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沃利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22日) |
巴恩斯•沃利斯 | |
---|---|
巴恩斯•沃利斯 | |
原文名 | Barnes Neville Wallis |
出生 |
1887年 英国德比郡 |
逝世 | 1979年 |
国籍 | 英国 |
职业 | 航空工程师 |
知名作品 | 设计惠灵顿式轰炸机、设计“跳弹”、高脚杯和大满贯炸弹 |
巴恩斯•沃利斯(Barnes Neville Wallis,1887年—1979年),英国航空工程师爵士。
人物生平
巴恩斯•沃利斯,早年家境清苦,受完中等教育后即辍学求职于工厂和船坞,通过夜校课程和自学成才。1913年进入维克尔的车间从事飞艇的设计和建造。设计过R-100和R-101型飞艇。三十年代,转向飞机设计,设计出惠灵顿式轰炸机,该机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投入生产。此外,还设计了用于摧毁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和潜艇掩体的高穿透力特大型炸弹以及用于低空轰炸德国鲁尔水坝的“跳弹”(Bouncingbomb)等。战后曾广泛涉猎于民用飞机、桥梁和天文望远镜等的设计。
个人履历及成就
1887年,巴恩斯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由于家境贫寒,家里只能把他送到“克里斯医院”。在这里巴恩斯幸运地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科学老师,查理斯•E•布朗。在巴恩斯之前,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5位成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堪称“院士培养者”。巴恩斯对这位恩师的教导念念不忘,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查斯叔叔(学生们对布朗老师的亲切称呼)教给我们的不是字面的知识,他是在用科学教导我们如何思考,让我们看到自己拥有的力量。”带着信心和对知识的渴求,17岁的巴恩斯只读完中学便离开学校,在伦敦的一家机械工厂找了一份工作,随后又去到一家船厂当学徒。尽管生活清贫而艰难,但巴恩斯仍然报名参加了伦敦大学的夜校课程,苦读十几年终于在1922年拿到了工程学学位。
1915年,巴恩斯以下士军衔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但很快就被晋升为海军中尉,原因是英国政府急需飞艇的设计人才,而巴恩斯正拥有这样的才能。
1920年,巴恩斯成功设计出最新型的R.80型飞艇。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军方对飞艇的热情逐渐消褪,R.80飞艇只使用了一年便被迫退役。R.80的“冷宫”待遇令巴恩斯心冷,这位已名满全英的飞艇设计师向军方请假专心攻读学位,同时开始考虑脱下军装,仿效“查斯叔叔”去当一名老师。正在彷徨之际,一位富翁找上门来,要求与他合作设计新一代飞艇。考虑再三,巴恩斯以全权负责为条件答应下来,开始着手R.100型飞艇的设计。与此同时,英国皇家飞艇工厂也在政府委托下开始设计R.101型飞艇。巴恩斯领衔的私人团队开始了与政府的竞赛。
1930年,R.100和R.101飞艇同时制造完成。巴恩斯的飞艇选择试飞加拿大成功;政府的飞艇选择飞往印度,但刚刚飞过英吉利海峡就坠毁在法国境内,艇上54名乘员只有6人幸免于难,死亡名单上赫然有空军部长汤姆森爵士的名字。惨烈的灾难吓坏了政府,他们不顾R.100的成功,于1931年决定终止“帝国飞艇计划”。看不到希望的出资人停止了资金支持,巴恩斯的飞艇梦再次被惊醒,最终,他亲自驾驶一辆蒸气压路机压毁了R.100的梁架结构。从飞机到炸弹无法继续飞艇设计的巴恩斯把热情转向飞机,在R.101飞艇坠毁后不久进入维克斯飞机制造公司。1934年,英国空军部向维克斯公司下了一份制造双翼轰炸机的订单。面对这份订单,巴恩斯踌躇不已,他很清楚,单翼飞机正成为航空领域的流行趋势,双翼机即将被淘汰。但他无法说服空军部改变订单,只能说服公司同时设计两种轰炸机:双翼由政府出资,单翼自费。一年后,巴恩斯这个勇敢而大胆的决定得到了回报。单翼机在试飞时展现出远远超过双翼机的性能,令所有人为之叹服。
