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庙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庙街镇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部,全镇辖区面积190.32平方千米。

概况

庙街镇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部。面积190.32平方千米,人口61815人(2017)。辖慧明、北桥、盟石、古城、六合、添泽、润泽、新华、新云、营盘、碧清、云鹤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庙街。下南公路过境。

[[ 沿革

1963年为庙街区,1970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246.7平方千米,人口6.1万,辖慧明、北桥、盟石、古城、添泽、润泽、系马庄、六合、新华、新云、营盘、五里巷、云碧13个行政村。2000年,庙街乡撤乡设镇。2002年,将庙街镇系马庄村委会鸡润泽村委会的小租、段家庄、谢家3个自然村划归南诏镇管辖。2005年,将庙街镇五里巷村委会划归马鞍山乡管辖。

人口区划

2014年末,全镇人口总户数19358户,其中:农业人口15374户,占79.42%。总人口64545人,其中:男性32499人、女性32046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9634人,非农业人口591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73.5人。年内出生人口710人,出生率11.017‰;死亡350人,死亡率5.431‰;自然增长360人,自然增长率5.586‰。镇内有22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彝族,少数民族人口15993人,占File:庙街镇9.jpg|thumb|right|庙街镇9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119个自然村、221个村民小组。镇内有庙街、北桥街、古城街、新桥街4个集市。

2017年,人口61815人。[1]

生成缩略图出错:尺寸超过12.5 MP的文件

镇区经济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41亿元,比上年增1.24亿元,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18元,比上年增1020元,增长2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76公顷,比上年减4公顷,其中小春1733.3公顷、大春 2343.3公顷。粮食总产2.81万吨,平均单产460千克,其中小春总产6269.7吨、大春总产21845.9吨。主要经济作物及产量:种植烤烟966.7公颂,收购烟叶1975.6吨,实现烟农收入6398万元,亩产值4412元,创烟叶税1407万元;种植啤大麦1033.33公颂,总产4500吨,总产值1260万元;播种油菜1533.33公颂,总产4201吨,总产值2520.6万元。全镇林业用地面积1.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林业总产值达960万元。有林面积达1万公顷;全面完成年度3000亩泡核桃补植补种任务;完成投资20万元的添泽平坝顶红色股份资金竹笋树种优化改造项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义务植树成效明显;林政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1.2%。

全镇建有蓄水库塘1120件,其中小(二)型水库18件,可蓄水967.2万立方米,机井56口,抽水站59座,装机容量2000千瓦,山区水窖2305个。全镇累计修建“三面光”引水沟渠298.6千米。年末大牲畜存档8980头,其中牛7315头,肉牛出栏1.33万头;生猪存栏39000头,出栏4.42万头;山绵羊存栏9160只,出栏1.59万只;家禽存栏360435只,出栏42.16万只;禽蛋总产量1717吨,牛奶17.3吨,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20%。

全镇有私营企业61家,个体工商户1264家,从业人员5516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实现年度工业总产值4.05亿元,比上年增9.46%,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完成财税收入954万元,完成年初任务数818万元的116.6%。[2]

名胜旅游

庙街镇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前景广阔的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古迹有:明末著名诗人陈佐才石棺墓“是何庵”,南诏故都遗址古城和垅圩图城,佛教圣地慧明禅寺,古木苍天的鸟道雄关等风景区。

