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布鲁德本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罗德本特
布鲁德本特0.jpg
出生 1926-1993
国籍 英国
别名 D·E·B Roadbent
职业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国籍 别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布罗德本特 英国 D·E·B Roadbent 英国 1926年 1993年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

人物生平

布罗德本特(1926-1993),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主张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注意、感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了很大贡献。197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布鲁德本特broadbent 的早期选择模型

  • (一)过滤器模型 Filter Theory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E·B Roadbent)在1958年提出过滤器模型。这是描述选择性注意的最著名模型。布鲁德本特认为,人面临着大量的信息,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极有限的,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致负担过重。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它按照“全或无”原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放过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其它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迅速衰退。由于在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中,许多通道只接通一个,因此有人称这种模型为“单通道模型”。 过滤器模型有一些实验作为依据。布鲁德本特的双耳听音实验,对被试二只耳朵同时呈现一定刺激,如,对一只耳朵呈现数字:4、9、3;对另一只耳朵呈现数字:6、2、7。呈现的速度为1秒种两个数字,要求被试再现数字,大部分被试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朵所接受的信息,即为493,627。布鲁德本特认为每只耳朵都是一个通道,过滤器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单独贮存。 一般地说,具有新异性和强烈的刺激,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后来布鲁德本特重视人的期待作用,即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通过过滤器,而引起注意。

  • (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M.Treisman)在1960年提出衰减模型来修正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事实上,没有集中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反映到意识中。例如,带耳机的被试,可以根据规定只注意一只耳朵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成功地掩蔽另一只耳朵的信息。但是又要当另一只耳朵中出现重要信息(如被试的名字)时,被试就能听到。特瑞斯曼和格芬(Geffen)的双耳听音实验表明: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的87%的词;而只能觉察出非追随耳中的8%的词。这些实验表明:被试并没有完全根据实验者的规定只注意追随耳的刺激,而是在实验过程中也注意另一只耳朵追踪有意义的信息,但只有在允许两个通道都接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就是说人可以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这样就对布鲁德本特的单通道模型提出了质疑。1971年,布鲁德本特接受特瑞斯曼的修正。因此现在一般把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和特瑞斯曼的衰减模型合称布鲁德本特——特瑞斯曼过滤衰减模型。 对于注意的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布鲁德本特的理论和特雷斯曼的理论有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它起到瓶颈的作用,而后者认为它发挥衰减的作用。上述两种理论还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的作用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前者认为选择主要依据刺激的感性特性进行,而后者认为依据言语选择,同时还包括对刺激的语义特性的分析。

  • ( 三)创造性综合选择说

这种学说是由奈瑟(U.Neisser)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注意是人们对刺激知觉结果的积极、主动地预料,这种积极、主动地预料必将导致个体在内部图式上对感觉材料的综合。奈瑟把认识过程分为两个水平:一种是粗糙的、平行的和迅速的前注意加工水平;另一种是精细的、序列的和缓慢的加工水平。此理论着重强调认识活动的循环性、时间的开放性以及集中注意的创造性或积极性。 一种称为选择观看法的实验支持了他的观点。其基本做法是:在一个屏幕上把两个不同顺序的竞技活动的录像结合在一起,要求被试必须注视其中的一种活动,并按键记录一切有关事件,如球从场地一侧滚到另一侧。实验结果表明,与事件高速运动的条件和控制条件相比,一种活动的干扰在同一屏幕上的出现实际上并没有降低作业的成绩。该结论有力地反驳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因为信息加工的结构单元要么是先天遗传来的,要么是后天习得的。本实验中被试所遇到的课题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看到两例事件。只有把注意视为对事件的未来发展的图式预料才能对上述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 (四)后期选择理论

在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信息加工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特雷斯曼提出了衰减器模型。然而针对同样的研究结果,德尤奇(J.A.Deutsch)等提出了与上述介绍的几种理论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他们认为,通过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收集的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进行处理,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之所以追随耳的成绩好,是因为追随程序使追随耳的信息显得比非追随耳更为重要,因而能引起被试的反应。

  • (五)资源限制说

虽然上述理论对注意的选择机制都作了各具特色的研究,但是还远远没达到大而全的理论。为此,卡尼曼(D.Kahneman)从资源分配的维度,提出了注意的资源有限说,也叫中枢资源分配理论。该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并且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的机制。 卡尼曼指出,注意是从唤醒开始的,而唤醒与心理资源有着密切联系,当然也受到情绪、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对注意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的资源分配方案又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唤醒因素可能获得的能量、个人的意愿、对完成任务所需要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的长期意向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的基础上得出的资源分配方案就体现了注意选择的过程和实质(如下图所示)。 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两个认知作业时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视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其主要不足是,只着眼于注意过程的整体,没有深入揭示注意过程的内部过程和阶段,因此也不能完全否认存在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