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崖壁山崖的陡立面。 唐 杜甫 《鄭典設自施州歸》詩:"孟冬方首路,強飯取崖壁。[1]
軍事術語
通常構築在15°~45°的向敵斜坡上,也可利用梯田、堤坎等改造而成。崖壁高度不小於2米,底寬3.5~4米,構築時底部稍向內側傾斜,使敵方坦克難以用衝撞的方式克服崖壁。當崖壁高度不足或前方接近地較平坦時,可在崖壁前面構築防坦克減速溝壩,以削弱敵坦克對崖壁的衝撞力。在土質鬆軟地段構築防坦克崖壁時,要施加被覆,並在與坦克誘導輪同高的位置上用抗衝撞的堅固材料進行加強。為防敵方利用崖壁隱蔽和集結兵力,常在其接近地和底部埋設地雷,並用曲射和側射火力進行掩護。
文獻記載
yá bì
" 明 王守仁 《瘞旅文》:"夫沖冒霜露,扳援崖壁,行萬峰之頂,饑渴勞頓,筋骨疲憊,而又瘴癘侵其外,憂鬱攻其中,其能以無死乎?"
生成條件
崖壁的生成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 岩層垂直節理髮育。垂直節理是風化和流水下切作用的通道,它為崖壁的發育提供了構造條件。2. 岩性堅硬。造崖岩層主要是硬岩層,它能使出露的崖壁得以長久保存,不易被風化侵蝕而成為緩坡。岩石硬度的大小與岩性和膠結物的性質有關,如果膠結物為鈣質和硅質,而且含量較高時,那麼岩石就比較堅硬。3. 岩層抬升幅度大。沉積岩被構造運動抬升得越高,地形的高差也就越大,這就是崖壁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 4. 外力作用強烈。包括流水下切,重力崩塌,片狀剝落,寒冷地區的凍融風化,乾燥地區的物理風化作用等,這些都是有利於崖壁發育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