明末著名诗人陈佐才石棺墓——“是何庵”以庙街集镇为中心,东面1.5公里处是山清水秀、林木苍翠的陈佐才石棺墓“是何庵”,是明末清初爱国志士诗人陈佐才的葬身之所。1896年,他为了表明反清复明的意志,负剑到深山修筑“是何庵”隐居,种竹植梅,读书吟诗,贫居奉母,与徐宏泰、张以恒、担当、知空和尚等结为知交,吟诗唱和,发泄对清的不满。信守“脚不踏清地、头不顶清天、死不入清土”的抗清意志,独居小楼,只喝天上的雨水,平时出门戴斗笠,骑驴代步。晚年,他选好由六个大石头组成的石群,周围有“金、木、水、火、土”象征的五老石相围绕,中间的巨石为葬身石,长12米,宽8米,高2米,在巨石上凿一石棺作为自己死后的墓穴,在石棺上凿上自挽诗:“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魂;雨泣风号,常为吊客”。棺前两旁立有约5米高的石笔,右侧建有石亭,石棺四周刻满诗章。建有纪念馆“紫宁宫”、“会真楼”。“是何庵”是巍山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他依山而座,绕水而落,树木成阴,其建筑气势雄伟,棱角精雕细作,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当你登上“会真楼”放眼四眺,顿感心旷神怡,仿佛把自己置于“世外桃源”之中。为纪念陈佐才,后人整理其遗作有《宁瘦居集》、《宁瘦居续集》、《叫天集》、《是何庵集》等诗书。(二)南诏故都遗址——垅圩图城庙街是南诏国的发祥地之一,唐代早期,为蒙舍诏王细奴逻先后在古城(现古城村)和垅圩图山建都城,遗址是州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现还有城垣和一棵十人合围粗细的黄莲头树,据说是蒙舍诏王祭祀用的,垅圩图山城垣尚存,出土了大量的砖瓦、柱础、石雕佛像等文物,瓦面上有印模字印。垅圩图山位于庙街集镇北面5公里,据《康熙蒙化府志》记载,南诏王细奴逻曾建都于垅圩图山,南建有云隐寺,又称天摩牙寺,是庞大的古建筑群,内有南诏土主庙,三公主殿等殿宇,原建筑天摩牙寺规模状丽,风景迷人,梵宇宝刹隐现于飘浮的云彩之中,时隐时现,为蒙阳诸刹之冠,明朝翰林杨慎游垅圩图山后,写下了“禅僧香雾窟,樵子壁云梯;宝树飚埃净,昙花色相迷”的佳句。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原建筑多数被毁。现存的是由民间自筹资金,经过多年修建,使明山古刹重放异彩、另焕新姿,建成寺观庙宇五十余处,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寺庙之集中,内容之丰富,在全省范围内确属罕见。每逢农历正月下旬,远到大理、洱源、剑川、鹤庆及当地各乡镇的洞经协会,云集寺中、演奏洞经音乐、追溯缅怀六诏先灵,龙狮队、高翘队、花灯队、踏歌队等各展风彩。白族妇女认真崇敬地接他们的三公主回去和他们的乡亲父老团聚,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三)佛教圣地——慧明禅寺在镇北面4公里,关巍公路东面的山峦中,始建于明朝万历24年(公元1596年)至今保存完好、宏伟壮观的古建筑殿宇慧明禅寺,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建筑别具一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栩栩如生,除各种殿宇外,还建有33.4米高的八角玉佛楼塔,里面恭奉着一座由缅甸法师捐赠的汉白玉佛像,高1.34米,腰围2.06米。登楼塔北可观苍洱,南可观巍宝仙踪,东观太极顶日出,西观垅圩图城遗址,四周古柏苍翠,常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众多的省内外及东南亚一带的游人云集于此旅游观光研究佛学。(四)侯鸟迁徙之地——鸟道雄关位于东南部15公里处的“鸟道雄关”,当地人称隆庆关,海拔2700多米,此关在明清时期就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通道和隘口,隘口处由巨石组成,石阶上至今还遗留着一步一个深深的马蹄印,是多少代以来商人(生意人)由昆明、祥云、弥渡从这里到保山、临沧,走向东南亚,给后人们留下了思绪万千。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山高水清,森林植被茂密清幽,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唯一的“鸟道雄关”的石碑,每年的9、10月间,有数百种侯鸟经这里聚集迁徙。1997年9月下旬,在这里召开了中国政府首次主办的鸟类环志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鸟类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正式进行了“云南鸟类环志中心巍山站”挂牌仪式,海内外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和发表了关于“鸟道雄关”的新闻,同时还连续两年在这里举办鸟类环志研讨培训会,由此,使“鸟道雄关”名扬天下,成为游客们留恋忘返的地方。[3]

