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崇明岛

增加 5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div>
'''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被誉为“长江门户、 [[ 东海瀛洲 ]] ”,中国第三大岛,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明代建造的崇明学宫、 [[ 寿安寺 ]] 、唐一岑墓和清代所建的 [[ 金鳌山 ]] 等名胜古迹,还拥有堪称 [[ 华东 ]] 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 东平森林公园 ]] 。在崇明岛的西南端有一个面积达200多公顷的大水潭,当地称之为“ [[ 崇明西湖 ]] ”或“ [[ 明潭 ]] ”。岛的东部是以团结沙、东旺沙为基础的水、滩、林、鸟相结合的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ref>[http://www.shidi.org/site/dongtan/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中国</ref>。
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三面环江,东临东海,伏卧在长江口海面上,东西向长76公里,南北宽度在13公里~18公里,现有面积为1267㎞²,海拔3.5~4.5米,人口约82.15万,。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且该岛因为各种地理因素,面积每年增长约5㎞²。
崇明岛大部分属于上海市,岛上的行政区大部分是 [[ 崇明区 ]] ,小部分是 [[ 江苏省 ]] [[ 启隆镇 ]] [[ 海永镇 ]]
==冲积岛==
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 [[ 唐朝 ]] 初年(618年), [[ 长江口 ]] 位于现在的 [[ 扬州 ]] [[ 镇江 ]] 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 [[ 沙洲 ]] ,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11世纪时,西沙西北又出现了一个新沙,叫 [[ 姚刘沙 ]] ,东北也出现了三沙, [[ 西沙 ]] [[ 东沙 ]] 则坍没被江水冲走。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 [[ 平洋沙 ]] [[ 长沙 ]] 。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现在 [[ 崇明城 ]] 的前身。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
在崇明岛的东南面,还有 [[ 长兴岛 ]] [[ 横沙岛 ]] 两个沙岛,这两个岛形成的时间更短。100多年前,它们还是几片分散的河口沼泽,到现在两岛面积已约70平方公里。将来一旦崇明岛与苏北大地合为一体,今日的长兴和横沙二岛就要变成新的崇明岛了。崇明岛的景色是冲积岛风光最优秀的代表。崇明岛上土地肥沃,水网密布,田绿林青,招来大批候鸟在此群栖,因此,崇明岛被国家列为候鸟重点保护区。一望无际的原野,绿油油的庄稼,小船在水网间南来北往、东游西移,一派江南水乡风貌。
在崇明岛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螃蟹,黑压压地布满滩面。如果人走上去,那些小蟹就会立刻钻进滩面的洞穴中藏身,原来密密麻麻的螃蟹转眼间荡然无存,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去抓,也只能两手空空,这奇景令人惊叹不已,因此崇明岛又有 [[ 蟹岛 ]] 的美名。在岛北岸与东南岸一带泥滩上,芦苇密布,一望无际,好像一条绿色长城筑在岛边。
1300多年来,崇明岛从长江口两个沙洲演变成祖国的第三大岛,并是中国现今 [[ 河口沙洲 ]] 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典型 [[ 河口沙岛 ]] 。它位于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l′15″,处于长江入海口,三面临江,东南濒东海,西、南分别与 [[ 江苏 ]][[ 常熟 ]] [[ 太仓 ]] [[ 上海市 ]][[ 嘉定 ]] [[ 宝山 ]] [[ 川沙 ]] [[ 南汇 ]] 等区隔江相望,东、北分别与江苏启东、海门市一衣带水。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似卧蚕。全岛总面积1064㎞²(根据1981年底土地普查资料,包括 [[ 永隆 沙22 沙]]22 ㎞²),其中区属817㎞²。另外,崇明岛东西两端每年还在以143米的速度扩展。
在《大清一统舆图》上,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东北隅的 [[ 库页岛]], 比 [[ 台湾岛 ]] [[ 海南岛 ]] 、崇明岛加在一起还要大,崇明岛原为中国第四大岛。 1860年, [[ 沙皇俄罗斯 ]] 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让 库页岛,从此, [[ 中国第一大岛 ]] 从库页岛变成台湾岛,第二大岛从台湾岛变成 [[ 海南岛 ]] ,第三大岛从海南岛变为崇明岛。
崇明岛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原处是长江口外浅海。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等原因,所挟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一面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 [[ 沙洲 ]] 。这样一来,崇明岛便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它从露出水面到最后形成大岛,经历了千余年的涨坍变化<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308089284346009&wfr=spider&for=pc 中国唯一一个在“长大”的岛,未来可能会和大陆合并!],百度网 2018-07-2915:14</ref>!
