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嵎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嵎夷文化起源于上古尧帝时期;活动地域在古代青州东部滨海地区,即今胶东半岛东部地区。

文献记载

《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孔 传:“东表之地称嵎夷。” 东表之地就是东边界之外的地方 唐 陆德明 所著的《经典释文》:“马曰:嵎,海嵎也;夷,莱夷也。” (此处马指马融) 汉 王粲 《游海赋》:“处嵎夷之正位兮,同色号之穹苍。” 明 方孝孺 《御书赞》:“昧谷、嵎夷,髫童骀叟。大训宏谟,传诵人口。” 《书·尧典》“宅嵎夷,其说有六。” 《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干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昔尧合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巢山潜海,厥区九族,是以九夷为嵎夷也。” 《说文解字》“嵎山在辽西,一曰嵎铁,旸谷也。” 《薛士龙书古文训》“嵎夷,海隅诸夷,今登州,于钦齐乘因以宁海州为嵎夷,今登州,于钦齐乘因以宁海州为嵎夷,宁海州,今之牟平、文登一带,文登古属宁海州所辖。“ 《东坡书传》当在东方海上。

起源

《尚书·尧典》记载:“(尧帝)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汉朝经学家孔安国注曰:“东夷之地称嵎夷。”《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曰畎夷、干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巢山潜海,厥区九族,‘是以九夷为嵎夷也’。” 明朝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御书赞》 记载:“昧谷、嵎夷,髫童骀叟。大训宏谟,传诵人口。”《大明一统志》记载:“登州,唐虞时为嵎夷也。春秋为牟子国。” 上述史料记载充分说明,嵎夷文化最早起源时间在尧帝时期,至商末周初历时1000多年。 [1]

活动地域

嵎夷文化活动地域在古登州以东地区,包括今烟台大部分地区和威海市。 关于嵎夷文化的具体地望,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元朝《齐乘》、清朝康熙和乾隆《栖霞县志》、清朝光绪《登州府志》中关于栖霞岠嵎山记载及栖霞县古城东门取名“寅宾门”等探析,栖霞岠嵎山一带有可能是嵎夷文化的发祥地所在。

嵎夷文化踪迹

商末周初,居于古登州以西的莱夷建立莱国,嵎夷居住之地渐渐归于莱国; 公元前567年莱国被齐国所灭;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所灭、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此,烟台先民创造的嵎夷文化,随莱文化、齐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或远播朝鲜半岛 。 (一)嵎夷文化融入中华文化。 文化的最大特质是渗透性和持久性,嵎夷文化也不例外。由于烟台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悠久灿烂的人文资源,嵎夷文化在传承烟台史前文化,与莱文化一起初步形成烟台山海文化雏形的基础上,受齐文化浸润几百年后,彻底融入中华文化。此后,在漫长而曲折历史进程中,历经沧桑,孕育衍生了秦皇汉武东巡文化、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明清海防文化、近代开埠文化、胶东革命文化、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文化等六大节点文化,演化创造了绿色仙道和民俗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紫色葡萄酒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无不打上嵎夷文化的深刻烙印。

(二)嵎夷文化远播朝鲜半岛。 嵎夷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同时,随着部分嵎夷族人经辽东半岛东迁至朝鲜半岛等地,嵎夷文化也远播到朝鲜半岛这些地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