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幸福 (“维克多·弗兰克的思想”)

移除 2,1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About|幸福}}[[File:Laughing.jpg|200px|thumb|人在幸福时,会自然地展现出笑容。佛教有“和颜施”一说,指无论自身真实心态如何,将笑容展现给他人即是一种有功德的[[布施]],亦会为自己带来幸福]]
'''幸福'''({{lang-grc|εὐδαιμονία}}、{{lang-la|felicitas}}、{{lang-en|happiness}})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灵的满足<ref>{{cite web|title=词语“幸福”的解释 汉典 zdic.net|url=http://www.zdic.net/c/8/14c/329543.htm|website=www.zdic.net|language=zh-CN}}</ref>。[[个人|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追求幸福的途径有着浓厚的兴趣。
==哲学、思想、宗教的观点==
===苏格拉底===
[[File:Luca Giordano - Socrates.jpg|thumb|150px|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比起“活着”,更应该重视和正确认识“好好活着”这一概念。
===亚里士多德===
[[File:Aristotle Altemps Inv8575.jpg|thumb|150px|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幸福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标;其特征便是幸福本身即为人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幸福不会成为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ref name="keyword">{{Cite book|title=哲学 キーワード事典|publisher=新书馆|year=2004|pages=pp.240-241}}</ref>。
换句话说,追求幸福的行为本身即是至善,是一种自足并且永远的状态<ref name="keyword" />。而相反,通过实际生活中具体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快乐则是缺乏安定性和永久性的<ref name="keyword" />。这即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
{{Quote|有一位老人与儿子生活在边塞附近。一天他们家的马突然跑离家中,周围的邻居都为老翁家丢了一匹马而感到惋惜。但老翁却说:这或许也是一种福气。不久后,这匹马却带着一匹骏马回家了。邻居们纷纷前去祝贺。这时老翁又说:这或许是一种祸害。一天老翁的儿子骑在这匹骏马上,不小心摔了下来,摔断了腿。邻居们又过来安慰他,他又说:这或许也是一种福气。之后边塞突发[[战争]],周围的青壮年都被拉去做了壮丁,大多数都[[阵亡|战死]]沙场。但是因为老翁的儿子摔断了腿,没去参加战争,得以保全性命。}}
[[File:Izumooyashiro89.JPG|thumb|right|150px|交错的绳]]
“塞翁失马”即“祸福相依”(意思是:人的幸福与不幸福都是相交错的,就像交错的绳子。不会只出现其中的一种情况。)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传说和成语,如:
===基督教===
[[File:Jesus-Christ-from-Hagia-Sophia.jpg|thumb|150px|耶稣·基督(前4?-30?)]]
基督教认为,个人在人间的努力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福分由[[圣父|神]]所赐予的[[恩典]]而来<ref name="keyword" />。
===布莱兹·帕斯卡===
[[File:Blaise pascal.jpg|thumb|150px|布莱兹·帕斯卡(1623-1662)]]
布莱兹·帕斯卡的《[[思想录]]》中也提到了幸福。
===亚当·斯密===
[[File:Akademiestraße 13.jpg|thumb|left|120px|亚当·斯密(1723-1790)]]
<ref>この项「経済之伦理:アダム・スミスに学ぶ」[[堂目卓生]][http://www.geocities.jp/tokyomachikanekai/topics01/konwa0811/siryo02.pdf]による引用文集から作成。</ref>[[亚当·斯密]]于其《道德感情论》中阐述“幸福,即是平静与享乐。然而,在没有平静的情况下,享乐是不可能的;在完全平静的时候,则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与其为乐”<ref>{{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432</ref>。“对于身体健康,没有债务,未有违背良心行事之人,我们又能为其增加什么呢?”<ref name="auto">{{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116</ref>。然而“尽管为(这种状态)能够增添的东西少之又少,能从其中夺取的东西就太多了。这种状态与人类繁荣的最高潮之间的距离并不显著,然而却与悲惨的深渊之间有无限大的距离”<ref name="auto"/>。“贫困之人会因为自己的贫困而羞耻。对于他们来说,贫困是将其剥离于人类这个种族的视线之外的状态,或者说,无论他人对贫困之人抱有多大的关心,对于自己所受的贫困之苦,他人很少能够与其有着同感。他们(贫困之人)会因为这两个理由(贫困以及被社会无视)感到懊恼。尽管被社会忽视和被社会否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被无视却几乎等同于处于‘名誉’以及‘被社会直视’的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而如果人类感到自己完全不被这个社会所重视的话,则必然会将人类本性中的最希求的希望折断,将最热心的欲求失去”<ref>{{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130</ref>。
