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康平乡位于江城县西部,西北与思茅区倚象镇宁洱县黎明乡相邻。南与景洪市隔江相望,东南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76.5公里,辖区总面816平方公里。[1]

概况

辖区内总人口2005年末23115人,乡党委、政府所在地--桥头河,东距县城64公里,西距行署驻地思茅市区81公里。康平乡全境轮廓横向距东西长,南北纵向距短,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海拔2207米,(位于大树脚狮子岩)。最低海拔850米,(位于勐康村的纳沙箐),高低相差1357米,山高坡陡、谷深呈掌状分布,山岭交错环抱;境内江河、溪流纵横,属红河水系和澜沧江水系,水源分布广、均衡,共有40多条,气候属于低纬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春秋季长、日照偏少,年降水量多,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季洪涝,年平均降雨量221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9.5毫米,年平均气温18.1℃。

简介

人口民族分布

全乡辖9个村委会11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哈尼族、彝、瑶、傣、汉族乖十九种民族。2006年末,有农户4509户,人口23115人。

经济收入

人均有粮3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57元;全乡大牲畜存栏12428头,占全县存栏的20.1%,生猪存栏22039头,占全县总存栏的25.8%;茶叶种植面积2314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2%;甘蔗种植面积26624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58.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077元增加到1357元,增加280元;全乡共有个体餐饮业50个,从业人员159人,年产值201万元。

丰富资源

全乡土地肥沃、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黄红壤交错区,冲积土和水稻土。

全乡森林总面积39983.1公顷,覆盖率68%,活立木蓄积量230.692万立方米。生长有思茅松、柏枝树、红椿、黄杨木、花皮木、紫椿等30多种乔木和品种繁多的灌木。有大树花生,木姜子、八角香兰、山桂花等3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香八角、野三七、白豆蔻、砂仁等,有苦竹、甜竹、黄竹、白竹、大藤条、小藤条等10多种竹藤植物;有杨梅、干天果、三丫果、橄榄、山茶花、冬凤兰、竹叶兰等30多种野生水果和花卉。有熊、豹、鹿、野猪、麂子、刺猪、穿山甲、蛇类、鸟类、鱼类等动物。曼老江畔黄面瓜鱼、长胡子鱼、大红鱼、青鱼、棍子鱼、红尾巴鱼等在思茅市很出名,很畅销,岩羊有药用价值。野鸡、白鹇、斑鸠、老鹰、猫头鹰、画眉等各种鸟类有16000多只。

种植着茶叶、甘蔗、咖啡、木薯、水果、紫胶、香蕉、菠萝、竹木等经济作物和林木。金属矿有铜、铅、钨、锌、盐、砂,其中瑶家山铜矿储量为96万吨,非金属矿产有煤、石膏、石灰石、水磨石等。[2]

经济发展思路

康平乡党委、政府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本地实际,围绕该乡提出的"糖茶强乡、粮食稳乡、畜牧带乡、科技兴乡、三产活乡"的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努力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全面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领导分工

杨青乡长:全面主持政府工作,分管财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教育、人民武装等方面的工作。

白和平副乡长:协助乡长工作,分管林业、农业、畜牧、水务、民政、科技、供销、粮油、乡镇企业、环保、地震等方面工作,联系残联、科协、气象、金融、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工作。

李艳梅副乡长:协助乡长工作,分管办公室、扶贫、民宗、卫生、计生、统计、安全生产、消防生产、文化体育、广电、信访、档案、保密、食品药品监督、体改、侨务等方面工作,联系统战、烟草、技术监督、群团组织等方面工作。

刘云波副乡长:协助乡长工作,分管交通、建设、公安、司法、国土资源、外贸、口岸、旅游、物价等工作,联系国税、地税、工商、公路管理、电力、电信、移动、邮政、军警等方面工作。

经济发展

康平乡全境属南亚热带地区阳光、水份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等;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咖啡、西番莲等。农村经济收入主要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林业、渔业和第二、三产业为辅,农村经济逐年增长。

