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店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店埠镇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位于青岛莱西市西南30公里。全镇总面积105.48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6626人(2017年)。境内地势平坦有胶东第一大河—大沽河,小沽河和五沽河蜿蜒流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有“膏腴桃花乡”之美誉。[1]

2018年9月,批准其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乡镇概况

店埠镇位于青岛莱西市西南30公里。全镇总面积105.48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6626人(2017年)。属半湿润半干旱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日平均气温11.3℃,年平均降水量732.5毫米。年平均积温4292.8℃,无霜期180天。

店埠交通十分便利,东临烟青(烟台至青岛)路,南城(南墅至城阳)路穿境而过,躬仁路(莱阳耿家庄至平度仁兆)横跨其中,距青岛国际空港50公里,到青岛港只需要60分钟。距莱维(莱阳至潍坊)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距同三(黑龙江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 属半湿润半干旱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日平均气温11.3℃,年平均降水量732.5毫米。年平均积温4292.8℃,无霜期180天。[2]

沿革

明清属莱阳县桃花乡。1928年属莱阳县第三区,1929年属第九区,1938年属第十区。1942年属莱西南县店埠区,1945年分属莱西南县店埠区和河套区。1950年分属莱西县十一、十二区,1952年属第十区,1955年改称店埠区。1958年改为店埠乡,9月改为店埠公社;12月朴木公社并入店埠公社。1963年朴木公社析出。1984年4月,分别改称店埠乡、朴木乡。1993年10月,撤销朴木乡,设立朴木镇。1994年8月,撤销店埠乡,设立店埠镇。

1996年,店埠镇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店埠、后埠、狮子口、杏花村、葛家疃、永兴庄、东南阁、西南阁、张家横岭、王家横岭、李家横岭、刘家横岭、前高家横岭、后高家横岭、渚洲、东张格庄、西张格庄、李家小里、马家小里、程家小里、于家小里、耿家庄、西庄头、东庄头、桃花寨、七间房、沙湾埃、毛家山后、天井山、左官屯、花园岭、崔家岭、宋村、东黄埠西黄埠王家楼、庄子、葛家泊38个行政村。

该镇辖韩家汇、前张官寨、后张官寨、寨西头、栖风台、王福庄、前水口、后水口、前沙湾庄、后沙湾庄、中由格庄、前由格庄、后由格庄、孙州庄、西莱湾庄、中莱湾庄、东莱湾庄、后朴木、前朴木、徐林庄、鲍家庄、李仙庄、程家、狼埠、前屯、后屯、双河、岭南28个行政村。2001年2月,撤销朴木镇,并入店埠镇。[3]

下辖村庄

店 埠、后 埠、杏花村、狮子口、葛家疃、永兴庄、刘 家、前 高、后 高、张 家、李 家、王 家、渚 洲、东南阁、西南阁、东张、西 张、李 小、马 小、程 小、于 小、耿 庄、西庄头、东庄头、寨 子、七间房、毛山后、左官屯、花 岭、崔 岭、宋 村、东黄埠、西黄埠、王家楼、庄 子、葛家泊、韩家汇、栖风台、寨西头、前寨、后寨、王福庄、前水、后水、前沙、后沙、前由、中由、后由、孙洲庄、西才、中才、东才、后朴、前朴、徐林庄、包庄、李仙庄、程家、狼埠、双河、前屯、后屯、岭南、沙万埃、天井山

经济状况

主要指标店埠镇辖66个行政村,17405户,总人口5.70万人。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56公顷。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5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1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40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90万元,比上年增长74.3%。财政收入1243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农民人均纯收入5135元,比上年增长13%。 农业完成农业总产值57455万元,同比增加1919万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9686万元,比上年增加18165万元。粮食总产17123吨,花生总产4896吨,蔬菜、瓜类总产550398吨,水果总产3695吨。

全镇农作物三作三收面积达到1.67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达6666.7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达到2:8。大牲畜年末存栏1.56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68万头;生猪年末存栏9.4万头,年内出栏9.9万头,比上年增加0.9万头;家禽年末存栏384万只,年内出栏499万只。淡水产品产量512吨。拥有农业机械5909台,农业机械总动力77400千瓦。完成造林301公顷,新建农田林网550公顷,林地面积660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23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8%。新增蔬菜春暖大棚2000个,大棚面积400公顷。

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4亿元,实现工业利润2617万元,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有工业企业117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个,工业总产值1.61亿元,销售收入1.14亿元,利润总额745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年内新增私营企业2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45户,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80人。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36户,个体私营税收1080万元。[4]

工业发展

店埠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财税增长靠企业,企业发展靠项目的思想意识,加强了与韩、日、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对接,并且抓住青岛市郊项目外迁和南方项目北移的契机,努力打造工业强镇。 镇外工业以三大工业组团为依托,规避区位劣势,用足用活飞地政策,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了青岛威斯美精密五金有限公司、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青岛艺源纺织有限公司等骨干项目的后期续建和投产达产,在此基础上着力引进了机械、电子加工项目和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镇内工业以东庄头食品工业园为中心,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出了莱西蔬菜加工第一聚集区。

