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崁津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崁津大桥

图片来自twroad.org
跨越    大汉溪

地点    台湾桃园市大溪区

类型    三孔连续之系索钢拱桥

全长    776公尺

开通日   2002年10月19日

崁津大桥位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内,横跨大汉溪两岸,总长776公尺。

简介

主桥长270公尺,宽25公尺;两端引桥各为305公尺、201公尺,宽21公尺。为台湾首座三跨连续系索钢拱桥,双向各设置二线车道及人行道。台4线亦沿著崁津大桥两端延伸[1]

崁津大桥由荣民工程公司承包,2000年4月开工,2002年8月17日完工,并于该年10月19日正式开放通车。

名称典故

崁津大桥位于台四线大溪外环道上,属桃园县大溪镇,由莲座山旁跨越大汉溪。

崁津大桥之桥名巧妙的结合了大溪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特色,含蓄而具诗意。“崁”即大嵙崁,大溪旧名“大嵙崁”,在淡水河的上游。大嵙崁的的旧名为大姑陷(源自于凯达格兰族霄里社人,以其称大汉溪为“TAKOHAM”之音译而来),也就是泰雅族语的“大水”,也就是大汉溪这条大水。当汉人移民至此后,觉得大姑陷的“陷”字不吉利,于是将它更名为大姑崁。

同治五年,月眉地方李金兴出仕、李腾芳获中科举,庄民为彰显地方之“科”举功名,遂更易“姑”字,改名“大科崁”。光绪年间刘铭传巡抚在此设立抚垦总局,策划“山”地开发,并推广樟脑产业,又将“大科崁”的“科”加上“山”字头成为“大嵙崁”。等到日本人统治之后,将“嵙崁”移除,称为大溪,于是便一直沿用迄今。

“津”即渡口,昔日大溪八景之中,有一景是“崁津归帆”。大溪自清光绪初年至日治明治末年,曾繁荣一时,樟脑、茶叶、煤矿等借由大汉溪发达的水运大量外销,每当黄昏时,从下游(淡水、大稻埕、新庄、艋舺)卸货返航之帆船在溪中溯流,点点灯火有如成群的“火金姑”,煞是迷人,所以“崁津归帆”代表大溪之繁荣景象。

大溪前辈文人创此“崁津”二字,十分用心雅致,取在地文化风格命名,可谓相得益彰,有祝福古镇再生、重现昔日繁荣之吉祥意涵,已赢得镇民的共识。目前中山路古迹老街形象商圈的坊间小报取名为“崁津之美”。[2]

景点

大溪镇位于北台湾多处重要观光游憩区(如北部横贯公路慈湖石门水库)门户,为台3线台4线台7线之交会点。在崁津大桥完工以前,原通往镇内之主要桥梁武岭桥每逢假日车辆壅塞,造成大溪镇当地居民及游客饱受塞车之苦,因此公路总局采纳地方人士建议,辟建台4线大溪外环道及崁津大桥连络大汉溪北岸,以纾解前往北横、石门水库之过境车流,以提高该地观光品质。

事故

曾经在2005年发生一起国中生围殴虐杀事件[3]

影片

本处回顾2002崁津大桥重大桥梁建设档案展拍摄专辑

参考文献

  1. 崁津大桥.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 [2015-08-29] (Chinese (Taiwan)). 
  2. 过河说桥—漫谈桥梁之命名,twce.org
  3. 7恶少狠踹 国中生坠桥摔死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