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花子海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崖花子海桐 |
中文名称:崖花子海桐 拉丁学名:Pittosporum sahnianum Gowda 科:海桐花科 属:海桐花属 种:崖花海桐 |
崖花海桐所属海桐花科,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蔷薇目
分布区域: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简介
崖花海桐属海桐科海桐属,别名:尖叶海桐花、台湾圆果海桐、尖叶海桐、海金子、崖花海桐、崖子花、山海桐、满山香、接骨丹。崖花海桐与海桐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叶倒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微波状。用途同海桐。 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也可供观赏;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1]
形态
与海桐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叶倒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微波状。果实球形,3瓣裂,果瓣薄,种子8-15;果柄细长而下弯。花期5月,果期10月。
灌木或乔木,高1–6米;小枝近轮生,细,无毛。
叶薄革质,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7–3.5厘米,无毛;叶柄5–10毫米。
花序伞形,有1至12朵花,无毛;花淡黄白色;花梗长1–2(–3)厘米;萼片5,卵形,长约2.5毫米;花瓣5,长8–10毫米;雄蕊5,有时与花瓣近等长,有时长为花瓣之半;子房密生短毛。
蒴果近椭圆球形,长约1.5厘米,裂为3片,果皮薄;种子暗红色,长2–4毫米。[2]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或山坡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南部。[3]
主要价值
用途同海桐。 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也可供观赏;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种子油可制肥皂;茎皮纤维为造纸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