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嵇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嵇醒

嵇醒力学家、力学教育家。长期从事复合材料力学、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的研究,并作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在力学教育方面,参与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为培养力学人才作出了贡献。

简历

1930年6月6日 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唐市镇。

1948-1952年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

1952-1956年 任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助教、讲师,材料力学实验室副主任。

1956-1957年 任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讲师。

1957-1958年 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教员。

1959-1982年 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弹塑性力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1980-1981年美国特拉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副教授。

1983-1988年 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系主任兼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9-1992年 任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所长。

1992年- 任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生平简介

出生

嵇醒,字觉非,1930年6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今常熟市)的一个小镇上。其曾祖父嵇问耕好读书,通西学,身体力行倡导“读圣贤书期实践,通中西学是真才”,在当地颇有声望。他早年痛恨清廷腐败,力主维新,轻官就商,经营米业,开设了永丰新米行及分店,并任上海常昭米业公所的地方董事。


嵇醒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

嵇醒幼年家道衰微,15岁时,随家迁居上海,就读于育英中学。嵇醒发奋读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被同学誉为“敏慧好学,志在工程”。1948年,他考入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后转入机械工程系,开始接受近代工程技术教育。当时,一大批著名教授的学识和风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沈德滋讲授的物理、朱公瑾讲授的数学、楼鸿棣讲授的机构、金悫和朱城讲授的力学、沈三多讲授的设计、陈大燮讲授的热工和黄叔培讲授的汽车等课程,都使他至今难以忘怀。另一方面,那时的交通大学又是上海进步学生运动的发源地,风起云涌的爱国学生运动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这强烈地撞击着嵇醒的心灵,他开始思考寻觅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嵇醒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生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钻研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决心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1952年,嵇醒大学毕业,留校在材料力学教研室担任助教。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力学研究和力学教育。那时正值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和教学改革,为适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人才需要,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一年以后,嵇醒就走上了大学的讲台,独立担任材料力学课的讲授,那时他才23岁。他第一次讲课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后他又刻苦钻研教学内容,不断改进讲授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久他被提升为讲师并兼任材料力学实验室副主任。三年中他为实验室增添了大量的新设备,编写实验课讲义,准备了许多新的实验,做了大量的工作。1956年,嵇醒随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担任交通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

1957年,为加速培养我国的工程力学专门人才,我国老一辈著名力学家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工程力学研究班。嵇醒到工程力学研究班担任教员并参加研究班的学习。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名师荟萃,在这里他听到了钱伟长的应用数学、郭永怀的流体力学、杜庆华的弹性力学、李敏华的塑性力学、黄茂光的板壳理论等课程。他还听到过一次钱学森的讲话,并协助张维指导课题研究。在这些著名力学家的直接指导下,他的力学知识和素养有了全面的提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应用力学学术思想的教育,并树立了力学要为工程服务的思想。可以说力学研究班的这两年,成为他事业的新起点。

工程力学

1959年,嵇醒从工程力学研究班回到西安交通大学,便投入到创办工程力学新专业的工作中。他一边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边负责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组织实施。1962 年,他担任了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嵇醒得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好机会。1979年,刚刚恢复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嵇醒就被提升为副教授,并担任弹塑性力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嵇醒作为访问副教授公派赴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机械工程系工作一年,从事复合材料力学方面的研究。他还考察了美国力学研究和力学教育的水平、方法和条件,并与不少外国学者建立了学术联系和友谊。1981年回国后,嵇醒被提升为教授,1983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兼任新创建的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他既抓教学又抓科研,更注意力学系的团结和潜力的发挥。在他任期内,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986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1985 年,嵇醒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89年,嵇醒调到同济大学,任工程力学系教授、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室)所长,1992 年,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在同济大学他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孜孜不倦地攀登新的力学高峰。

近年来,嵇醒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1986 年至1994年)、力学学会复合材料力学专业组组长(1986年至1991年)、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至今);上海市力学学会常务理事(1991年至今);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复合材料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89年至今);国家教育委员会工程力学教材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至199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力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0年至1995年);《应用力学学报》主编(1985年至1988年);《上海力学》主编(1991年至今)。嵇醒在力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了44个寒暑,他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卓有建树,是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从他这44年走过的历程也可以追溯到我国在这一时期力学发展的踪迹。

主要论著

1 嵇醒,沈亚鹏.离心式压缩机焊接叶轮的应力分析.力学学报,1976 (1):24-29.

2 Ji Xing, Hsiao G. C, Chou T W, A dynamic explanation of the hybrid effect.J composite Materials,1981(3):443~461.

3 Ji Xing. On the hybrid effect and fracture mode of inter-laminated hybris composited. Proc 4th Inter.conf.on Composite Materials,1982:1137~1144.

4 嵇醒,殷家驹,汤泉.弹塑性大应变有限单元法及其在断裂力学中的某些应用.固体力学学报,1983(1):57~67.

5 嵇醒,殷家驹,汤泉.颈缩的有限元分析.固体力学学报,1983 (4):532~542.

6 Ji Xing, Chen Yue—Ming.The use of fourier eigen transform to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transient elas to dynamic problem.Proc. SMIRT 10,1989,Vol.B:1~6.

7 Chen Z. Q,Ji Xing,A new approach to finite deformation problems of elastoplasticity—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Mech.and Engng,1990(1):1~18.

8 卢天健,嵇醒,顾星若.树脂基体性能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影响的研究.固体力学学报,1991(2):102~113.

9 贺鹏飞,嵇醒.等效夹杂法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济大学学报,1992(2):205~211.

10 Zheng Guo—Ying,Ji Xing,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BEM of thin plates with Kelvin’s fundamental solution.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1992(3):311~321.

人生成就

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负责工程力学专业筹建工作的朱城教授突然病逝,于是创办工程力学专业的重任落到了刚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学成归来的唐照千和嵇醒等人的身上。唐照千负责振动力学方向和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嵇醒则负责固体力学方向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实验。参加这个新专业创建工作的除个别人外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决心要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力学专业来,强调在所设置的力学课程中贯彻应用力学这一指导思想,除培养学生在数学、力学和工程方面均有扎实的基础外,特别加强振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的课程。嵇醒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重视任课教师的选拔,使这个专业的课程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66年,这个专业已成功地培养了5届毕业生并培养出了像陈惠波这样的优秀人才,他连续在钢板轧制上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越级提升为研究员。


1983年,嵇醒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系主任。为了促进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本系的学术地位,在他的5年任期内,筹建了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国内第1个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到固体力学博士点的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办成了《应用力学学报》,实现了唐照千生前的愿望;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地组织了振动力学国际会议;还争取到香港唐翔千先生的资助,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唐照千奖学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的萨克莱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定,每年选派一位中青年教师赴法进行合作研究;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牵头下,与上海交通大学振动研究所、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成立了4校联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使全系的基本研究经费得以落实。在这期间,系内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脱颖而出,科研成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在全国几十所高校的力学系中位居前列,而嵇醒为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发展所作的努力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1989年,嵇醒调到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增强了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实力,并为同济大学申请到了固体力学博士点。他先后担任了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室)所长、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积极参与筹建设立在同济大学的国家教委固体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在担任《上海力学》主编时,他努力提高杂志的质量,使之成为我国的核心期刊。 [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