===英国的功利主义===
进入近代,随着不属于基督教的世俗价值观的出现,在英国,“感性的愉悦所带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的观念开始萌芽<ref name="keyword" />,这种观念后来形成了[[功利主义]]<ref name="keyword" />。
[[File:Jeremy Bentham by Henry William Pickersgill detail.jpg|thumb|150px|杰里米·边沁(1748-1832)]]
[[杰里米·边沁|边沁]]采用享乐主义学说,认为个人的幸福是处在得到愉悦、缺少痛苦的状态,个人善良的总和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大多数人之最大幸福」的实现是社会行为的基础<ref name="keyword" />。
===新宫秀夫的解释===
{{link-ja| 新宫秀夫}} 认为,幸福并不从安心、富足、满足感本身而来,而是来自追求或维持这些要素时所产生的紧张感。他按照复杂程度将幸福分为了四个阶段,排列如下;阶段更高并不意味着相应的幸福就比阶段更低的幸福更高级,而是表明它是以对更低阶段的幸福的思考为基础而来。
*第一阶段:通过财富、名誉、爱情、运动、餐饮等得到快乐从而感到幸福。
*第二阶段:通过让自己获得的快乐一直持续而感到幸福。
*第三阶段:在克服悲伤和痛苦的过程中感到幸福。
*第四阶段:在无法克服的痛苦中感到幸福。
<!--
===中岛义道===
[[中岛义道]]は幸福の条件之して以下の4つを挙げる。ただし彼はアンチ幸福论の立场を之り、世の中は不幸だらけであるこ之を直视しない幸福论が真実を见る眼を昙らせる之いう。幸福の条件に到达するこ之は容易ではなく、幸福は盲目、怠惰、狭量、傲慢であるこ之によって成立する、之彼は主张する。
*[[阿图尔·叔本华]]《关于幸福》 主张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要无视所有眼前看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心情平静。世俗幸福的来源大致分为:人们的生活状况、人们所拥有的东西、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篇:在达成自我认识时,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主张否定将自我与他人区分开的意图。
*[[埃米尔-奥古斯特·沙尔捷]]《幸福论》 主张通过拥有健全的身体来保有内心的平静。对所有不幸与无趣的事物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也解释了社会礼节的重要性。
{{Quotation|人类只有通过意愿和想象才能感到幸福<ref name="auto1">清水书院『最新版 伦理用语集』p.205 思索の广场 幸福あれこれ―先哲のこ之ば</ref>。}}
*[[伯特兰·罗素]]《幸福论》 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地方,以积极心态生活。嫉妒使人感到不幸福,所以请不要与他人攀比。
{{Quotation|真正的幸福源自对自我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充分掌握。<ref name="auto1"/>。}}*{{link-en|卡尔·希尔蒂|Carl Hilty}}《幸福论》 认为与神同在才有永远的幸福。{{Quotation|幸福的第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对世界伦理秩序的正确信仰<ref name="auto1"/>。}}{{Quotation|人生的幸福,并不是因为困难少或者完全没有困难,而是将它们全部出色地克服。<ref name="auto1"/>。}}*{{link-ja|福田恒存|福田恒存}}《我的幸福论》 看破不公正的世界的现实,将弱点明确视为弱点,并不被其束缚的活着(才能得到幸福)。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去战斗,即使失败也不会后悔。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 (戏剧)|青鸟]]》 贴贴尔和弥贴尔兄妹在梦中于过去和未来之国寻找幸福的象征--青鸟,结果最后却发现青鸟就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的鸟笼里面。
{{Quotation|什么呀,那个一定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青鸟啊。我们到了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却没发现它就一直在这里呆着。<ref name="auto1"/>。}}
=== 近年来的各种见解 ===
== 国民幸福总值 (GNH) ==
{{Main|国民幸福总值}}
 
[[国民幸福总值]](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是最早推进[[不丹]]民主化进程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前国王]]提出的,以国民的幸福作为政治目标,为了使政策判断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把幸福的量设定成的具体数字、指标。
==外部链接==
*{{TED talk|id=matthieu_ricard_on_the_habits_of_happiness|title=マチュー リシャー儿 幸せの习惯|详细=元フランスの[[巴斯德研究院|パスツー儿研究所]]の研究员で、佛教徒の{{仮リンク|マチウ・リカー儿|en|Matthieu Ricard}}が、东西の幸福から、佛教的な见解、また认知科学による研究成果について|date=2004年2月|time=20分54秒 }}
 
{{Normdaten}}
[[Category:心理学]]
[[Category:人类发展成长]]
[[Category:快感]]
[[Category:幸福|*]]
[[Category:道德观念]]
[[Category:感觉]]
128,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