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庐阳区大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庐阳区大杨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南接临泉路,北与合肥国家级高科技农业园相连、毗长丰县岗集镇,东西两翼是“董·大”水库,是合肥市11个小城镇设试点镇之一。大杨镇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5.7公里,镇域面积36.1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10个社区、1个工业园,共有66个村民小组和60个居民小组;99875人(2017年),以汉族为主。南淝河、北二环路、四里河路和206国道均穿镇而过,形成“一河两水三路”的独特区位。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安徽省非公企业专业集群乡镇”、“安徽省卫生镇”、“安徽省成人教育示范乡镇”、“合肥市平安乡镇”、2010年度合肥“十强乡镇”之首、“十快乡镇”第二荣、“合肥市2011年度科学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1]

中文名: 大杨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

地理位置: 合肥市西北部

面 积: 36.1 km²

下辖地区: 王墩社区、龙王社区、草塘社区、水库村、大杨村等

政府驻地:四里河路与环湖东路交叉口

电话区号: 0551

邮政区码: 230031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99875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两湖泛舟、烟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机 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火车站: 合肥火车站

车牌代码: 皖A

地理环境

大杨镇位于合肥市西北郊,位于东经116041’到117052’、北纬31030’到32037’。距合肥市中心7公里,大杨镇中心集镇坐落于合淮路(206国道)、四里河路与环湖北路交汇口,交通十分便捷。东与郊区杏花村镇相邻,东南紧邻市区,南与蜀山镇毗邻,紧依董铺水库,西接郊区三十岗乡,北靠长丰县岗集镇。全镇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9.0公里,镇域面积36.1平方千米,中心集镇大杨店距市中心7.0公里。大杨镇大杨镇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岗坡散布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较厚,质地粘重,土质东、西、北部系黄白土,南部是黑砂土,阻水阻气,在30cm深以上形成滞水层,降水时上层滞水,由于受地形影响,雨水很快从地面流失,雨过天晴,土壤很快龟裂,适耕期短,肥力低,理化性状差,本地农民形容为“下雨流不歇,晴天大开裂”,还有“雨天一包脓,晴天一块铜”之说,以及“三天不下雨是小旱,七天不下雨是大旱”之称。土壤酸碱适中,一般中性偏酸,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多年平均地面径流量与降水分布相同,为350毫米左右,汛期(5~9月)径流量占全年流量的60~70%。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其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5.3度、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平均无霜期227天、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但降水量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份。地下水资源贫乏,开发价值不大,只是农村掘井汲取饮用,其量甚微。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296毫米,滁河分干渠自北向南流经镇境,东边是天然河流——四里河,2013年已建成合肥市大房郢水库,西南是董铺水库。由于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大杨镇怕旱不怕涝,再加上地处江淮分水岭这一因素,因而干旱是这里的自然灾害。大杨镇过去是个“庄稼靠天收、群众穿吃愁”的穷乡僻壤,故有“三岗一侯,必有一愁”的说法。解放后,利用自然地形,大力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1958年兴建张岗一、二级提水站,1979年兴建水库村一、二、三级提水站以及滁河干渠的兴挖,并先后开挖岗西村的彭大塘、余大塘,谢岗村的库大塘、大坝塘和陈大塘,水库村的过路塘,十张村的东大坝、西大坝和许大塘、梁大塘,草塘村的沙大塘、草塘,龙王村的谢大塘、王大塘、蔚大塘,五里拐的巫大塘,夹塘村的夹大塘以及跃进塘等大型塘坝。至80年代,共有塘坝248个,蓄水面积8472.19亩,蓄水容量达288.5138立方。使本镇80%的农田能够灌溉,农业生产有了保证。并因地制宜种植西瓜、茶叶等经济作物,并掌握了西瓜、辣椒、油菜、水稻等作物的制种技术,制种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90年代以来,大杨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投入近千万元,一方面,加快水利设施建,通过兴建电灌站、新建小二型水库、硬化灌溉渠道和平整土地等手段,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于2001年完成“国家农业开发大杨镇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确保了大杨镇农业旱涝保收;另一方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压水扩旱、压粮扩经,2005年全镇计营造经果林2800余亩,用材林兼水源涵养林6000余亩,旱作经济作物30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67%,在原郊区被称为“林果之乡”。