地理位置

庙街镇位于巍山坝子中部,是南诏国故都遗址之一。位于东经100°05′—100°17′,北纬25°10′—25°16′之间。2000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现政府所在地庙街集镇已是6万多各族人民经济、政治、科技、信息、文化中心,是各种商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镇域内省级公路关巍公路从北向南过境,东距弥渡县35公里,南距县城8公里,北距州府大理市40公里,是连接州县的必经之镇,镇域呈长方形,以坝区为主,东西两山的半山半坝为辅,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本县南诏镇相连,西与五印乡和马鞍山乡毗邻,北与大仓镇连接。

自然资源

镇内水系属红河、湄公河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红河的源头西河(瓜江)由北向南流过,将坝区分为东西两半,东西两山的22条小河对流汇入西河。最高海拔2804米,最低海拔1690米,高差较大,坝区海拔一般在1700米至1800米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风力平均风速2米/秒,年平均气温在15.6℃,年日照时间2318.2小时左右,年无霜期240—250天之间,空气湿润,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裕,无霜时间在8个月以上,适合亚热带的动植物的生长,森林覆盖率达42%。

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坝区良田汇集,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山区有广阔的宜林宜牧山地资源,每年有大量的林畜产品及野生食用菌类出产。全镇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蚕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啤大麦、亚麻、各种蔬菜瓜果、鱼产品、桉叶油等;畜禽产品主要有猪肥、肉牛、黑山羊、鸡、鹅等。地方名优土特产品主要有玉米酒、扎染等,经传统工艺加工的驴肉最具地方特色。先后被省、州、县列为“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和“肥猪生产基地”,是巍山县商品粮的主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美酒之乡。

教育医疗

镇内设有初级中学3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心完小12所、分校2所;全镇有教职员工427人;初级中学有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90人,初中毛入学率98.76%,辍学率2.8%;小学有1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33人,学龄儿童纯入学率99.95%,辍学率0.02%;有私立幼儿园16园,在园幼儿1630人,幼儿入园率达92%;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当年开展各种专业技术培训2期,受训98人次。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41人,病床60张;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所(室)12个,乡村医务人员67人;年内新农合参合率达103.24%。[4]

其它

庙街镇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3周年系列活动;年内发展党员20名,组织党员干部轮训42场次。二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继续巩固落实《庙街镇村级党总支部下属党支部活动经费补助办法》等三项制度,使各自然村党支部组织活动有场地、有经费保障,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务实。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管理,严肃党支部考核评价机制,完成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救灾救济粮款发放以及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等重点工作和重要环节的监管,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庙街镇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完成了投资1050万元的小河、梅子箐、小瓦窑等7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5600万元大石板水库升级改造(小二型升级为小一型)工程;总投资750万元的莲花塘、月牙塘等5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现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完成投资940万元的古城、六合、北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实施投资794万元的新云、古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完成投资135万元的阳瓜江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全面完成西河生态治理二、三期主体工程,累计兑付征地补偿资金1644.84万元;投资6900万元的东山干渠和投资783万元的锁水阁输水渠恢复工程紧张有序推进;完成投资907.91万元的水利血防沟渠建设、改厕及养鱼灭螺库塘维修项目;总投资282万元的爱心水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79万元的北桥向阳厂大兴塘维修改造等粮油大县奖补项目。完成投资210万元新建烤房6群70座,投资120万元完成白龙桥90座烤房群维修改造工程。通过项目拉动,全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电力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完成总投资535万元的新云、盟石等4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560万元的云鹤、碧清等8个村委会10个自然村低压配网维护工程。全面启动营盘、新华等7个村委会9个自然村的低压配网维护工程前期工作。有效提高了用电质量,保证了用电安全。

道路通达条件不断改善

全面完成老关巍公路、振教路、振兴中路及兴庙路维修改造。完成新云乐槽、上下凹进村弹石路面改造。投入19万元对辖区村道路进行养护,保障了现有路面的安全、通畅。实现全镇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1.37公里,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路面硬化率达50%,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庙街镇产业培植力度增强

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外地投资商到庙街投资创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2.1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108%。巍山南诏宴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异地技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300万元的庙街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全面完成。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帮助非公企业做好企业入驻、用地报批等协调工作,支持辖区内各类企业搞好生产经营。鼓励非公经济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引导、服务和扶持工作,鼓励支持辖区内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搞好经营,增加收入。

