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兴镇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地处西昌市东南部,东邻大兴乡,南接海南乡,西北毗高枧乡,北与喜德县接壤。与西郊乡、高枧乡、海南乡共分邛海岸。区域面积40.3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28812人。

1950年,设川兴乡。1958年,属海滨公社,设川兴管理区。1962年,析置川兴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85年,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川兴镇下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

2019年,川兴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0个。[1]

历史沿革

1950年,设川兴乡。

1956年,高山、新兴、复兴3乡并入川兴乡。

1958年,属海滨公社,设川兴管理区。

1962年,析置川兴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85年,乡改镇。

区划沿革

2011年末,川兴镇辖川兴堡1个居民委员会,合兴、民和、新农、新桥、焦家、赵家、海丰、三村8个村民委员会,设8个居民小组、85个村民小组。

2019年12月,将原昭觉县普诗乡和原喜德县东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昌市川兴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川兴镇下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新桥路71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川兴镇地处西昌市东南部,东邻大兴乡,南接海南乡,西北毗高枧乡,北与喜德县接壤。与西郊乡、高枧乡、海南乡共分邛海岸。 区域面积40.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川兴镇境内大部为平原,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黎家山顶,海拔1910米;最低点位于邛海岸边,海拔1516米。

气候

川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4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4毫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

水文

川兴镇境内有官坝河、干沟河及小青河3条主要河流。官坝河自新农村入境,由北而南自焦家村流出,入邛海,境内河道长6.8千米;干沟河自新农村入境,由北而南自三村村流岀,入邛海,境内河道长5.2千米;小青河自焦家村入境,自焦家村流出,由北而南入邛海,河道长3千米。

自然灾害

川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洪涝、大风、霜冻、雷击等。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洪涝发生在夏季降水集中期。

自然资源

川兴镇境内自然资源主要为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

人口

2011年末,川兴镇辖区总人口2695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28人,城镇化率4.6%。总人口中,男性14646人,占54.3%;女性12309人,占45.7%;18岁以下6644人,占24.6%;18~60岁17113人,占63.5%;60岁以上3198人,占1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017人;有彝、回等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4‰,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11‰。

2017年,川兴镇常住人口38939人。

截至2019年末,川兴镇户籍人口28812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川兴镇财政总收入174.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76元。

2019年,川兴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0个。

农业

川兴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5万亩,人均0.6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7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172吨。经济作物以蔬菜、花卉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2551头,羊饲养量620只,牛饲养量200头,家禽年饲养量15.5万羽。

截至2011年末,川兴镇累计造林2.2万亩,其中防护林1万亩,经济林1.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万株,林木覆盖率50%,活立木蓄积量17万立方米。2011年,水蜜桃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6000吨;大棚葡萄种植面积3100亩,产量6200吨。

商业

2011年末,川兴镇有商业网点15个,职工3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亿元;集市贸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3.4亿元。

金融

2011年,川兴镇境内有2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6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35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川兴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0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6所,在校生3000人,专任教师1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3所,在校生1.53万人,专任教师68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校1所(西昌学院东校区),在校生300人,专任教师15人。

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0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85%。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川兴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8个;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8万册。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6个,演职人员300人,年演出20场次,观众达2万人。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

2011年末,川兴镇有学校体育场5个。体育社团15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

2011年末,川兴镇有线电视用户5917户,入户率9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川兴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20个;病床40张。专业卫生人员62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1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川兴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户,人数54人,支出11.9万元;城市医疗救助34人次,支出5.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0户,人数382人,支出29.1万元;供养农村五保14人,支出32464元;农村医疗救助33人次,支出54695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2人次,支出2.4万元;农村临时救济69人次,支出49098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6人,抚恤事业费支岀104.3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121人,参保率99.63%。[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川兴镇有邮政支局1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报纸、期刊累计发行350万份(册),业务收入850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7个;程控电话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300户,移动电话用户6400户,宽带接入用户2400户。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川兴镇镇区道路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

交通

2011年,川兴镇境内有307省道过境;西昌城区至川兴镇公交线路6条,公交车150辆。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川兴镇因辖区内原有的"川兴堡"而得名。

非遗

川兴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洞经古乐等,洞经古乐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川兴镇境内文物古迹有邛海青龙寺古遗址、高山堡民宅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