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振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席振峰 | |
---|---|
| |
出生 |
1963年4月 河南省虞城县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河南虞城 |
母校 | 厦门大学 |
职业 | 科研教学工作者 |
研究领域 | 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
席振峰[1]
有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63年4月生于河南省虞城县,籍贯河南虞城。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研究所,1996年获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
教育背景[2]
- 1979年-1983年,厦门大学化学系 本科学位
- 1983年7月,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 学士学位
- 1987年-1989年,南京大学和河南化学研究所过渡金属配位化学 硕士研究生
- 1989年6月,郑州大学配位化学 硕士学位
- 1993年-1996年,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Takahashi教授课题组金属有机化学 博士生
- 1996年10月,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Sokendai)/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IMS) 理学博士学位
- 1996年-1997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研究中心Takahashi教授课题组 博士后
人物生平
- 1983年-1987年,河南化学研究所金斗满研究员课题组研究人员(实研)
- 1989年-1992年,河南化学研究所金斗满研究员课题组研究人员(助研)
- 1997年-1998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研究中心Takahashi教授课题组助手 (Assistant Professor)
- 1998年4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
- 1999年7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 2001年10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有机化学)
-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 2017年11月21日,席振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 率先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化。 2016年起开展氮气的活化与转化研究,将实现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氮气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作为其科研生涯的最终目标。
科研成果
- 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试剂化学研究,发现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的氧化反应、协同稳定化转金属反应、芳构化形成芳香金属杂环等新反应类型和协同切断不饱和化学键等新反应模式,揭示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独特的反应机制并提出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的“协同效应”理念,建立了多种金属有机杂环结构的高效合成方法。
主要奖项及荣誉[3]
席振峰院士已经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现任Org. Lett.副主编,同时任Acc. Chem. Res., Synthesis, Tetrahedron Lett., Chem. Lett., Asian J. Org. Chem., Bull. Chem. Soc. Jpn.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 1999年,北京大学桐山奖教金特等奖
- 1999年, 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 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2001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有机化学)
- 2004年,首届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 2004年,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中科合臣"有机合成创造奖"
- 2004年,中国化学会-BASF"青年知识创新奖"
- 2004年,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
- 2004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二等奖
- 2005年,中国礼来科学贡献奖
- 2005年,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5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6年,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特等奖
- 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2007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