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崔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崔浩
出生 381年
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
逝世 450年(68-69岁)
国籍 中国卫朝
职业 书法家
知名于 崔浩在编修北魏《国史》时,过于秉笔直书,历史上著名的“国史之狱”。
知名作品 《国史》

崔浩 (381年-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协助北魏统一北方,并因笃信道教,主张崇道废佛。 崔家几代人都长于书法,道武帝见崔浩的字写得好,叫他经常随侍左右。[1]

崔浩为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其母卢氏为西晋末文学家卢谌的孙女,因此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崔浩本人及其弟崔恬之妻,皆为太原高门郭逸之女,故其族连姻皆为高门士族。

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位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协助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陆续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更促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2]

国史之狱

崔浩在编修北魏《国史》时,过于秉笔直书,未能美化北魏鲜卑皇室早期屈辱的历史,而且还刻成石碑,竖立在平城的大马路上。加上崔浩政敌的构陷,称其所撰写之《国史》,虽名为《国史》,但实际是汉人对鲜卑人的污蔑,认为鲜卑人不配做汉人的皇帝。[3] 北魏太武帝下令逮捕汉人重臣崔浩,随即将其处死,并且夷灭九族,并牵连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史之狱”。 崔浩死后,太武帝拓跋焘在北巡阴山时流露出后悔诛杀崔浩之意。可能是因为这次灭族不彻底,范阳卢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等这些赵魏大族皆有漏网之鱼,不久以后都复兴了各自的家族,但是这些赵魏大族在当时所遭受的打击也是相当沉重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