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广东清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东北接壤韶关市,西南紧靠肇庆市,东南紧邻广州和佛山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为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下辖清城、清新2区和佛冈、阳山、连南、连山4县并代管英德、连州2县级市,2018年户籍总人口约410万。[1]

清远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地域相连,历史上清远南部地区曾经长期属于广州府管辖范围,清远文化与广府文化圈一样,在历史、地理及族群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是广府文化区域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远享有地方立法权,是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广佛肇等珠三角区域层面的规划协调城市。

清远先后出现西汉中散大夫何丹,唐代两度为相刘瞻,南唐诗人孟宾于等人。清远的摩崖石刻量多质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内容广杂,书法多彩,其中有韩愈、周敦颐、苏轼等名人题刻。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全境位于北纬23º26′56″~25º11′40″、东经111º55′17″~113º55′34″之间,南连广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南北相距190千米,东西相隔约230千米,边界线长1200余千米。清远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10.6%。

地形地貌

清远市地质大部分是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只有市区南部和阳山南部地区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粤西地块。主要由石灰岩、红色砂砾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四大系列岩构成。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连州东部、阳山东北部的山岭构成全省地势最高峻的山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为阳山县与乳源交界的石坑崆,海拔为1902米。东南部的英德、清新、清城境内的北江河谷地势最低,大多在海拔20米以下。

水文

清远市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区和珠江水系的桂贺江区、珠江三角洲区及北江区。其中,北江区的集雨面积最大,占全市94.7%,洞庭湖区的集雨面积最小,仅占0.5%左右,其余0.65%属珠江三角洲区,4.12%属桂贺江区。全市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4条,其中集雨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北江、连江、潖江、滨江、滃江、烟岭河、青莲水等。

气候

清远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北部的阳山、连州、连南、连山属中亚热带;南部的清城、清新南部地区、佛冈、英德属南亚热带。一年内夏天最长,春、秋、冬季较短,南北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8.9℃~22℃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631.4毫米~2149.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数)为160~173天。

历史沿革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在岭南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管理。南海郡下辖四县一区,分别为:番禺县、龙川县、四会县、傅罗县(即博罗县)和揭阳戍守区,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其时清远市境尚无政区设置,今清远南部地区隶属番禺县管理范围,北部隶属长沙郡管理。

秦朝末年(前206年),南越郡尉赵佗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南越国时期,清远南部地区仍属番禺县管辖。清远市境最早的政区建置为桂阳县(今连州等地)。其设立时间一般认为在西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4年)初年或更早,隶属荆州桂阳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南下,结束南越国的统治。同年,在今清远市境设立中宿、阳山、含洭、浈阳4县。其中,中宿县隶属交趾部南海郡,阳山县、含洭县、浈阳县(含洭县、浈阳县为今英德市地),隶属荆州桂阳郡。东汉时期,今清远市境政区设置及隶属关系略有变动。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为交州,州治广信。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州治迁番禺,广州从此成为相当于现今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中宿县由隶属交趾部南海郡相应改为隶属交州南海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阳山县并入含洭县。

三国时期,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划出交州东部的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设置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广州之名。吴甘露元年(265年),阳山县复置,与桂阳、含洭、浈阳、中宿4县归属新设立的荆州始兴郡。清远全境属吴国荆州。

西晋时期(265—316年),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原属荆州的始兴郡改隶广州,清远全境隶属广州。东晋时期(317-420年),始兴郡由隶属广州改隶荆州析出的湘州,清远全境归属湘州。

