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崇陵是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寢,位於清西陵泰陵的東北面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是中國歷代皇帝陵寢中的最後一座。宣統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二年(1913年),光緒皇帝入葬,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被盜。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組織對其保護性清理。同年9月,向遊人開放。
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築工巧,陵園儀樹中有罕見的羅漢松和銀松。地宮中合葬着光緒帝和孝定景皇后,東邊的崇陵妃園寢埋葬着瑾妃和珍妃。[1]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門票:30元/成人
清西陵聯票:122元/成人
交通信息
北京方向
長途汽車:北京蓮花池客運站每天早晨6:00開始有發往易縣的客車,每隔20分鐘一趟。到易縣再轉乘去西陵的客車。
自駕車:沿京石高速公路南行,至高碑店下道,折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
天津方向
長途汽車:每日早6點、8點、11:30分、12:30分由天津西站地鐵站乘開往易縣方向的長途汽車,到易縣後再轉乘小公共去清西陵。
自駕車:1.沿津保高速公路達徐水後,上京石高速公路北行,到高碑店路口下道,向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2.由天津出發,沿112國道經霸州、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
石家莊方向
火車:由石家莊火車站乘火車高碑店下車,轉乘高碑店至易縣的汽車,再乘小公共汽車達清西陵。
公共汽車:由石家莊火車站附近的長途汽車站乘"石家莊---保定"的客車,從保定轉乘"保定---易縣"或"保定----淶源"、"保定----西陵"的公共汽車可達清西陵。
自駕車:從石家莊出發,沿京石高速公路北行至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直達清西陵。
山西方向
火車:從山西乘"山西--北京"的火車,到保定或高碑店下車,再轉乘去易縣或清西陵方向的公共汽車即可達清西陵。
自駕車:1.從太原出發,沿石太高速公路至石家莊轉京石高速路,到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2.從大同出發,沿津同公路天津方向行駛,經淶源、紫荊關達清西陵。
主要景點
清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雖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它的特色。整個陵寢根據守衛和祭祀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隆思殿木料均為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質地堅硬無比,用這種木料製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高達百餘斤,所以隆恩殿被譽為「銅梁鐵柱」,且梁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頂,又使殿內更加美觀。隆思殿內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圖案,柱身為一條金龍盤繞向上,較其它帝陵的寶相花更加富麗堂皇。殿內彩繪鮮麗,殿前的龍鳳石,雕刻精巧,有立體感。因崇陵建成距今時間不長,保存比較完整。
崇陵地宮是清西陵唯一開放的皇陵地宮。地宮是拱券式的石結構建築,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門洞券3座),金井l眼,龍鬚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平方米,空間2170.61立方米。地宮內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個,是地宮的主體建築,高大寬敞,券頂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結構。每道石門頂上都裝有重達十幾噸的銅管扇,既能支撐門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門開關自如,石門之上還有用整塊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門樓,八扇石門上,浮雕有造型生動的菩薩立像各一尊,菩薩的立像,高1.99米,神態莊嚴,氣勢威武。
穿過第四道石門進入金券,金券高大寬敞,是地宮的主體建築,東西長12米,南北寬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構築而成。寶床上放置有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槨。光緒居中,隆裕居左,梓宮四周有十六塊繪有五彩山水雲龍的龍山石,夾住梓宮邊角。兩座梓宮皆為內棺外槨的形式,光緒帝棺木周身朱紅塗漆,雕有鍍金的藏文和梵文經咒以及萬字不到頭的底飾紋案,隆裕皇后棺木頂蓋上雕有金鳳一隻,挺立山岩,展翅欲飛,旁邊雲團朵朵,腳下海浪濤濤,山花灼灼。金鳳頭上雕有九尊菩薩坐像,整個畫面布局緊湊,造型優美,刀法玲瓏,線條細如髮絲,五彩塗金,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藝術品。光緒帝的棺內有圍錦十三層,其中一層為升龍、彩雲和壽山福海圖案,一層為明黃底行繡綠色團花圖案,其他十一層均用金粉寫有梵文經咒,機頭處有「杭州織造臣舒麟」等字樣的陀羅尼緞,彩緞錦色為藍、紫、紅三種。隆裕皇后棺內僅有圍錦三層,均以紫色,寫有金粉梵文經咒,帝後兩棺底層,均墊有灰白色灰土,上覆紫色香粉。
