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嵩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嵩市镇,隶属于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位于资溪县中西部,地处316国道沿线。辖区面积123.82平方公里,集镇辖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辖嵩市居委会,高陂桥湾、云际、葫芦关、抚地、杜兰、法水、三源、彭山等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7319人(2017年)。自然村71个,耕地面积7902亩,山林面积168448亩,森林覆盖率92%以上。嵩市镇属全省200个重点建设镇之一,也是资溪县重点建设乡镇,距县城21公里,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全镇9个行政村的村级公路已全部硬化。[1]

中文名称: 嵩市镇

外文名称: Songshi Town

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嵩市居委会,高陂等9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嵩市居委会

电话区号: 0794

邮政区码: 335300

地理位置:赣东

面 积: 123.82平方公里

人 口: 7319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赣F

地理环境

嵩市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东靠高阜镇、西与高田乡接壤,北界金溪,南邻石峡乡。镇政府设立在高陂村,辖区面积约123.82平方公里,辖管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嵩市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27.5℃,无霜期280天,平均年降水量1988mm,极端最低气温摄氏-10℃,极端最高气温摄氏37℃。嵩市镇距县城、鹰厦铁路21公里,交通便利,316国道穿境而过,各村均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捷。

人文历史

李觏,字泰伯,号吁江先生,北宋杰出的思想家,生于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嘉祜四年(1069年),终年51岁。皇裕元年范文正(仲淹)与余襄公(靖)拔见天子,授将士郎,试太学助教。嘉祜三年,召入太学说书,后以通州海门县主管干太学。李觏一生著书颇丰,其文闪耀的光辉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后人对他评价很高。李觏故居位于嵩市镇三口村,处武夷山脉西麓,南邻抚州市南城县麻菇山风景旅游区,东连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原始森林保护区。距316中国道不到一公里,离镇所在地1.5公里。三口村里有一幢规模较大的李氏宗祠,鹅卵石路将它与李觏家庙连成一体。现存的文物有儒林书院一栋,进士旗杆石70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理室开宗”镏金大匾一块,功德碑一块。村中现存有九百年前用鹅卵石铺设的“八卦图形”,独特的居民古建筑和宋代铁环大门。该处已被文博所界定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为2都、3都、4都之一部。民国时期为嵩市乡。解放初期属二区。1956年撤区并乡,分为嵩市、潮水两乡。1958年为嵩市人民公社。1962年分为嵩市、潮水、黄坊3个公社(1965年黄坊公社并入许坊公社)。1968年,嵩市、潮水2个公社合并为嵩市公社。1984年改为嵩市乡。1985年成立嵩市镇,辖10个村委会。2002年嵩市镇四化居委会成立。2003年胡关村与坳上村合并为胡关村委会。

自然资源

杨梅园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其中全镇杨梅种植200亩、板票林400亩、柑桔1300亩、生姜100亩,巴西蘑菇6000平方米、鳗鱼养殖200余亩;2006年实现全镇毛竹林垦抚面积18000多亩,产毛竹80万根,产木材400方;2006年粮食总产626.21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嵩市镇除木竹资源非常丰富外,还被证实有丰富的瓷土矿和铁矿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作为嵩市镇招商重点开发项目。瓷土矿藏地点在高陂、杜兰两村,铁矿资源分布在胡关坳上村。全镇范围有多种参天珍贵古木树种,人为保护完好。“红豆杉”一棵直径约60公分,在彭山何沅山村口路边;“罗汉松”三棵,直径均在60公分以上,在抚地二棵,法水一棵;“银杏”树五棵,直径均在70公分,在胡关村;古“樟木”二棵,直径均在一米以上,在法水村、抚地村各一棵;“沙南树”(俗名)一棵,直径在70公分以上,长于抚地卢家村边,县林业局考察,被列为保护树种。江西资溪嵩市镇发现优质瓷土矿。江西省资溪县嵩市镇经勘测发现大量优质瓷土矿,该瓷土矿坐落于江西东部武夷山西麓,矿藏储量大,根据九一二地质勘探大队浅井实地勘探确认,其瓷土储量高达50亿吨;品位高。