==历史沿革==
公元618~626年(唐 [[ 武德 ]] 年间),在 [[ 东布洲 ]] (今 [[ 吕四 ]] 一带)南面水中涨出两个沙洲。两洲隔水70余里,时名 [[ 东沙 ]] [[ 西沙 ]] (又名 [[ 顾俊沙 ]] ),这就是岛的前身。1025年( [[ 宋天圣 ]] 三年),于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因姚、刘两姓先居而得名),并与东沙接壤。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出三沙(因三次叠涨而成,故名;又说因句容朱、陈、张三姓先居而得名)!
1271~1368年( [[ 元朝 ]] ),先后涨出 [[ 营前沙 ]] [[ 马驮沙 ]] [[ 张蒲沙 ]] 等10余沙。元末明初,东沙坍没,西沙坍存无几,三沙北涨, [[ 姚刘沙 ]] 南坍北涨,渐与三沙连壤。1399~1644年(明建文初年至明末)先后涨出 [[ 马鞍沙 ]] [[ 陈恩沙 ]] [[ 高明沙 ]] [[ 小阴沙 ]] 、长沙、 [[ 袁家沙 ]] [[ 响沙 ]] [[ 高头沙 ]] 等30余沙。1522~1722年(明 [[ 嘉靖 ]] 初年至清 [[ 康熙 ]] 末年),诸沙涨坍频繁。姚刘沙与三沙坍没,西沙、陈恩沙、 [[ 樊濂沙 ]] 等先后陷于水, [[ 平洋沙 ]] 先大涨而后大坍,而长沙却与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围的 [[ 袁家沙 ]] [[ 吴家沙 ]] 、响沙、 [[ 南沙 ]] 诸沙涨连成片。1644年左右(明末清初),崇明岛在涨中连成东起 [[ 高头沙 ]] 、西至平洋沙,长200里、宽40里的一个大岛!
1644~1722年(清顺治、康熙年间),又涨出 [[ 日隆沙 ]] [[ 永安沙 ]] 、平安沙、东三沙等30余沙!
清末,全岛上已有 [[ 长沙 ]] [[ 响沙 ]] [[ 吴家沙 ]] [[ 新灶沙 ]] [[ 日兴沙 ]] [[ 日旺沙 ]] [[ 永丰沙 ]] [[ 永隆沙 ]] [[ 永福沙 ]] [[ 沈阜沙 ]] [[ 终兴秒 ]] [[ 仙景沙 ]] [[ 永宁沙 ]] [[ 龙珠沙 ]] [[ 洪勋沙 ]] [[ 永盛沙 ]] [[ 利民沙 ]] [[ 箔沙 ]] [[ 高头沙 ]] [[ 七滧小阴沙 ]] [[ 向阳沙 ]] [[ 永寿沙 ]] [[ 东旺沙 ]] [[ 小团沙 ]] [[ 烂沙 ]] [[ 孙家沙 ]] [[ 东大阜沙 ]] [[ 长安沙 ]] [[ 协安沙 ]] [[ 袁家沙 ]] [[ 太平日隆沙 ]] [[ 永安沙 ]] [[ 胁里沙 ]] [[ 永庆沙 ]] [[ 新镇沙 ]] [[ 定成沙 ]] [[ 保定沙 ]] [[ 平安沙 ]] [[ 日升沙 ]] [[ 南沙 ]] [[ 满洋沙 ]] [[ 长兴沙 ]] [[ 协兴沙 ]] [[ 北沙 ]] [[ 永旺沙 ]] [[ 杨家沙 ]] [[ 惠安沙 ]] [[ 永兴沙 ]] [[ 日盈沙 ]] [[ 连珠沙 ]] [[ 西庆升沙 ]] [[ 南连升沙 ]] [[ 北连升沙 ]] [[ 永泰沙 ]] [[ 永昌沙 ]] [[ 协旺沙 ]] [[ 固安沙 ]] [[ 合隆沙 ]] [[ 定安沙 ]] [[ 永定沙 ]] 等60处。
==来往上海市区交通==
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