歸化。南方土地低窪潮濕,對你不適宜,現在把大事託付給你,朕想你不會推辭的。”廉希憲說:“我時常擔心的是自己的才能和見識都很淺陋,不能夠勝任大事,怎敢以身體有病推辭呢?”廉希憲冒著酷暑急速前進。到達治所,當天就禁止搶掠,使商販貿易通暢,興利除害。首先登記宋朝舊有官吏中能幹事的人,以備選取和諮詢,還挑選了二十多人,根據才能授任相應的官職。左右之人提出異議,廉希憲說:“現在都是國家的臣子,有什麼可懷疑的?”當時宋朝舊官吏到高級官府行禮晉見,必然廣送珍寶玩物,廉希憲拒絕不收,並且告訴他們:“你們仍擔任原來的官職,有的還被破格提升,應當感念皇帝的恩典,盡力報效朝廷。現在你們饋送的,如果都是你們私人的物品,我收取就是不義;一旦有屬於公家的財物,此事就如同盜竊;如果是從百姓那裡搜刮而來的,就不是無罪了。應當警戒慎重對待此事。”送禮的人都感激謝罪離去。廉希憲下令凡是被俘虜的人,誰敢殺死他們,按故意殺害平民論罪。訂立文書典賣妻子兒女的人,加重治罪,並沒收他典賣所得的錢。以前,江陵城外儲蓄了水作抵御用,廉希憲命令挖開缺口放掉水,得到數万畝良田,分給貧窮百姓耕種。調撥沙市不入官庫的儲糧二十萬斛,用以賑濟饑民。重要綱領已經確立,於是說:“教育不可延緩。”隨即大力興辦學校,選擇教官,購置經典書籍,天明時親自到講學地點,以鼓勵學生。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以及思州、播州的田、楊二家族,重慶制置趙定應,全都越過邊境前來請求歸降。事情上奏朝廷,皇帝說:“先朝不使用軍隊就得不到土地,如今廉希憲能讓幾千幾百里之外的人越境前來獻納土地,可見其治理教化的效果。”守關之吏得到一封江陵的私人信件,不敢打開,上交朝廷,信中說:“皇帝派遣廉丞相出京鎮撫荊南,哪裡只是人民受到恩德教化,連昆蟲草木,也都受到恩澤了。”皇帝說:“廉希憲不喜好 殺人,所以能做到這樣。” 十七年十一月一九日夜,有顆大星隕落在廉希憲居室的正室旁邊,閃動的光芒照亮大地,很久才熄滅。這天晚上,廉希憲去世,享年五十歲。(選自《元史廉希憲傳》,有刪節)
禮賢下士
廉希憲生平禮賢下士,惟恐落於人後。當他官居中書平章政事(次於丞相的官員)時,江南劉整(鄧州人,時任中書左丞)以高級官員的身份正式拜訪他,他居然沒有請劉整就座。
劉整離開後,有個衣著破舊的南宋秀才拿著詩文來請見,廉希憲很客氣地請秀才入座,與他談論詩書典籍,關懷他的生活飲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後,弟弟廉希問道:「劉整是大官,你對他並不客氣;秀才不過是個清寒的讀書人,你卻很禮遇他。有這種道理嗎?」
廉希憲回答說:「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舉止進退,關係到天下國家。劉整的官位雖尊貴,卻是背叛他的祖國和君主來歸順的;南宋秀才並沒有罪過,沒有必要讓他難堪、困窮。當今我們的國家是從北方沙漠崛起的,我對這些文人如果不尊重些,儒家的學術從此就將失傳了。」 (《智囊全集》)[4]
丟官如棄履
廉希憲對待皇親國戚,執法如山,對皇帝的重臣,只要貪贓枉法,也不放過。忽必烈在位期間,雖然注意吸取歷代統治階級興衰的經驗教訓,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內的各種法規,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對人民的壓迫日甚,尤其是對中原地區的搜刮,十分嚴重,這就加重了人民的痛苦。當時,有個大臣叫阿合馬,就是被忽必烈派到中原,專門經商牟利,侵吞民財的。廉希憲知道後要將他治罪,阿合馬不服,二人上殿面君。忽必烈袒護阿合馬,廉希憲據理力爭,忽必烈一氣之下,罷免了廉希憲的右丞相職務,被削為平民。廉希憲丟官如棄履(鞋子),毫不在意,安之若素 ,便居家讀書自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