开采加工环境

开采便利,该矿绝大部分为露天矿,主要矿区坐落于316国道旁,距鹰厦铁路线资 溪站26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40公里。

电力充足,除有强大的鹰夏线110千伏变电站3万KVA装机容量外,全县仍有小型水电站20余座,装机容量为2。8万KW,且全县联网。

水资源丰富,该矿点位于抚河源头,森林覆盖率达87%,水资源充沛,境内全属自然水,无须购水费用,历史以来小河从未出现断流现象。

能源供应充足,距丰城煤矿100公里,距江西九江炼油厂360公里,距福建马尾港码头490公里。

市场情况:以资溪县为中心,周边半径200公里经济圈除毗邻县黎川有陶瓷加工生活用品企业外无瓷土开采加工企业,且该经济圈内的室内、户外装璜所需的陶瓷用品绝大部分系从广东佛山购进,且价格较高。若能在资溪就地办厂,即可减少企业的各种运输费用,而且可以占领周边经济圈内的有效市场,瓷土开采加工一条龙,生产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资溪县是江西的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小县,山多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富有,他们的生存来源主要靠山上的木竹资源。该县人口结构优越,1/3本地人,1/3浙江移民,1/3全国各地人,且勤劳朴实,同时该县人民思想较活跃、法制观念较强、社会治安非常稳定。全国有一百多家私营企业在资溪安家落户,是实现资溪税收增收的主力军。信息发达,2002年全县每个村小组都开通网络电视和移动电话。

其他矿产资源:资溪县除有瓷土矿产资源外还储藏有铁矿、钨矿、铅矿、钼矿、轻稀土矿、重晶石矿、晶质石墨矿、普通萤石矿、中型钾长石矿、硫铁矿、磷矿等。

经济概况

嵩市镇毗邻经济沿海发达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辐射的前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嵩市镇借助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已形成木竹精深加工、特色种养业、旅游开发等支柱产业,促进了嵩市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87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26万元,同比增长8%,引进市外资金870万元,完成任务的174%,新增企业6家,尤其是有2家进入了高阜工业园区,在市、县都是有较大影响。农民人均收入达2482元。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实现1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嵩市镇位于资溪县西北部,全镇共有16个党支部,383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312名。镇党委紧跟科学发展观相关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镇16个党支部383名党员共撰写学习笔记560多万字,心得体会816篇,学习园地16个,标语48条。为群众解决各类困难、纠纷286件。活动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机稻产业:资溪逸茗农业生态园2009年引进有机稻在贺源村种植160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2010年带动嵩市镇三源村、抚地村农户种植有机稻150亩。预计可产有机大米20万斤左右,产值200万元,带动40多户农民增收。二是菜牛养殖:全镇有返乡农民创办菜牛养殖场2家。一是抚地村孙家菜牛养殖场,系高陂村返乡面包户章文迅创办,共投资近30万元,现有菜牛76头。二是杜兰村陂头菜牛养殖场,系返乡农民胡毛女创办,共投资46万元,现租有场地100多亩,有菜牛80多头。三是吊瓜种植:2010年,抚地村卢家村小组返乡面包户卢建标在卢家创办吊瓜种植基地100亩,现长势良好。计划2011年再扩植100亩,形成吊瓜生产与种苗基地。同时,将积极带动周边群众投入吊瓜产业,发展吊瓜种植600亩以上,突出“一村一品,发展新产业,农家生态观光旅游”建设。四是竹林鸡养殖:2010年,彭山村彭建组返乡村民卢标投资近40万元,在彭建租有山林地200多亩,兴办竹林鸡养殖场。现已完成了清场、平地、养殖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开通了一条近1公里的林区公路,计划养殖竹林鸡2000羽。五是生猪养殖(繁育)基地:2009年,抚地村上陈斜方家山生猪养殖基地出栏生猪1000多头。现有存栏生猪160头,能繁育母猪60头。八十年代,全镇农民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处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生活状态,富业少、收入低,精神生活更是空白,家电寥寥无几,免强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后,涌现出一批外出做面包的面包大军和打工潮,转移了劳动力和致富渠道,吸收了大量省外资金,既富裕了一大批群众,又带动了本地经济快速发展,加之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勤劳智慧的嵩市人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彩电、摩托车、电话等进入千家万户,住房、旅游成为农民新的消费热点,60%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70%的乡村公路实现了水泥路面。推进了文明建设。

