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广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宗县隶属于邢台市,位于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北狭长,海拔29-35米。县城广宗镇,西距邢台桥东区52公里,西北毗连平乡、巨鹿两县,东与威县交界,距山东省济南市158公里。邢黄铁路过境建站

广宗县历史悠久,西周时为邢国故土,秦代属巨鹿郡,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于此,隋唐以来皆属邢州(顺德府),保存有完整的明代县衙官署正堂和中外闻名的沙丘平台遗址。广宗县是燕赵慷慨悲歌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梅花拳之乡”,民间艺术品种类多而精,太平道乐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广宗"一名始见于西汉时期,即《汉书·诸侯王表》》载: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孙刘如意为广宗王,盖取"推广宗子之意"为名(《威县志》),数年后国除,后汉时置为广宗县(至五代后唐时已更名宗城),然而,此广宗不在今县地,而在今威县境内。今广宗县在东汉时为经县地,隋、唐时期为平乡县地,元代始析平乡县增置广宗县,即沿袭了其东不远的古广宗之名。

历史沿革

广宗县境域,《禹贡》属冀州,西周属邢国,在春秋时先属齐,后为晋之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钜鹿郡。

西汉时为堂阳县地,仍属钜鹿郡。东汉时析堂阳县始置经县(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属信都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属乐成国,延光元年(公元122年)乐成国改名安平国,仍辖经县,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国除改为安平郡,经县仍属之。三国魏时,经县仍属安平郡。

晋代经县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安平国改名长乐国,仍辖经县。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经县省入南宫县,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南宫县于故经县城东北复置经县(治于威县北五十里经镇),属长乐郡,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析经县地置西经县(治于汉经县故城),属钜鹿郡。

北齐时省西经县。隋代,今广宗县为平乡县地,初属广平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改隶洺州,开皇十六年更属邢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邢州改为襄国郡,平乡县仍属之。

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平乡县设封州,属邢州总管府,武德四年,复平乡县,属邢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邢州改为钜鹿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邢州,平乡县仍属之。

唐天佑三年(906年)为避朱温父朱诚之讳,改宗城名为广宗县,隶魏州。五代后唐复广宗县为宗城县,改属贝州。

五代时,今县仍为平乡县地,依然属邢州。宋、金两代,平乡县属信德府(升邢州为府),后降府为邢州,平乡县仍属之。

元代,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始析平乡县地道武镇(即今治)增置广宗县,亦属邢州,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以后隶顺德府,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省广宗县,复并入平乡县。后复置,隶顺德路。

明初,广宗县属顺德府,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六月复废广宗县,并入平乡、钜鹿两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广宗县,仍属顺德府。清代,广宗县属直隶省顺德府,为顺德府九县之一。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冀南道,三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广宗县仍属之。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于河北道,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建立了广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

1941年8月,广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三专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广宗县属冀南区四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广宗县遂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四专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广宗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宗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邯邢专区合署,同年12月20日,广宗县并入巨鹿县。

1961年7月9日,析巨鹿县复置广宗县,同年复置邢台专区,广宗县属之。

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仍辖广宗县。

1993年7月,邢台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宗县位于北纬37°29′ - 36°8′,东经115°28′ - 115°1′。境域南北长50.9公里,东西宽17.3公里,县域面积503平方公里。北依南宫,南望丘县,东与威县毗邻,西与平乡交界,西北与巨鹿接壤。

气候

广宗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沙较多。年平均气温12.9℃,一月平均气温-3.6℃,四月平均气温15.1℃。七月平均气温26.3℃,十月平均气温13.7℃。极端最低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42.2℃。≧0°积温4916℃。≧10°积温4472℃。年平均降水量513.3毫米,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年日照2360小时。初霜始于十月下旬,晚霜终于三月中下旬,无霜期220天。

水文

截至2011年,广宗县境内有老漳河、西沙河两条天然河流,34条灌渠和77条支渠,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达4.5万立方米。

土壤

广宗县境内土壤经长期耕垦,熟化程度较高。北部为轻壤潮土。中部和南部为轻壤质轻度盐化潮土和中度盐化潮土。老漳河以东有少部分粘质潮土。土壤母质为冲积黄土,土层深厚,自然肥力低,有机质含量不足1%。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广宗县辖1镇、7乡、1区、213个行政村,分别是:广宗镇、大平台乡、件只乡、核桃园乡、冯家寨乡、东召乡、北塘疃乡、葫芦乡、经济开发区。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广宗县共有54734户,总人口2450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37人,占4%;有汉族、满族、回族、藏族、朝鲜族、黎族6个民族;少数民族80人,占0.04%。[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广宗县宜林沙荒及次耕地10万亩,有林地面积25万亩,林木覆盖率32%。

矿产资源

2009年,发现广宗县境内地下1200-2000米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总储量约为35亿吨,大体相当于中国一年的煤炭开采量,属大型优质储备资源。该区-2000m以上煤炭预测储量约为35亿吨,其中,-1200m~-1500m资源量约为8亿吨,勘查区大部分位于广宗县境内,区内煤层埋藏较深,含煤地层厚度为190m~230m,含煤17层,煤层总厚17.88m,可采煤层(2、5、7、8、9号煤)厚13.20m。可采煤层为低~中灰、低~中高硫、中高~高挥发份、低磷、中~特高热值的气煤、气肥煤及1/3焦煤。