培育壮大了青岛海星食品、青岛东庄头食品等6个食品加工,积极发展外向型食品经济,开发蔬菜精加工项目。按照“扶持重点,促进中间,带动一般”的工作方针,加大了对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对现有的70个存量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引导企业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加强管理提升运营效益。对华杰食品、海星食品、威斯美精密五金、鸿运机械、永兴泡沫等34个规模企业实行重点倾斜,不断提高运营效益。[5]

农业发展

店埠镇狠抓设施栽培,形成了集约化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技化推广,产业化经营的蔬菜产业“五化”格局。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培育无公害绿色精品蔬菜,实现了蔬菜品质向高精尖发展的跨越,店埠胡萝卜、东庄头蔬菜等多个品牌蔬菜已占领了十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和大超市柜台,大白菜、香菜、胡萝卜、白萝卜、青萝卜、大姜、大蒜、芋头等闻名全国,并远销海内外。沿大沽河流域建设了8个设施栽培方,以崂山大棚、寿光大棚为主,规模达15000多个,2万多亩,主要生产黄瓜、西红柿、茭瓜等菜品。培育形成了3万亩胡萝卜生产基地、万亩白萝卜生产基地、万亩芋头大蒜生产基地、万亩粮油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点,带动了奶牛、生猪、肉蛋鸡等畜牧业的大发展,全镇畜禽存栏总量45万头(只),规模养殖大户23户,养殖小区15个。

全镇农业生产已初步形成以蔬菜为主导,以粮油为辅助,以畜牧为补充,以加工企业为支撑的基本布局。2007年以来,先后指导和扶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100多个,通过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规范化运作,促进了蔬菜产业升级,形成了“产业规模大,社员带动多,服务设施全,利益联结紧,市场品牌响”的经营体系。2011年,莱西市规模化种植按照“南菜北果”总体规划,在店埠镇规划实施十万亩高效蔬菜规模种植区建设。规划以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为依托,实施西水东调、北水南调两大水利工程,规划胡萝卜示范区、设施蔬菜示范区和大田蔬菜示范区等三大种植示范区,打造胡萝卜核心区、大蒜核心区、后水口冬暖棚核心区、渚洲冬暖棚核心区、热带水果观光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区等六大核心区。[6]

建设发展

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全面硬化了市场交易场地,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玻璃钢交易大棚,增上了5000吨的冷风库和3000吨的蔬菜加工厂,安装了电子显示大屏幕和电子结算系统,信息系统与国家农业部、内贸局信息中心的实现了并网。启动了市场二斯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282万元,将市场建成信息化、电子化、现代化的市场。市场已发展到占地面积480亩,年交易量达9.3亿公斤,交易额9.8亿元,日交易量突破了300万公斤。

高档次发展生产基地

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基本形成了“市场+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或萝卜、小圆葱、白萝卜、大蒜等特色农业基地个1万木,并形成了以崂山棚和暖室棚为主的设施基地2.6万亩。

特色农产品

蔬菜,苹果,桃花,萝卜,圆葱,大蒜

莱西市店埠镇的白萝卜因为贴上了商标,销售渠道拓宽到全国28个省市区,销售量增加了20%多,平均销售价格上涨了11%。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店埠镇是蔬菜生产大镇,但是由于菜农大都没有农产品品牌意识,即使种出好菜,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卖不出好价格。为此,店埠工商所积极实施“商标兴农、品牌富民”红盾护农战略,引导帮助菜农及蔬菜加工企业注册了“东庄头”、“奥格瑞”、“菜旺”、“绿宝石”、“天下第一园”5个蔬菜商标品牌。

当地菜农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种植无公害蔬菜,贴上商标销售,极大地赢得了市场,外地菜商纷纷前来定购。在这5个商标品牌的带动下,全镇蔬菜种植(复种)面积达到12万亩,被国家命名为“大白菜之乡”、“香菜之乡”。后屯胡萝卜、横岭白萝卜、前朴大蒜、后寨圆葱、后水香芋远近闻名。

招商引资

店埠镇高起点抓市场建设。启动了市场二斯扩建工程,高档次发展生产基地。

突出优势特色,打造招商引资平台。本着“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规划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青岛东庄头蔬菜加工园,投资2600多万元,拓宽硬化了纵横6条主路、主路实现了电通、给排水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宽带网通及场地平“六通一平”,为招商引资搭建起了平台,实现了筑巢引凤。共引进青岛绿尔佳食品有限公司、维斯明克精密五金有限公司、青岛艺源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内外资项目36个。

强化产业招商,打造食品加工基地。立足果菜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放在食品加工企业上,唱自己的特色戏,打自己的优势牌,提高了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成功率,形成了“引进食品加工项目,带动蔬菜生产,发展蔬菜生产,吸引食品加工项目落户店埠镇”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强化诚信招商,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坚持以一诺千金的店埠形象争取外商,大力实施招商、安商、留商、富商系统工程战略,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全面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制度,为投资者提供“三统一,四优先,六帮助”服务,即统一征用规划建设用地,统一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统一提供安全保障措施,优行安装供水、供电、通讯和联系贷款,帮助解决交通动力,职工教育管理,招收工人,子女入学入托,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消除了外商的后顾无忧,凝聚起了招商引资的向心力。同时,制定了《店埠镇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规定》,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及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7]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7日,店埠镇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

2017年,该镇打造的航空文化小镇,被列为山东省首批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