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巴•那顺乌日图

巴•那顺乌日图 (中国内蒙作家)

巴•那顺乌日图 (1945~)蒙古族。内蒙古科右前旗人。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任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驻哲盟记者站站长,内蒙古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内蒙古广播电视科研所所长。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汉文)获和谐中国2008年度优秀作品奖。[1]

巴•那顺乌日图
出生 1945年
中国内蒙古科右前旗
国籍 中国
职业 高级记者、散文作家
知名作品 《生活之路》
《花的世界》
《绿满草原》

目录

人物简介

蒙古族。内蒙古科右前旗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任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驻哲盟记者站站长,内蒙古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内蒙古广播电视科研所所长。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巴•那顺乌日图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位用蒙汉双语创作的蒙古族作家,迄今已有20多部文学作品集与学术专著出版。

著有散文集《生活之路》、《花的世界》、《绿满草原》(汉文)、《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选》、《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汉文),2014年出版了散文集《来自阳光草原的祝福》。长篇报告文学《呼思乐之路》、《佛陀慈怀》(汉文),2014年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来自阳光草原的报告》。2017年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崛起中的中国蒙医》。纪实作品集《探索》(合作)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儿读物,散文《勾魂摄魄的目光》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选》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汉文)获和谐中国2008年度优秀作品奖。[2]

文学成就

巴•那顺乌日图,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生活之路》、《花的世界》、《绿满草原》(汉文)、《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选》、《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汉文),长篇报告文学《呼思乐之路》、《佛陀慈怀》(汉文)。纪实作品集《探索》(合作)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儿读物,散文《勾魂摄魄的目光》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选》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3],《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汉文)获和谐中国2008年度优秀作品奖。[4]

2014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来自阳光草原的祝福》和报告文学集《来自阳光草原的报告》,这两部作品集合计93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汇集了其近20年散文与报告文学创作精品,包括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内蒙古文学创作最高奖“索龙嘎奖”等大奖的作品。

《来自阳光草原的祝福》收入散文百余篇,分为“家园情愫”、“草原之恋”、“民族抒怀”、“文化思虑”、“亲情素描”等11个专辑。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生态、民族文化及生命旅程,以委婉而深沉的笔触描绘阳光草原的绮丽景致、风土人情和世事变迁。选入这部散文集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并充满哲思和个性风格。

《来自阳光草原的报告》收入报告文学20篇,既有波澜壮阔的时代大作,也有跌宕起伏的人生实录。巴•那顺乌日图也是自治区著名的新闻人,在报告文学中,他把新闻写作的手法与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用雷达式的思维倾情扫描,围绕主题聚拢新闻现场的一切重要信息,梳理、描述、解释、评价及抒情、分析、议论,把事件与人物揭示与描绘得令读者如临其境,令主人公如在眼前。收入该报告文学集的最典型的代表作为《雪战“1•03”—1814次旅客列车大救援》,长达6万字。该作品记述描写的是2010年1月3日内蒙古集通铁路突遇特大暴风雪,展开一场31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列车大救援的英雄事迹。作者曾冒雪赶赴救援前线,采访了参与救援的各个环节、岗位的人员百余人。作品如一部交响曲,结构宏大、节奏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生动鲜明,堪称一部令人震撼的时代精品大作。[5]

2017年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崛起中的中国蒙医》由远方出版社出版。这次巴•那顺乌日图创作的报告文学是以蒙医为题材,这样的题材很难写。巴•那顺乌日图在写这本书时,力求克服文学的平面化,力求不再把人物塑造成单向度的人。他的独具匠心之处在于能够对人的心灵、情感、工作与生活、生命存在等“内在经验”进行纵深的内向掘进,建立文学的内在维变,构造存在感。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蒙医药文化为主线,描写了蒙医药发展历程。记录了新世纪蒙医医疗、蒙医教育、蒙药事业的发展,作者通过采访内蒙古、新疆、青海、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医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展现了老中青蒙医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歌颂了我国蒙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6]

相关视频

高级记者散文作家--巴•那顺乌日图 上传于2011.05.08

作品欣赏

巴•那顺乌日图:相思季的市镇(散文)

来源:文艺报 | 巴•那顺乌日图(蒙古族)  2018年09月05日08:50

悄悄地走来的是秋季。这是个枫叶飘零的晚秋,大雁南飞,小蛐低吟;这是个花落的夜晚,绵绵的秋雨,使人充满忧郁气氛。这样的秋夜,让浩斯怀念故乡、思念友人,也让他想起坐落在草原深处的B市镇。那是一个风流的、多情的城镇,在春的细雨中,浩斯曾在其中徜徉。