南北朝时期,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建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与北方的北魏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行政区划变化纷繁,许多郡县属地不详。刘宋泰豫元年(472年)湘州始兴郡改称广兴郡,清远市境属广兴郡。南齐建安四年(479年),广兴郡改回始兴郡,清远市境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在中宿县地置清远郡,辖中宿(今清城、清新)、威正、廉平、恩洽、浮护5县(后4县县治不详),隶属广州。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同年,梁武帝在含洭县地(今浛洸镇)设立衡州和阳山郡,衡州辖阳山郡、始兴郡(今韶关市境),阳山郡辖阳山、桂阳、含洭、浈阳、广德(今连山,置县于506年,后改称广泽)等县。这一时期,清远市境置有1个省级政区(衡州),2个地市级政区,堪称辉煌。梁大同元年(546年),衡州分作东、西二衡州,东衡州治所在曲江,西衡州仍在含洭县。西衡州领阳山、梁乐、齐乐三郡。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4县,梁乐郡辖梁乐县(今阳山县地,后改称宣乐)、洊安县(县地不详),齐乐郡辖希平县(今连南、连山县地,后改称熙平县)。浈阳县属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四年(572年),翁源县划归清远郡管辖,市境其他政区设置不变。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鉴于南北朝滥置郡县之弊,开始大规模调整、撤并政区。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翁源等6县,置清远县、政宾县(今清新滨江一带),隶属广州南海郡;废阳山郡改置连州,西衡州改名为洭州。从此,清远县开始作为一个政区存在,一直延续到1988年建市,时间长达近1400年。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废洭州置含洭县。仁寿元年(601年),广泽县改称连山县。大业三年(607年),清远县、政宾县、含洭县属广州南海郡,桂阳县、阳山县、连山县、宣乐县、洊安县、熙平县属连州熙平郡。大业十三年(617年),宣乐县并入阳山县。从这一时期开始,清远南部地区(包括现今的清城、清新、佛冈、英德)长期隶属广州管辖。

唐朝行政区划较隋有两大变化:一是改郡为州(天宝年间曾一度改州为郡);二是在州之上设道,形成道、州、县三级政区建制。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略有变动。唐武德四年(621年),熙平县并入连山县。武德六年(623年),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清远、浛洭(627年含洭改为浛洭)、阳山3县属岭南道广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连州改连山郡,属岭南道,辖阳山、桂阳、连山3县。乾元元年(758年),连山郡复改为连州。

五代时期,刘岩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国。乾亨四年(920年),南汉国在浈阳设英州,领浈阳一县。乾和十五年(956年),市境政区清远、浛洭二县直属兴王府(广州)管辖,桂阳、阳山、连山三县归连州管辖,浈阳县归英州管辖。

宋代行政区划,基本袭用唐制。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全国设15路,由唐代岭南道演变而来的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和广西的名称,即由此简化而来。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稍有变化。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浛洭改称浛洸。乾兴元年(1022年),浈阳改称真阳。政和元年(1111年),清远县属广南东路广州,桂阳、阳山、连山县属连州,真阳、浛洸县属英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连山废县,十二年后复县,改称程山县。庆元元年(1195年),英州升为英德府。

元代在岭南的政区设置分为省、道、路(州、府、司)、县四级,今广东境内分属江西、湖广两行省。今清远全境隶属江西行省属下的广东道(宋代的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于程山县置安抚司,领程山、阳山2县。至元十五年,程山县复称连山县。至元十七年,废安抚司,置连州路总管府,治所在连山。至元十五年,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再降为州。至元二十七年,浛洸县、真阳县并入英德州。至顺元年(1130年),在今清远境内所设的政区有:清远县,隶广东道广州路;英德州(除管辖已并入的浛洸、真阳地域外,另辖翁源县)、桂阳州(辖阳山县)、连州(辖连山县)直隶广州路。

明代在全国的政区设置分为布政司(初期为行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1376年改称广东布政司),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将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给广东统辖,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这一时期清远境内政区设置变动不大。同年,英德州降格为英德县,属韶州府;撤销桂阳州,并入连山县。洪武十三年,又在原来桂阳州的治所设立连州(即后来的连县)。洪武十四年,连州及其所辖的阳山县和连山县改属广州府。万历十年(1582年),清远政区有:清远县、连州及所领阳山、连山2县,隶广东布政司广州府;英德县,隶广东布政司韶州府。

清代在全国的政区设置分为省(初为布政司,康熙时改称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厅)三级。“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代广东布政司相同。清设“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初驻肇庆,乾隆十一年(1746年)移广州。这一时期清远境内政区设置总体保持稳定,最大事件是佛冈直隶厅的设立。清雍正七年(1729年),连州改为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司,辖阳山、连山2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朝从清远、英德2县划地设立佛冈直隶厅。嘉庆二十一年,连山县升格为连山绥瑶直隶厅,统管“连阳”瑶务,宣统三年(1911年)复称连山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广东省清远境内设置的政区有1个直隶州:连州,属南韶连道,直隶广东布政司;2个直隶厅:佛冈、连山,分别属广肇罗道和南韶连道,直隶广东布政司;3个县:清远、英德、阳山,分别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南韶连道韶州府、南韶连道连州。