2008年,全乡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努力克服能源、资金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困难和挑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确保了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448.6万元,同比增长13%;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033万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5元,同比增长6%;人均有粮340公斤,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2008年,全乡粮豆播种面积达39576亩,同比增长7.3%,实现粮豆总产量731.6万公斤,同比增长7.3%;大牲畜存栏9332头,同比减少17.3%,出栏2458头,同比增长44.8%;生猪存栏17012头,同比减少0.8%,出栏9779头,同比减少0.2%。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累计茶叶种植面积40109亩 (含大树茶15690亩),同比增长 11.8%,实现茶叶产量1286.9吨,同比增长36.9%;累计甘蔗种植面积18033亩,同比减少30.6%,甘蔗产量54325吨,同比减少45%;积极培育发展蚕桑产业,累计完成蚕桑种植715.9亩,新增492亩,桑园投产223.9亩,实现产值6.8万元。去冬今春完成冬季农业开发2.06万亩,预计产值803.2万元。认真落实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种粮补贴199.3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贴20万元,实现荒山造林7000亩。能繁母猪参加保险1602头。新建沼气池280口。

人口卫生

康平乡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全乡有一个卫生所,九个卫生室,一个计生站,从医人员19人。2008年全乡农业人口18197人,全乡参合农民14943人,参合率达82.11 ﹪,新农合补助42315人次,补偿报销68万元。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深入农村、方便群众、上门服务,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深入开展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2008年全乡综合节育率达84.6﹪,避孕及时率81.3﹪,人口自然增长率3.8‰,"奖、优、免、补"政策兑现率达100﹪,全年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1户。

文化教育

康平乡有1所中学,9所农村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2008年,全乡教职工113名,在校中小学生3116名,校舍建筑总面积18900平方米。

中学:教职工45名,在校中学生737名,校舍建筑面积6014平方米;小学:教职工60名,在校小学生2379名,校舍建筑面积12186平方米;幼儿园:教职工8名,在校幼儿76名,校舍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2008年,全乡3116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覆盖率100﹪,免费资金40.5万元,有1130名学生享受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补助资金108.4万元。全乡中考获得600分以上的学生4名,500分以上的学生38名。"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并顺利通过省级"两基"复查验收工作。

基础设施

2008年康平乡继续坚持"统筹规化、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以农田水利、农村三通、集镇建设、村庄治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积极协调支持营盘山水库建设后续工作、坝卡水库、勐康口岸建设工程。完成桥头河农村客运站、乡完小学生宿舍工程建设;桥头河集镇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5﹪,完成投资203万元。

乡党委、政府驻地-桥头河,距普洱市79公里,距江城县63公里,普江公路贯穿桥头河集镇。辖区内9个村委会,村村通路,其中曼克老、营盘山、瑶家山、中平、勐康、界碑6个村进村路面为柏油路,大树脚、曼老街、两棵树3个村进村路面为砂石路;89个自然村有12个进村路面为柏油路面,42个自然村的进村路面为砂石路面,有44个自然村的进村路面为土路,有3个自然村的进村道路需待解决;村内主干道已硬化的有50个自然村,有39个自然村的村内主干道需待硬化。全乡村的公路网纵横交错,全年畅通,交通基本方便。

全乡水电及通讯网基本完全覆盖,共有农户4263户,已通水4073户,未通水190户;通电4203户,未通电60户;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7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968户。

全乡住房砖(钢)混结构的农户有498户,砖木结构的农户有1657户,土木结构的农户有1222户,其他结构的农户有886户;建有沼气池的农户有174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装有太阳能的农户500户。

基层组织

康平乡党委有1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1个、教育支部1个、供销支部1个、自然村支部9个);

46个党小组。2008年度有党员610名,其中女党员102人,少数民族党员477名,机关支部43名,教育支部19名,供销支部10名,大树脚村支部57名,曼老街村支部67名,曼克老村支部76名,营盘山村支部54名,瑶家山村支部38名,中平村支部56名,勐康村支部106名,界碑村支部11名,两棵树村支部73名;团支部1个,共青团员346名。

乡党委有效开展"四培养"活动,带动当地人民群众致富,"四培养"对象中培养致富能手15名,培养致富带头人22名,培养村组干部10名,在村组干部中培养党员发展对象2名,总计培养对象49名。

乡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年补助60元,全乡有58位7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年每人每月得到20元的补助。[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