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平衡预算乘数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平衡预算乘数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目录

名词解释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者税收)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额恰好等于1。

平衡预算乘数表示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

平衡预算乘数作用机理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政府的收入主要是税收,政府的支出主要是购买支出,平衡预算要求政府购买支出与税收增加或减少同等数量,因而平衡预算乘数所起的作用是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时,这部分购买将成为被购买的这些产品部门的收入,这些部门得到收入,在扣除税收和储蓄后将用于消费,从而转化为另一些部门的收入,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倍增。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政府税收的增加将导致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进而使得各部门消费支出减少,消费支出减少,进而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减少,结果消费进一步减少,如此反复循环,最终导致国民收入与税收增加的倍数递减,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的作用结合起来,就是平衡预算乘数的作用。

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

平衡预算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税收变动率+国民收入变动率/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1

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如果同时等额增加政府支出,国民收入也会以支出增加的数量增加。这意味着即使政府实行平衡预算政策,仍具有扩张效应,其效应等于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