中华民国建立后,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相继设置绥靖区、行政区、行政督察区。民国元年(1912年),连州、连山直隶厅分别改为连县、连山县。民国三年(1914年),佛冈直隶厅改为佛冈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政府设立连南县,隶属广东第二专署行政督察区。

1983年7月,韶关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清远、佛冈两县从韶关地区划归广州市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地区级政区清远市,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称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英德县、阳山县、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清远市所辖。

1994年,英德、连县改为县级市(连县称连州市),由清远市代管。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新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清远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7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年产水量123.70万立方米。在各水资源分区中,平均年径流深最大为绥江区1551毫米,其次为北江中下游区1357毫米,最小是禾洞水区910毫米及滃江区1045毫米。年径流变差系数最大为贺江区0.39,最小为北江中下游区0.24。在市属各县级行政区中,平均年径流深最大是清新,1536毫米;其次是佛冈,1392毫米;最小是连州,968毫米。全市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面积19136平方千米,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部分。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面积19117平方千米,占全市99.9%;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面积19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市区。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54.86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54.80亿立方米,占99.9%;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0.06亿立方米,占0.1%。

生物资源

清远市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竞长的生态系统,并构成中国南方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基因库。2016年,清远市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建设湿地公园11个,面积1424.95公顷;建设县区级湿地公园10个,面积1070.26公顷。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常见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报春苣苔、银杏、桫椤、广东松、观光木、楠木、香樟、红春、金毛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短尾猴、穿山甲、小爪水獭、大灵猫、猕猴、毛冠鹿、蛤蚧、白鹇、大壁虎、虎纹蛙等。林木种类繁多,用材植物近200种,以杉、松、阔叶林和针叶林等为主。水果品种有沙田柚、水晶梨、龙眼、荔枝、黄皮、柑、橘等。

矿产资源

清远市矿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非金属矿产规模大,大中型以上的矿产地绝大多数为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多为小型。截至2016年,清远市共发现矿产63种(含亚种),有矿产地751处,其中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35种(含亚种)。在63种矿产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41种,水气矿产2种,规模达中型以上的矿产地89处。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地下热水。金属矿产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铅、锌、金、稀土及铀矿。非金属矿产主要的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硫铁矿、硅灰石、化工用大理岩、饰面用大理岩、耐火黏土、陶瓷原料及水泥配料砂页岩等,其中水泥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化工用大理岩、硫铁矿和硅灰石为本市优势矿产。水气矿产清远市的水气矿产主要有地下热水和矿泉水。

历史文化

清远的摩崖石刻量多质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内容广杂,书法多彩,其中有韩愈、周敦颐、苏轼等名人题刻,其中巾峰山摩崖石刻、观音岩摩崖石刻、贤令山摩崖石刻、南山摩崖石刻、碧落洞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及峡山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 清远市的语言有粤语(广府片-清远话)、客家话、瑶语、壮语等。

粤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清城区、清新县、连州市及阳山县部分地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英德市、佛冈县、阳山县以及连州市、连山、连南部分地区;瑶语主要分布在连南的三排、南岗、大坪、金坑、盘石等乡镇以及连山西部的三水乡和大旭山林场;壮语主要分布在连山南部的永丰、福堂、上帅、加田、小三江等乡镇以及太保镇上坪管理区。

风景名胜

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龙山、瑶山、云开大山与北江、连江、滃江、潖江在这里交汇,从而孕育出雄奇险陵的高山峡谷,松涛如海的原始森林、纯如深闺的湖泊温泉,以及豪放古朴的瑶、壮民族风情。飞霞风景名胜区、广东第一峰、清新温矿泉、宝晶宫、英西峰林、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三排瑶寨、大旭山瀑布群、新兴的以“唐风禅韵”为主体的御金街少林禅院和凤凰台等等。清远漂流、四驱越野车节是塑造“山水清远,活力之乡”旅游整体形象。清远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清新生态、飞霞风景名胜、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连阳民族风情等“五条热线”和温泉休闲、漂流感受、山水风光、溶洞奇观、民族风情等“五大品牌”。