交通

从广宗县到邢台市区车程仅半小时,到石家庄、济南、郑州国际机场,车程1.5至3小时,处于大广高速和青银高速交汇处;邢临高速横穿县境,东与山东济南、青岛相接,西与山西临汾相连,将京九、京广铁路及京广高铁等交通大动脉连成了密密匝匝的网络。建设中的邯邢黄铁路纵穿南北,并设有两座车站,将黄骅港这条水路交通枢纽与广宗紧密连接。

经济

综述

2011年,广宗县生产总值完成26亿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递增12%,人均生产总值9260元,实现了翻番;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563万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递增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80元,比"十五"末增加995元,年均递增7.2%;全社会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4亿元、14.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7倍和10倍,年均递增31%、58%,"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

第一产业

截至2011年,广宗县蔬菜大棚达到5000个,肉鸭月出栏50多万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实施了联村供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完成了二、三批93个村的扶贫工作,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连片开发示范基地县和产业化扶贫示范县。

截至2013年,广宗县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肉鸭等养殖专业村达到80个,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超过40%。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6.5%。

第二产业

2010年,广宗县工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占GDP的比重32%,比"十五"末提高了3.5个百分点;规模企业达到2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递增12%。涌现出了贺森化工、路宝集团、国繁车业三家省级名牌商标;外贸出口企业达到38家,完成出口额5549万美元,是"十五"末的17.5倍;全县民营企业个数达到6500家,比"十五"末增加了2600家。全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棉花加工、自行车两大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两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特别是对电镀企业进行了全面治理,推动了电镀行业健康发展。

截至2011年,广宗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四纵五横路网和行政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园、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等配套设施,竞争力和承载力明显增强。规划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工业聚集区,入驻企业78家,建成投产51家,投资超亿元企业8家。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亿元,年均增长17%。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23亿元,新增存贷比36.5%。[4]

文化教育

文化

广宗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太平道乐、柳编等三项,省级有传统纺织技艺、黄巾鼓等六项。

黄巾鼓

广宗县黄巾鼓,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以打醮聚众,以击鼓助威,黄巾鼓作为战场助威鼓便应时而生,用于战场助威的黄巾鼓演奏,鼓声撼天动地,很烘托战场助威的浓烈气氛,故其又叫太平战鼓。

手工木碹

广宗手工木碹技艺源于明代,世代相传,在手工业为主的过去,几度辉煌。手工木碹技艺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该技术历史悠久,其特点是以木为基材,以中心轴线为基础,将原材料通过旋削加工,制成形状不一的生产、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众多领域。

柳编

广宗县柳编技艺源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特点是用柳条编制成家用器具、工艺品等。柳条砍下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具有柔韧性以后方能编制各种制品。柳编对湿度要求很严,一般情况下,需要到地窑中完成制作。

太平道乐

太平道乐也称太平古乐,渊源于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太平道徒起义,因起义者以黄巾裹头作标识,史称黄巾起义。广宗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太平道乐的发祥地。起义失败了,太平道乐的遗风流韵在广宗民间经历了1800多年的薪火相传,却较完整地传承下来,2008年,"广宗太平道乐"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花拳

梅花拳在广宗的传播是清康熙末年,梅花拳第三代宗师邹宏义从徐州来到广宗县前魏村传拳。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领导武场。梅花拳的武场弟子占梅拳演练者的多数,主要是通过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梅花拳武功分四部分:架子、成拳、拧拳和器械。演练梅花拳时,往往配以打击乐渲染气氛,打击乐器有牛皮战鼓、锣、钹、铙、镲,鼓乐铿锵有力,使人精神抖擞。

跑竹马

跑竹马来自民间,发源于隋唐时期的古战场--广宗县北塘疃乡后旧店村(据《广宗县志》),已世代相传了十七世,其传承方式分师传和家传两种。竹马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入了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等多种技艺,已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在冀南平原上是一种稀有的文娱活动方式。

教育

自2014年金秋始,邢台市广宗县开始实施免费高中教育,选择了将九年义务教育扩展至 12年免费教育。免除高中阶段学生学费及住宿费,高中学校所需办学经费由县财政划拨,自此,广宗县也成为邢台市首批高中免费教育县。[5]

特产

广宗县特产有薄饼、酥鱼、手擀杂面、酱猪蹄、豆包粘、肉锅、薄饼丸子汤等。

旅游

广宗县名胜古迹众多,有闻名中外的沙丘平台遗址,有三座县城遗址,有隋、明、清代名人墓,如明代吏书尚书崔恭墓,古建筑有明代县衙官署正堂,清代的景廷宾故居和传说中八仙之一张果老故里等历史古迹。广宗县是殷商五帝之都,广宗县还是"河北省梅花拳之乡",源于黄巾起义并薪火相传的太平古乐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宗民间艺术品类多而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沙丘平台

在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有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据史书记载,这就是有名的沙丘宫平台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署正堂

官署正堂,又称广宗县衙、广宗大堂等,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官署正堂曾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照壁、钟鼓楼、仪门、大堂、二堂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灵公墓

卫灵公墓,在广宗县大平台村,是春秋后期卫国国君卫灵公墓穴。

张果老墓

张果老墓位于广宗县张固寨村,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有张果老墓、张果老井等。

古漳河

古漳河流经县域达4000余年,系先商文明发祥地,广宗人民之母亲河。其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之太行山腹地,由清漳、浊漳及漳水干流三部分组成。

洗马潭

从广宗县城向北行驶约1.5公里便到了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洗马村,村西侧有一处洗马潭。因胡亥(秦二世)之太子先导洗马府居此而得名。后又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洗马整军。洗马潭又叫洗马坑,南北有二三十米长、东西有二百米长、两丈深。后来,洗马坑又人为地接通了漳河。[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