光緒帝在位期間,清王朝已經貧弱到即將崩潰的邊緣。不甘作亡國之君的光緒皇帝,在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人士推動下,發動了一場意在圖強自立的變法運動,即戊戌變法。但變法觸動了以慈禧為代表的上層頑固派官僚的利益,皇帝和太后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絞殺維新黨人。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慈禧軟禁在瀛台,慈禧再次獨攬大權。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在瀛台涵元殿辭世,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去。有人推測,慈禧懼怕自己死後,光緒皇帝會重掌朝權,因此在自己死去之前先將光緒害死。
選址
金龍峪原名魏家溝,同治年間改名為九龍峪,此處為一處風水寶地,但此地是一處棄地,先後4次被遺棄: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為其子永璉(端慧皇太子)選擇陵地時曾選擇此處,後來拋棄。道光皇帝也曾選擇此地為陵地。
咸豐皇帝在清西陵選擇了金龍峪和龍泉峪兩處寶地,但後來選擇了龍泉峪。慈禧太后為同治帝選陵是選擇了清西陵的金龍峪和清東陵的雙山峪,但後來慈禧太后破壞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將同治帝的陵地選在了清東陵的雙山峪。最後金龍峪被定為光緒皇帝陵地。
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竄進崇陵,他們從方城月牙城罩壁前撬開墁地的磚石,鑿開地下城磚,掘一深洞,透過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層再往上翻挖,便進入了地宮的隧道券。
這些人對崇陵的結構很熟悉,盜掘起來亦很內行。他們不像孫殿英那樣,遇到石門和阻礙用炸藥硬崩,而是用松杆木片撥開各道石門的自來石,進入金券。他們用斧頭把光緒帝梓宮正面砍開一個直徑約3尺的圓洞,把光緒帝的屍體拖到棺外,再盜走棺內的隨葬品。隆裕太后的梓宮是從上面寧丁開了蓋子,盜走隨葬物。而且,把冊寶箱也打碎了,盜走了裡面珍貴的玉冊和寶璽。有人聽說,這夥人把盜來的金銀珠玉器皿文物賣給了京西八國教會,換得了五百套棉軍裝。
在清官檔案中存有光緒帝隨葬品的清單,主要的隨葬品當時都被盜了。其中有綠玉佛手簪、綠玉葫蘆、大東珠、飯塊珠、珍珠、小飛珠、各色寶石、各種名貴皮毛、綢緞料衣服袍褂等等,計100多件。其中還有許多沒上帳的。
地宮所葬人物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台,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
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妃園寢所葬人物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太后,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帶着珍妃而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其為珍貴妃,卻將其草草下葬在別處,後來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統領後宮,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該葬的地方——崇陵妃園寢。她容貌出眾,性格中有那麼些傲氣,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這一切,不過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夢罷了,她死後文面上殊榮再大,這女子終究是將魂送給了已經冰冷的紫禁城。
端康皇貴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瑾妃有一妹,同為光緒帝妃,即珍妃。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光緒帝的選後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時入選,成為光緒帝的妃子,並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禮,之後個別以瑾嬪和珍嬪的身分入宮。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妹妹(珍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瑾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妃,光緒二十年因珍妃忤太后而受株連,降為貴人;次年復升為妃。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後,尊其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宣統帝遜位後,小朝廷為之上徽號「端康皇貴太妃"。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瑾妃病逝於永和宮中,年51歲,並以端康皇貴妃的身份葬於崇陵妃園寢,諡為溫靖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