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平价高价的对称。中国在存在多种价格形式的条件下,同一商品的价格水平相对较低的一种,或同种商品存在多种国家定价时,相对较低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俗称。[1]
![]() |
释义
1、平抑上涨的物价
2、平抑了货物价格:平价米 | 平价收购
3、普通的价格;公平的价格
4、指一国本位货币规定的含金量。也指两个金本位(或银本位)国家间本位货币法定含金量(或含银量)的比值。
定义
平价指证券的售价与其面值相等。
平价即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的商品价格。一般是指国家规定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零售价格。"高价"的对称。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家往往选择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的价格作为商品的零售价格,在较长的时期内执行。尽管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仍然保持基本稳定。这样,它就和供求规律要求的高价形成了对称,故称之为平价。
沿革
在中国,1961~1964年在部分商品出现高价的同时相应地形成了平价。从那时起,一些农产品收购价格长期低于议价和市场价格。60年代以后,国家收购和限量供应的农产品价格提高较缓慢,与议价和市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80年代,一部分工业品的国家定价也出现了以供应对象不同或以计划调拨基数为依据的价格上的差别,即对在同地销售的同种商品,国家规定了两个以上高低不同的价格。从而又出现了工业品平价。
优缺点
其优点是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定义 平价指证券的售价与其面值相等。
平价即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的商品价格。一般是指国家规定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零售价格。"高价"的对称。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家往往选择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的价格作为商品的零售价格,在较长的时期内执行。尽管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仍然保持基本稳定。这样,它就和供求规律要求的高价形成了对称,故称之为平价。
沿革
在中国,1961~1964年在部分商品出现高价的同时相应地形成了平价。从那时起,一些农产品收购价格长期低于议价和市场价格。60年代以后,国家收购和限量供应的农产品价格提高较缓慢,与议价和市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80年代,一部分工业品的国家定价也出现了以供应对象不同或以计划调拨基数为依据的价格上的差别,即对在同地销售的同种商品,国家规定了两个以上高低不同的价格。从而又出现了工业品平价。
优缺点
其优点是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定义 平价指证券的售价与其面值相等。
平价即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的商品价格。一般是指国家规定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零售价格。"高价"的对称。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家往往选择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的价格作为商品的零售价格,在较长的时期内执行。尽管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仍然保持基本稳定。这样,它就和供求规律要求的高价形成了对称,故称之为平价。
折叠编辑本段沿革 在中国,1961~1964年在部分商品出现高价的同时相应地形成了平价。从那时起,一些农产品收购价格长期低于议价和市场价格。60年代以后,国家收购和限量供应的农产品价格提高较缓慢,与议价和市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80年代,一部分工业品的国家定价也出现了以供应对象不同或以计划调拨基数为依据的价格上的差别,即对在同地销售的同种商品,国家规定了两个以上高低不同的价格。从而又出现了工业品平价。
折叠编辑本段优缺点 其优点是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稳定,对于商品严重供不应求时,安定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其缺点是不能及时地反映商品价值量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不利于市场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