庙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完成总投资292万元的营盘西区、古城宗旗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223万元的古城东区、慧明草场两个省级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230万元的北桥黄官厂、慧明张官厂等7个自然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总投资288万元的点亮巍山乡村路灯建设工程,自然村共安装太阳能路灯490盏。抓实抓好“三清洁”工作,投资103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三辆、垃圾桶420个,全面启动辖区农村垃圾分类约时定点清运工作。投入702.5万元实施完成了盟石山塔下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全面启动实施润泽曾旗厂、添泽柏枝树2个中心村,新华新庄、云鹤小村、碧清小中村3个示范村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危房修缮加固110户、拆除重建50户,扶贫安居工程10户。农村绿化、美化、亮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全镇新农村建设开展红红火火。

庙街镇集镇配套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以实施庙街镇中心集镇建设项目为契机,高标准提升改造振兴路、兴庙路、振教路和捷达路;健全完善百货、建材、农副产品、大牲畜交易市场、综合性小广场、停车场、自来水厂和休闲公园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31.1万元,提升改造集镇道路3364.5米,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综合交易市场1个,5200平方米停车场1个,11000平方米的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跨西河桥梁一座,安装集镇太阳能路灯122盏;投资1719.44万元的4个中心村、6个示范村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占地11亩的庙街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52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完工。通过项目实施,全镇供水、供电、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集镇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农转城工作,完成农转城837人,完成任务数的104.6%。

庙街镇烤烟生产

全镇12个村委会137个村民小组种植烤烟14500亩,累计收购烟叶197.56万公斤,上等烟叶比例达69.77%,实现烟农收入6398万元,烟叶税收1407万元,烤烟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庙街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稳中有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2%,初中毕业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率达86%,小学辍学率为0.02%,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

庙街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年内共有21.46万人次享受门诊和住院补偿,补偿金额2304.18万元;收取2015年新农合筹资550.84万元,综合参合率达103.24%。组织完成无偿献血任务,实施完成血吸虫病防治药物灭螺工程。

庙街镇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加强

成功举办庙街镇第四届迎新春篮球赛。投入6.8万元实施了营盘利克村古民居建筑群的抢救性维修保护工作。完成总投资达20万元的古城下南庄、盟石山塔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试点建设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体育特色乡镇建设稳步推进。

庙街镇人口和计生工作有效开展

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计生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年内出生人口710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9‰、3.6‰以内;完成“三术”592例,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225对,开展“三查”4次、参查6425人次;兑现计划生育家庭户,新农合个人参合补助金8348人75.13万元、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教育奖学金562人19.5万元、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保健费654人7.85万元。

庙街镇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

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养老保险等各类保障制度,扎实做好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全镇享受城乡居民低保人数达7262人,年度兑付低保金1089.65万元;切实做好优抚安置及扶贫济困工作,发放高龄老人补助金39.13万元,发放救助金59.87万元、救灾化肥45吨、救济粮2万公斤,社会救助救济率达36.21%;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42例;宫颈癌免费筛查2100例;继续实施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镇参保续费30955人,收取参保金465.39万元,综合参保率达101.06%。全镇享受60周岁及其以上基础养老金8211人,发放养老金575.55万元。

庙街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全面落实种粮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调动广大农民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内兑现各类补助补贴资金612.54万元,兑付中央农机具购置补贴30.8万元,收取政策性农业保险金56480元。

庙街镇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225人,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225人,按照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1.5亿多元。

庙街镇综治维稳工作成效明显

加强防毒反毒宣传教育,强化流动人口跟踪管理,严防外流贩毒违法犯罪,年内无外流贩毒案件。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以案奖补机制,年内镇村两级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81件(次)。

庙街镇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强化对冷水塘石膏矿山、庙街加油站等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17份,组织安全联合检查20次,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2期,参训人数达128人次。严格落实道路交通疏导员制度,积极做好以关巍公路为重点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控,食药监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庙街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落实土地管理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配合县级部门做好西河治理二、三期工作,依法保护红河源;实施血防改厕项目,认真开展“三清洁”活动,农村垃圾约时定点清运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积极做好生态乡镇、生态村落创建工作。[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