经济发展

大杨镇1975年,当时的大杨店乡乡村企业以及农业企业等,随着农业的发展相应有所发展。当年兴建以农、牧、副、渔为主体的生产场——三场,养奶牛30头,猪72头,鸡500多只,鱼80000多尾;同年又兴建五里拐奶牛场,养奶牛5头,开挖1口27亩水面的精养鱼塘。1977年兴办大杨铸钢厂,1979年兴办大杨窑厂,1982年兴办大杨绣品厂,1984年兴办石灰窑厂、石子厂和煤球厂等。村办企业有:草塘村的猪鬃厂、吴郢村的石灰窑厂,龙王村的煤灰站等。80年代末,随着经济改革开放,道路运输红火,个体、集体车辆不断增加,大杨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成立了大杨汽车修理厂。该家乡镇企业在发展最高峰时,年上缴入库税金30多万元,是合肥市二类汽车修理单位。90年代初,大杨汽车修理厂发展日渐壮大,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洋实业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有大杨铝合金压铸厂、大杨加油站、大杨修理厂,当时属镇龙头企业,并在原郊区率先建起了乡镇企业职工宿舍楼房。1996年,大杨镇共有镇属集体企业9家,村办企业19家,行业涉及加工制造、汽车修理、服务搬运、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等,企业总产值16000万元,营业收入15000万元,年上缴入库税金60万元。1998年起,大杨镇调整经济发展导向,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民营私营企业,同时对镇属、村办企业逐步进行改制,1998年对大杨压铸厂、大杨汽修厂、大杨加油站等镇属集体企业采取出售、租赁等方式进行了改制,对部分不适应市场发展的村办企业进行关闭或承包租赁,盘活了资产,使企业走向民营化。2000年,大杨镇对原镇属重点企业,合肥星星冰柜厂进行大胆改制,将企业资产全部出售给个人,2003年又将大杨建安公司、大洋房地产开发公司成功转让给个人,激活了企业的市场潜力,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大力发展民营私营企业,大杨镇加大对外开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引进民营私营企业入驻,1998年时,全镇共有民营私营企业12家,职工400余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3600万元。根据大杨镇发展规划,2001年建成了占地50亩的一期工业园,当年驻入企业4家。2002年,占地1500亩的大杨产业园二期工程全面动工,镇政府投入资金近1亿元,完成了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条件,截止2004年底,全镇共有民营私营企业46家,职工2000多人,其中大杨产业园共引进入园企业26家,行业涉及印刷、电子、家具制造、服装加工、电线电缆生产等,直接引进资金1.2亿元,安置本镇富余劳力就业1200多人。2005年全镇共实现企业总产值6亿元,财政收入3600万元,实现工商入库税金2000万元。2006年,大杨镇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数量从1997年的10多家发展到71家,企业产值也在逐年大幅增加。企业的规模、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也都迈上了新台阶,正从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从不规范经营向重质量、重信用、遵纪守法的规范经营转变。为大力发展民营私营企业,该镇不断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及对来镇投资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不断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了主动服务、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为投资者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之能安心投入生产,不断发展壮大。自2001年至2006年底,大杨镇区域生产总值由1.3亿元上升到5.5亿元,年均递增33.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00元上升到6180元,年均递增16.3%;财政收入由1660万元上升到4250万元,年均递增20.7%;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由2.45亿元上升到12.1亿元,翻了二番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占镇域经济主导地位。2006年,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39亿元,增长63.6%;其中工业投资1.289亿元,增长61.1%。完成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3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亿元,增长46.6%。工业增加值0.96亿元,增长33.2%;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0.899亿元,增长50.2%;工商入库税金2550万元,创历史新高。综合经济2003年大杨镇各项经济情况如下:企业总产值:3.0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2.52亿元投资总额:9680万元工商入库税金:1003万元财政收入:2203万元农业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杨镇紧持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同时把握城郊填的区位优势,为满足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积极调整全镇的农业生产结构,在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同时,致力开发“名、优、高”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禽、肉、蛋、鱼副食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连年持续稳定增长。200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693元。

城市建设

大杨镇大杨镇主要有两个集中居住地,一是新政府附近的沿街居住区,一是位于二环以北的拆迁安置居住区。新政府附近居住用房多沿街布局,多为二层,局部三层,二层屋主要集中在道路沿线及其周边,居住环境较好,街道宽广,居住用房质量较好。大部分底面为商业门面,上面是居住用房,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新建的房屋,多为框架结构建筑质量不错。拆迁安置处为政府规划建设。居住用房布局合理,四里河路沿线一边为多层房屋,多为框架结构建筑质量不错,建筑沿街整齐布置,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拆迁安置处内部居住环境较好,街道宽广,居住用房质量较好,基础实施基本齐全,如:市场、学校、中老年活动中心,垃圾站等。

