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景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塘景天 |
中文名:巴塘景天 学 名:Sedum heckelii Hame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目:蔷薇目 Rosales 亚 目:虎耳草亚目 Saxifragineae 科:景天科 Crassulaceae 亚 科:景天亚科 Sedoideae 属:景天属 Sedum 组:山景天组 Sect. Oreades 种:巴塘景天 系:细叶山景天系 Ser. Tenuifolia |
巴塘景天(bā táng jǐng tiān,学名 Sedum heckelii Raymond-Hamet),多年生草本,无毛。不育茎1-5,长1-2.5厘米;花茎直立或下部弓形,分枝或不分枝,高7-13厘米,生较密叶。叶卵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长3-7毫米,宽1.2-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有短和截形或浅3裂的距。 [1]
巴塘景天形态特征
巴塘景天, 多年生草本,无毛。不育茎1-5,长1-2.5厘米;花茎直立或下部弓形,分枝或不分枝,高7-13厘米,生较密叶。
叶卵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长3-7毫米,宽1.2-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有短和截形或浅3裂的距。
花序伞房状,较紧密;苞片叶形。花为不等的五基数,有短花梗;萼片线状倒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5-4.8毫米,宽约0.4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有短和截形的距;
花瓣黄绿色,狭卵状披针形,长6.5-8.2毫米,宽1.4-1.5毫米,先端尖有突尖头,下部较狭,基部微合生;雄蕊10,2轮,外轮的长4.5-5毫米,内轮的长约4毫米(生于距花瓣基部1.5-2毫米处);
鳞片线状匙形,先端凹陷;心皮长圆形,长5-6.5毫米,宽1.5-1-6毫米,先端突狭为长约2毫米的花柱,基部合生达1.1毫米,有10-12粒胚珠。
种子倒卵形。长约0.7毫米,棕色,有乳头状突起。花期9月,果期10月。 [2]
本种的外形与镘瓣景天 S. trullipetalum Hk. f. et Thoms. 极近似,但萼片基部有距;花瓣非镘形,基部微合生;鳞片线状匙形等有明显的区别。 [3]
巴塘景天生长环境
主要生于林下,海拔3500米。[4]
巴塘景天分布范围
产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察隅、米林、墨脱、波密、昌都、类乌齐)。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巴塘。
生境 林缘, 沙地上, 山谷石滩, 山坡草甸, 山坡林缘石滩石上, 山坡林中, 阳坡柏林中, 阳坡石缝。
巴塘景天栽培技术
播种或扦插、分株繁殖。
1.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除冬季外均可进行,直接分离母株根际发出的蘖枝,以每株丛带2~4芽从根茎处劈开即可。切口稍干燥后,栽植于合适的盆中,在荫蔽处养护一段时间,便可转入正常栽培管理。
2.播种繁殖
一般用于培育新品种。早春进行。种子覆以薄土,保持15~18℃的条件,3~5周即可发芽。待1~2片真叶后,再移植上盆。
3.扦插繁殖
在生长季节进行。扦插可在4~9月份进行,剪取2~5厘米长的插穗,剪口晾干2~5天,再插入繁殖砂床中,保持阴蔽环境,生根后即可繁殖。叶片较大时,也可用叶插,但也须将剪口晾干后再进行扦插。
1.露地栽培
早春3~4月除去覆土,充分灌透水,促芽萌发。生育期间适当追以液肥。秋末冬初地上干枯后,及时剪去,覆土越冬。
2.盆栽
每年早春翻盆分栽,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一般盆土宜用园土、粗砂和腐殖土混合配制,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以利排水。盆栽可置于光照充足处,保持叶色浓绿。生长期放在阳光充足处。生长季节浇水不可过多,掌握"间干间湿"和"宁干勿湿"的原则。宜在盆土表层完全干燥后再浇水,忌盆内和水,否则易引发根腐烂和病害;空气湿度大的雨季(7~8月),应严格控制浇水。
一般不予以追肥,但在生长期内可适当施以液肥,保持植株旺盛生长。冬季在棚内越冬即可,放在背风向阳处,保持适度湿润,但不涝。
在栽培过程中,注意通风,防止病虫害发生。生长适温是:3~9月为13~20℃,9月至翌年3月为10~15℃。盆栽可2~3年换盆一次。
土壤过湿时,易发生根腐病,应及时排水或用药剂防治。
此外,可有蚜虫为害茎、叶,并导致煤烟病;蚧虫为害叶片,形成白色蜡粉。对于虫害,应及时检查,一经发现立即刮除或用肥皂水冲洗,严重时可用氧化乐果乳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