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气东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气东送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川气东送

建设背景: 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

中国能源消费: 所占比例仅为2.5%左右

工程简介: 西起达州,东至上海

川气东送引总投资626.76亿元,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全部达产后预计为中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1]

建设背景

由于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全球对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强劲。21世纪是天然气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 发展 和能源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2%,但是,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仅为2.5%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亚洲平均水平10.1%。所以,中国已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在2010年左右,使天然气的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3%左右。2020年达到12%左右。届时,天然气的应用在中国将有可能接近或超过石油,中国能源结构将实现向"高效、经济、洁净、安全"合理转变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天然气产业,也是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天然气的市场建设和价格体制将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另外,随着天然气输配管网的建设完善,天然气进一步由产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并向民用、燃气发电、工业等领域倾斜,天然气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

但是,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由于天然气发展上、中、下游高度一体化的特点,管网建设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缺乏连接产气区与用气区之间的管网和保障用气安全和调峰的地下气库群。就目前的情况看,天然气难以储存的物理特性决定了产量一般就是销售量和消费量。因此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上游的开发、中游的管线、下游的工业和民用用户建设基本同步地进行。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天然气工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天然气的销售和利用又是天然气工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运输等环节。实践表明,气田开发在编制开发方案的同时,还必须同步规划管道建设和天然气市场的开发。没有准备好市场,气田不能投入开发,长输气管道也不能开工建设。

工程简介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管道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二市,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a,设计输气压力为10.0MPa,管径为1016mm,钢管材质为X70,全长2206Km,其中普光~宜昌山区段约800km,宜昌~上海平原段约1206km。沿线设输气站场19座,阀室74座。工程于2007年3月25日开工,目前工程进展情况良好,预计2009年6月30日全线通气投产。

备受关注的川气东送工程已于2007年8月底正式开工,该项工程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历程中的又一标志性事件。管线建成后将横贯中国西部地区的四川和重庆、中部地区的湖北江西安徽以及东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八个省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区域绿色能源通道。

根据规划,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气田产能建设工程,将部署开发井81口,配套建设地面集输和公用工程,预计到2010年底建成净化气12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是天然气净化厂工程,主要针对普光气田高含量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气外输净化处理,建成后年产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生产硫磺283万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之一;三是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管道全长2390千米,其中干线管道西起四川普光,东至上海,全长1700千米,

根据国家核准的方案,川气东送工程气量做如下分配:在合理供应川渝用气的前提下,主要供应地为江苏、浙江和上海,兼顾沿线的湖北、安徽及江西等省份。项目以普光气田为主供气源,气田外围构造及通南巴等气田为上产和接替资源。

工程要求

"川气东送"管道主干线起自四川省宣汉县境内的普光气田首站,自西向东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止于上海末站,主干线路全长约 1702公里,管径为1016mm,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MPa。

按国家发改委对"川气东送"项目的要求,普光气田的天然气除了将一部分天然气留用川渝地区外,主供苏、浙、沪三省(市),兼供湖北、安徽、江西三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沿线目标市场特别是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多年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但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因素偏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现象突出,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经济发展中能源制约和环境压力亦趋凸现。天然气的利用,将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

由于川气东送项目各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不同,天然气管网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天然气使用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各目标市场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也各不相同。随着各省市主干管线的建设投产,管网的形成,各目标市场将形成多气源格局,且分别由不同的公司向其供应管道天然气或其它燃气。

工程影响

川气东送工程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川气东送将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目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受制于资源条件等因素,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煤炭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0%、72%、60%和70%,受酸雨污染的国土面积已超过1/3,不少煤炭矿区出现了土地荒漠化、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川气东送工程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有利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天然气是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据测算,燃烧同样热值的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少40%,比石油少25%。2010年,川气东送工程将形成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的输送能力,相当于每年提供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每年可减少数千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 、川气东送工程将为区域天然气提供互联网式的供应

加强管网建设是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天然气输送管网总体上仍比较薄弱,除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区已经初步形成区域性网络外,全国多数用气地区都是单一管线,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程度不够高。川气东送管线是继西气东输之后的又一条输往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一方面,该管线的开通将有利于实现中东部地区气源供应多元化,增强资源供应基础;另一方面,川气东送管线通过与西气东输已有管线的相互连接,将有利于形成区域性联网供气的格局,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此举对提高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增强应对区域天然气供应风险的能力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川气东送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从国内外两种资源的统筹利用方面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数量逐年快速递增。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和LNG(液化天然气)需求迅速扩大,国际天然气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管道天然气和LNG价格不断走高,明显超出国内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致使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的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川气东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东部地区自身掌握资源的能力,减轻了资源受制于人的压力,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国际油气价格高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川气东送将优化沿线各地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消费比例较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川气东送工程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按照国家核准方案的供气要求,当川气东送工程2010年底总供气能力达120亿立方米/年时,供川渝天然气为40亿立方米,其中四川、重庆各20亿立方米;东送的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上海将获得12亿立方米,浙江15亿立方米,江苏18亿立方米,安徽4亿立方米,湖北6亿立方米,江西2亿立方米,中国石化沿江企业23亿立方米。川气东送工程建成投产初期,天然气在沿线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1~2个百分点,每年可替代燃煤约2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万吨,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到2006年底,普光气田的探明储量已经达到3561亿立方米,预计2007年底还可再调高一些探明储量,至少增加800亿立方米。随着中国石化油气战略的实施以及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的加大,2008年普光气田预计新增探明储量将达1000亿立方米,整个气田累计探明储量将增加至5500亿立方米至5800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加将为川气东送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届时,沿线各地省市的天然气消费数量将不断攀升,能源消费结构将不断得到优化。

4 、川气东送将加快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向经济能源的转化

川气东送工程的经济意义在于它是一条将西南地区资源优势与中东部地区的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工程建成投产后对缓解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川气东送工程有利于加快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是西部开发的"亮点"工程。同时,川气东送工程的实施将合理延伸天然气产业链,促进石油企业发展下游产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和基础能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将能够增加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利用量,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中部崛起和东部跨越战略的实施同样大有裨益。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