集镇建设

大杨镇大杨小集镇起源于1987年撤乡建镇时,大杨镇政府驻地建在四里河路和合淮路交叉口。当时的大杨村大杨店村民组部分村民,沿合淮公路和四里河路两侧,依镇政府驻地,经村镇统一规划自建了少量门面商住房。80年代末,随着经济改革开放,镇政府驻地周边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一部分村民进了企业成为大集体工人,相应的是服务行业的迅速增加,小集镇人口逐渐增多。至1998年起,大杨镇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调整经济发展导向。1999年,大杨镇被合肥市列为十一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0年,大杨镇提出“融入城市”的发展目标,大杨集镇已不仅仅局限于镇政府驻地的周边。2005年,大杨镇中心镇区发展到3平方公里。一是集镇基本设施建设。大杨镇始终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拉动二、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0~2005年,大杨镇累计投入690万元,建成高桥、照山、龙王、王墩等4个社居委办公楼房和青年活动中心计5630平方米。2005年又投入80万元,建成水库、谢岗两个村委会办公楼。2006年,岗西、十张、夹塘、五里拐、吴郢、草塘6个村居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提高了村居硬件设施水平。2004~2006年,雷水路和四里河路北段六车道拓宽工程相继建成顺利通车,为发展北片农业经济、启动老街改造及四里河路商贸经济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6月,四里河路南段建成通车,合淮公路、环湖北路拓宽工程也列入到省市2009年工作计划之中。2000~2005年,大杨镇累计投资近38亿元,开发建设总面积150余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9万平方米,相继建成集镇中心文化商贸区、产业园区、墨荷园、高科技农业园、移民住宅区、农民别墅区和湖滨花园等小区,另有合肥市森林公园和合肥市“1346”重点工程,即投资10亿元的香港明发商业广场正在建设之中。该镇四里河路三产商贸经济带、合淮路工业经济带、环湖北路城效型农业经济带、南淝河旅游经济带渐成规模,城镇设施逐步完善。143、157、300路公交车穿镇而过,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是集镇服务功能建设。积极做好全镇卫生工作,2004年扩建大杨医院,2005年引入省立医院在龙王小区投资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社区档案管理达市级标准,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资源作用,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陆续建成中心幼儿园及五里拐小学等6所标准化校园,引进建成3所中、高等院校,镇区水、电、路、灯、通讯、有线电视和绿化设施完善,科教文卫配套齐全。三是集镇投资环境建设。2006年,镇党委、政府将产业园1~4#厂房按价分配给吴郢等4个社居委,盘活了政府资产,也树立了村居服务企业、发展自身的意识。2006年,大杨镇举全镇之力,强力推进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该镇龙王社居委组织的“电厂路会战”拉开大杨镇拆违序幕,“杨郢、新大郢拆违大会战”掀起了全镇拆违高潮,在全市带了好头。2006年,大杨镇4个社居委被评为市无违建社区,12个单位被评为市无违建文明单位。大杨镇共拆除违法建设42万平方米,镇建设办、谢岗村、龙王、照山、高桥社居委被授予市查处违法建设先进集体;大杨镇主次干道路、住宅小区市容保洁面积发展到7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砀山路、环湖东路、合淮路、四里河路的保洁管理权,做到集镇美化、亮化。

社会事业

教育

大杨镇共有小学7所,中学1所,职业学校(大专、职高)4所,幼儿园5所。解放初期,大杨镇有7所小学,1964年又在全乡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办起了耕读小学。1970年通过合并调整,全乡有11所小学。2000年,因合肥市大房郢水库的兴建,结合布局调整,撤并了5所规模较小的学校。2005年,全镇共有6所小学,在校师生3000余人,2006年11月,已上划到庐阳区教育局。另驻镇院校有合肥市第十九中学、合肥市明星职业学校、合肥市经济管理学校、安徽农业大学教育基地。

文化

文化活动自2002年3月区划以来,大杨镇各村(居)都建有文艺团队,全镇上下文艺活动一直十分活跃。每逢重大节日,镇文化站经常举办文艺汇演,演出的节目有大型歌舞、戏曲、小品、相声、独舞、独唱、朗读、器乐等。在文学创作方面,2003年创作小品《一盒蛋糕》参加合肥市小品大赛获二等奖;2004年创作小品《大杨新事》,参加庐阳区第四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深受好评,美术方面,山水画《祖国山水》(五里拐村葛从云作)2004年参加市、区书画作品展览获优秀奖和二等奖。至2006年,大杨镇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杜鹃花工程“优秀示范点”、安徽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王墩、照山社居委获得了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晨晚练点”。有线广播在大杨镇一度十分普及。镇政府共有广播站、调频设备、设有《大杨新闻》、《法制园地》、《计生天地》、《地方文艺》等自办节目,并达到市甲级标准,能接收镇节目、镇村两级形成网络管理。区划调整后,随着经济发展,大杨镇融入城市步伐加快,大量农民转为居民,有线广播逐步被有线电视等信息媒体取代。

视频

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砸下“第一锤” 将打造成庐阳产城融合示范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