做大做强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政策推动及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竹农进行资源整合,将毛竹产业发展到更高的规模。2009年全镇共完成毛竹租赁大户管理1万余亩。二是狠抓白茶基地建设。坚持走品牌化的路子,全镇白茶种植面积4200亩,新建白茶加工厂房2个,逸沁、御嵩茶园获得了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称号。三是积极发展烤烟产业。2009年全镇共栽种烟叶602亩,总产量9万多公斤,总产值143万元;28户烟农户均收入5万多元。四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猪、菜牛、水产养殖、有机稻、无公害蔬菜等第三产业,把发展农家特色种养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途径。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狠抓景区,积极主动做好法水温泉旅游开发,确保景区建设各项工程如期、有序开展。同时,以纪念李觏诞辰1000周年活动为契机,配合打造高陂三口村李觏家庙景点建设。主攻城区,嵩市旅游商贸街建设进展顺利。政府规划,市场运作,总投资1.2亿的旅游商贸街现已完成了主街与商品房基础设施工程,街道路面、给排水、亮化、绿化改造工程正在筹划当中。在打造旅游品牌同时,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由浙江客商投资5000万元的生态农业项目——逸茗生态园,该生态园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以优质的绿色产品,打造集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基地。

社会事业

2009年,筹资270万元改造了两条水泥硬质公路,投入80多万元改造了2条村组公路,8个行政村、49个村小组公路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改造农田水利工程4处,投入资金160万元改造了饮水工程,全镇90%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6个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完善了镇中学与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大力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抓好城镇改造建设,搞好街道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组建嵩市民间舞蹈队,加快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深入推进“光明·微笑”工程,全年实施白内障手术36例,唇腭裂手术3例。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以上。加强动植物疾病防控建设,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建立农村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帮助解决大病医疗求助3人。

基础建设

乡镇校园建有水电站3座,装机总产量300千瓦,全镇都用上了电,有线电视在高陂村、法水村、杜兰村、彭山村、抚地村、三沅村开设,电话网络覆盖全镇;全镇60%以上人口用上了自来水。文化教育:文教卫生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的发展。2006年,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320人,教职工26人,有完小6所,初小学教学点4个,在校学生624人,教职工56人,中小学普及率达99.3%,全镇9个村有5个村建起了新的教学大楼,嵩市中学与嵩市中心小学新建了的高标准的教学大楼,镇中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堂和电脑微机课,2001年建有新的医技大楼,病床6个,有医务人员12人,村医疗站10个;2004年建起了镇计生财税大楼和派出所、交警大队办公楼,镇内有国税分局、地税分局、供电所、农村信用社、林业工作站、粮管所、邮电所、邮电储蓄所、电信所、工商所等有关机构。邮电交通:镇内有邮电办公楼一幢三层,职工5人,2005年开通邮政储蓄业务,邮政与电信业务覆盖全镇,程控电话逾千部。全镇乡村公路7条总里程约45公里,村级水泥硬质路面在彭山、抚地、杜兰、三源、胡关村开通,法水村开通了柏油沥青公路。