1938年,两架单翼原型机在埃及和澳大利亚间试飞,航程11526千米,耗时两天。返回英国后,巴恩斯对它原设计进行了改进,最终定型为二战中最著名的轰炸机之一———“惠灵顿”重型轰炸机。二战期间,这款飞机得到了广泛使用,从反潜、鱼雷攻击到扫雷、侦察,几乎无所不能。虽然巴恩斯设计的“惠灵顿”轰炸机被大量用于针对德国的地毯式轰炸,但巴恩斯本人非常反对这种“不人道的、毁灭一切的大面积杀伤”,他认为,使用大当量炸弹进行精确轰炸更具效率。
1942年初,他在自家花园水池中用石片打水花时突发灵感,写出了《球形炸弹——水面鱼雷》一文,建议研制一种可以“在水面上跳跃”的炸弹,以避开鱼雷防护网攻击水坝或战列舰等大型军舰。皇家空军接受了巴恩斯的建议,并委托他以“维修”为代号研制出著名的“跳跃炸弹”。不过,“跳跃炸弹”的当量毕竟离10吨级炸弹的设想还远,巴恩斯随后展开了6吨级地震弹“高脚杯炸弹”的研发。制造完成后,皇家空军第617轰炸机中队携带“高脚杯”,一举炸沉了德国海军的心肝宝贝“提尔皮茨”号战列舰。通过实战,巴恩斯发现,兰开斯特轰炸机具备携带10吨级炸弹的能力,于是在“高脚杯”之后开始研制终极炸弹———“大满贯炸弹”(又名“巨响”),第617中队也成为他的“御用中队”,专门负责投放“巴恩斯巨型炸弹家族”。
1945年3月13日,“大满贯”首次试验成功,英国人迫不及待地把它派上战场,目标是英美空军耗费3000余吨常规炸弹都未能炸毁的比勒菲尔德铁路大桥。焦急的等待过后,巴恩斯收到了令人兴奋的消息:虽然“大满贯”偏离目标20多米,却炸出了30多米的深坑,巨大的震撼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地震,90多米长的桥面在大地的晃动中垮塌,完全不能修复。探索超音速之路战争结束后,巴恩斯的兴趣回归飞机设计,他意识到,未来航空将是超音速的天下。他最早着手于可变后掠翼研究,将超音速飞行的成本降至最低。鉴于新型飞机的危险性,巴恩斯力主使用遥控模型验证超音速飞机的设计。在他主导下,飞机公司开始制造火箭引擎驱动的超音速飞机模型,英国军方赋予该项目的代号为“野鹅”和“麻雀”,目标是10小时内来回欧洲和澳洲。虽然巴恩斯的“麻雀”成功达到了2.5马赫的速度,但英国政府最后还是因军费紧张放弃了超音速项目。郁闷的巴恩斯不得不远赴美国寻求资助以继续超音速研究。一直未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巴恩斯的到来很感兴趣,但也只限于感兴趣,他们要的只是巴恩斯的想法,出钱免谈。巴恩斯只能看着美国人根据他的设想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变后掠翼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看到自己的想法被美国人“挪用”,巴恩斯要求维克斯公司对美国人提起侵权诉讼,但最终这个官司不了了之。回国后,巴恩斯意外地收到英国皇家发明者奖励委员会为表彰他在战争中作出的贡献而颁发的1万英镑奖金。全部捐献给自己的母校“克里斯医院”学校。用这笔钱建立了皇家空军信托基金,为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飞行员子女在这所学校上学支付相关费用。
1968年,巴恩斯被授予爵位,十年后在自己的家乡安静的去世。有人说,他的一生是充满斗争的一生,与资金掌握者斗,与政府决策部门斗。如果不是他的坚持,也许就不会有“地震炸弹”,不会有“惠灵顿”轰炸机,超音速飞行时代的到来也可能会推迟若干年。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