蓦然回首,那时候在B市,街市繁盛的倩影,欣欣向荣的婆娑,一种复杂感觉向他扑面而来。这里有美丽的树木和花草,有生机勃勃的田野和呢喃絮语的土地,开发区和办公大楼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壮观雄伟……

那时正是春天,春风送来迷人的幽香,让春雨谱写绿色的诗篇。芳草尽情流翠,伸藤展叶,显示出生命的勃发。柳树、杨树吐出了那么多的飞花,不知这里的人们是否知道它们的心事。它们攀附在过路人的肩上,显现对人间的迷醉。梅花、串红、鸡冠花、丁香,花团伸延成大片的色彩,每一瓣花瓣、每一朵花朵、每一个花团都在渲染自己的美丽。她们簇拥着、怒放着,招招摇摇,彰显出生命的美好。抬眼望去,这里就像一片花海。

在百花丛中惟有梅花最鲜艳,她热烈而挺然,显露出秀气和清雅。雪花飘落在梅花上,梅枝微颤,但花瓣不落,花枝不折。花是香的,根却是苦涩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历尽冰雪的苦寒,受尽了风霜的吹打,但她却于早春吐出星罗棋布的花苞,捧出报春的热烈情感。

在这明媚的春天,浩斯轻轻地移动脚步,在高高的蓝天上有百灵鸟在歌唱,它的声音具有清脆、感人的活泼,使人驻足倾听。它那欣喜的歌声洋溢着独特的神采和深情。浩斯往远处望去,满眼都是梅花灿烂的微笑,每朵花里都流露着温婉和坚毅。走过去端详,梅花的心似乎藏在蕊中,很难琢磨。梅花以花影、清香,以在风雪中经受考验的心灵,表达“俏也不争春”的情感,倾诉她对大自然的款款深情。

浩斯欣赏这千姿百态的花潮时,空中似乎有千条万缕的雨丝,细微缠绵。过一会儿,天色转晴,梅花更加显得神姿绰约。梅花的花蕊散发着幽香,蜜蜂和蝴蝶在花上飞舞着。

这座城市的人们有着美好的生活愿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他们置身于花丛中,享受着和煦春风,神情舒展。有一位学者曾说,春天没有花,人生就没有爱。在这里,人因花多姿,花因人多情,花看人,人看花,于是就产生了种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花朵之中可能隐匿着一丝哀愁与寂寞。

在这个晚秋,浩斯又想起那里的人们,也想起那灿烂的花丛和翠叶。那些梅花、串红、芍药花、丁香……也许都凋零了。不知她们飘落得洋洋洒洒,还是悲悲切切呢?他想,在花飘落的情境中,可看到花与树枝之间难分难舍的情思,但或许每一瓣凋零的花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宿。

这如同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痛苦、爱恨。人与人之间,既可能有真、善、美的情意,也有摸不透、道不明的恩恩怨怨,实在让人难以预料。有的人怀着美好的心灵,靠着过硬的本领走向生活,为社会服务。他们在年复一年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地累积真功夫,厚积薄发,在行动与表达上展示了他的素养与品行,也框定了成就和未来。有的人不学无术,却走歪门邪道,以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为导向。

在他们之中,更多的是一个个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他们努力工作,甚至终身没有离开过为他人服务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为社会大厦添砖加瓦的大业。这些人的心灵像梅花一样美。即使面临无端的攻击和中伤,他们也如梅花一样坚忍不拔,对于顺境与逆境,都能用同样的精神来对待。他们总是在希望里行走,为建设伟大的事业在勤奋地劳作着。想到这儿,浩斯好像听到了生命的笑声,这也许是由于他对生活和友情有着表达不尽的向往和长长的情意,才会如此真切地发现生命的生机。

岁月的涛声,青春的呐喊,欣喜或苦痛,毕竟都是昨天的故事。生活依旧如水般流逝,在静静的回望之中,浩斯感谢那些花草以及勤劳而善良的劳动者们。这个城镇,现在离他太遥远,与它没见面也太久了。但是对他来说,即使犹如观赏花潮时擦肩而过的陌路人,在那里生活的各色人物总是会引起他的深深情思。[7]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