行政辖区

法水村 葫芦关村 高陂村 彭山村 三源村 抚地村 坳上村 杜兰村 桥湾村 云际村

风景名胜

法水温泉

发水温泉度假村:在资溪县嵩市镇法水村芙蓉山上,有一个神奇而秀丽的地方--“法水”。它距县城15公里,核心区域面积1.47万亩,距道教发源地龙虎山60公里,距著名风景区武夷山150公里,316国道横贯东西,鹰厦铁路纵穿而过。“法水”旅游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区内密林修竹,环境幽静,漫步林海竹丛、品味人生,极乐无限。地质勘测资料表明,法水温泉日流水量1200吨以上,水温43.5℃,水清透明、无味,属优质碳酸型温泉。这里温泉与天下诸多温泉不同,从古至今一冷一热,两宗泉眼同出于一巨石下,其温泉热身烫手,冷泉冰凉彻骨,这一特殊的地质现象给人带来神秘、好奇、质疑。明代诗人冯日望曾赋诗赞美温泉“谁点红炉一粒丹,阴崖水沸气漫漫。今从玉叶池中渡,鱼在桃花浪里蟠。濯日能酣山骨暖,蒸云不作雪花寒。笛中几许阳意云,长注人间冷眼望”。仅是“法水”这名称,已让古往今来众多的游人心动神往,浮想联翩。这里为何被称作“法水”?或许是因为人间仙境般的奇美景致,或许是因为令人百思难解的奇特温泉,抑或是因为神秘有趣的传说。相传天上神仙云游于此,看到一苦行僧遍走天下,普度众生,来到此山,因饥渴无力前行,昏睡在巨石山顶上,僧人的亦诚感化了上苍,仙人遂将手中的金童玉女化作了温泉山脉及冷泉充饥,热泉浴身,救僧人返魂于民间继续从善,故由此而得名为“法水温泉”,也称“鸳鸯泉”。有“贡鱼”之称的罗非鱼盛产于此地,闻名于海内外。“法水”温泉与天下诸多温泉不同,著有三奇:一奇此泉为名副其实的高山“鸳鸯泉”,“法水”温泉出自一座高高的山岗上,泉眼周围是环抱的大树,茂密的翠竹;两个泉眼成双成对,隔不盈尺,一冷一热,一汪冰凉彻骨,一汪温热恰肤。相传此泉是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留连此地景致,为了解渴与洗身,当即作法,顿左足冒热泉,右足冷泉喷,热泉可浴,冷泉可饮,后人因此地甚奇而颂之“法水”。二奇“法水”冬可御寒,夏可避暑,饮用此处的泉水,大都身体强壮,皮肤滑润,绝少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传说古有众多盼子之人,到“法水”小居,大都得圆夙愿。三奇此泉盛产热带罗非鱼,用此泉水煮后温润细腻,肉美味鲜,清香扑鼻,食之终生难忘,被誉为“贡鱼”,若移至别处煮食,则毫无特色可言。

惠光寺

遗址的“惠光寺”,地处距抚地足有八里之地的山间。阳光充足,日召环山,森林茂密,其间分上下两级各有一块特大的开阔地,山边流着一条孱孱小溪,明朝时曾在下级建称为“惠光寺”,寺内竖有高大佛像若干。影响达金溪、南城二县。上级建“养石奄”一栎,内设住房48间,和尚仅达50余人。至存石磨、石水缸。寺、奄前分别有良田达25、15亩之多。芭蕉等一片,高大挺拔的罗汉松一棵直径约在60公分之上,现都保留完好。县领导余启明等人曾到山考察过。

出云峰

出云峰,海拔1300米以上。地处胡关潮水桥湾、坳上之间。山脉延伸到金溪黄通。由潮或桥湾直上山波便是顶峰。顶峰上边有廊宇,还有一个近20平方米的天拱洞,供奉着南天大佛。由于山高峻顶,周边山峰上还生长着不少的名贵药材,如石耳菇、七星剑等等,每到深秋都要招来不少的采药仙师。同时还能采摘到十足的野生弥猴。更为宝贵的,山中还蕴藏着在丰富的铁矿资源。五八年大炼钢铁,这里曾奉献了不少铁矿。

视频

嵩市镇.mpg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