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康世恩

增加 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生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康世恩同志,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读书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同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 [[ 清华大学 ]] 学生救国会常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担任120师民运部工作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晋绥八分区专员。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晋县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一野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1949年至1955年任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党委书记,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北京石油管理总局局长。1955年7月至1956年9月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党组委员(1955年10月起)。1956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委员、党委书记(1965年2月起)。1967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至1971年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兼江汉油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p style="text-indent:2em;">1970年6月至1971年9月任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1971年9月至1975年1月任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代组长。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任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p style="text-indent:2em;">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其间: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2月任国家经委党组书记;1978年9月至1979年3月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7/72aam9a4ncdm2dk.html]康世恩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50年代前半期,面对所谓“中国贫油论”的影响,康世恩同志在国内进行了多次地质调查,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运用多种手段,对全盆地时宜行综合勘探、整体解剖的方针。相继在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华北地区开展区域勘探,并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次突破。60年代初,康世恩同志参与领导和直接指挥了在大庆石油会战,为我国石油自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坚持“两论”起家,提倡“三老、四严”作风,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并在油田开发和油气集输等方面独创了一套新技术、新工艺,使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社会主义企业的道路。大庆油田的发现,开创了陆相地层寻找大油田的先河。康世恩同志对这一重大地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p style="text-indent:2em;">继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康世恩同志又先后组织指挥了沿渤海湾地区的胜利、大港、辽河等几个油田的石油会战。他从这个地区特殊复杂的地质结构出发,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复式油气聚焦带的科学概念及相应的技术方针,使我国石油产量了一个新的台阶。“文化大革命”期间,康世恩同志受到残酷迫害,但他坚持原则,对党忠贞,与林彪、 [[ 江青 ]] 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p style="text-indent:2em;">1969年初,渤海海上一品油井被流冰冲击,随时可能出现险情,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关怀支持下,康世恩同志受命到渤海破冰压井抢险,随后周总理双派他到湖北组织江汉石油会战。1972年后,他主持燃料化学工业部工作,面对生产破坏、能源短缺的严重困难,坚决贯彻周总理的指示,千方百计增加石油、煤炭和化肥生产,制定了引进综合采煤机组、改造小化肥和组织陕甘宁、任丘石油会战等重要决策。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亿吨,为支撑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