连州地下河

连州地下河位于连州市区以北25千米的东陂填。它藏在山势雄竣的大口岩溶洞中, 分三层游览面积达5.3万平方米。2011年9月6日,连州地下河正式成为国家5A级景区。

飞来峡

飞来峡又名禺峡、中宿峡、清远峡、位于北江中下游,全长9千米;是北江三峡中最险要的地方。

少林禅院

清远市以弘扬和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少林禅宗文化为主导而设立的御金街少林禅院。

凤凰台

根据清远《凤城传说》和汉朝的琴曲《凤求凰》而设计建筑的文化景观凤凰台。

宝晶宫

宝晶宫位于英城南郊7千米的燕子岩山中。三面环山,宝晶湖倒影着山色,几座孤山错落,九曲木桥连接湖心亭台。而燕子岩的石崖上,书画大师关山月所题“宝晶宫”三大鲜红石刻大字,每字有100平方米大。

碧落洞

碧落洞坐落在宝晶宫南面约1千米山中,步入洞里,洞顶高30多米;洞左侧溪水成潭,另有一洞可直通后山顶上。碧落洞自东晋以来便是游览胜地,留下了不少神话传说和摩崖石刻,当中以苏东坡父子的题诗最为珍贵。

通天岩

通天岩位于市区西南面8千米的长岭乡子贡岭,是个尚未开发的溶洞,此岩有三大特色:

茶趣园

茶趣园位于英德市区西郊, 是充分展示著名茶乡英德的茶文化的特色景区。这里原是英德茶树良种繁育场,近千亩碧绿滴翠的茶林遍布山岗坡地。

长湖

长湖位于市区东南面10千米的群山之中, 是修建水电站截流翁江河后形成的库区湖,因群山相夹,湖的宽度仅是几十米至二百多米之间,却延绵25千米长,故得“长湖”之名。

著名人物

清远先后出现西汉中散大夫何丹,唐代两度为相刘瞻,南唐诗人孟宾于,北宋年间双双同登进士第陈铨和陈铸兄弟,明代兼理连阳、清远、英德、怀集、贺县七县军务的武略将军莫朝玉,清代嘉庆监察御史郭仪长和郑士超,清代“精通方脉、确断生死”的名医陈廷佐,清代抗倭先锋、台湾总兵吴光亮,清代末代榜眼朱汝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文楷,孙中山卫士长邱堪,农民英才赖松柏,北伐名将陈可钰,红七军重要将领冯达飞,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少将莫雄,驰名东江纵队的“突围将军”邬强等。

交通运输

清远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处于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位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市距广州约50千米,距新白云机场约30千米,距香港、澳门约200千米。京广铁路、武广客运快线,京珠及广清、清连高速公路,国道106、107、323线贯穿境内,并与大、小北江航道组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其中,中心城区与广州紧密相连,离广州白云机场约40千米,离广州市区约60千米,距香港、澳门200千米,乘高铁到广州仅20分钟,是珠三角北缘的门户城市。

截至2017年底,清远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4815.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80.5千米。全年公路货运量12847万吨,增长7.6%;货物周转量218.9亿吨千米,增长8.8%;客运量2753万人,增长6.4%;旅客周转量22.9亿人千米,增长7.8%。水路货运量3019万吨,增长14.7%;货物周转量42.9亿吨千米,增长15.1%;客运量244万人,增长3.4%;旅客周转量5987万人千米,增长5.0%。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09.8万吨,增长24.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4096TEU(标准箱),下降13.1%。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80.2万辆,增长30.5%,其中汽车53.2万辆,增长19.4%。民用轿车保有量29.6万辆,增长22.8%,其中私人轿车28.4万辆,增长21.6%。

航运

服务机场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公路

从清远市区出发, 60分钟车程到广州、90 分钟车程到佛山、180分钟车程到深圳。全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清连高速公路(2009年通车)为主骨架,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2009年12月26日(广州北站-花都)通车,2010年1月30日(广州南站-番禺)正式通车)为主动脉,大、小北江为主航线,清远火车站、清远客货汽车总站、清远港为主枢纽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