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岳永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岳永逸
国籍 中国
职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知名于 北京市"百人工程"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成员
知名作品



岳永逸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市"百人工程"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成员,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如乡土宗教、民间文艺、都市文化等。已经出版《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等专著5本。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九、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艺术著作奖,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开设课程

民间社会制度研究;北京民俗文化;当代文化人类学专题;宗教民俗学

个人简历

1990.7-1998.8 在四川省剑阁县的乡镇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

1998.9-2004.6 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刘铁梁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04.7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经担任的社会工作:

曾经从事过山区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在报社担任过编辑、记者;

现在是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选;

编著

执行主编,《节日研究》第二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主 编,《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1949-2009.民间文艺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副主编,《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主要论文

201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读书》2011(9):159-162.《大春节观与年味浓淡的色素分析》,《思想战线》2011(5):67-72.《多面的胡仙与另一只眼:评<胡仙敬拜:帝国晚期和现代中国的权力、性别与民众宗教>》,《开放时代》2011(9):148-158。《说与写:杂吧地北京——天桥的叙事学》,《民俗研究》2011(2):214-239。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1(10):80-92全文转载。

2010

《反哺:民间文艺市场的经济学——兼论现代性的民俗学》,《思想战线》2010(5):104-109。《俯视、蔑视与平视:百年乡村庙会研究史及其心性》,《节日研究》第一辑,李松、张士闪主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p5-33《家中过会:生活の流れにおけゐ民众信仰》,载《比较民俗研究》(forFolklore Studies of ASIA)24(2010.3):71-122《两个世纪初的想象:原生态与民间艺术的吊诡》,《文艺争鸣》2010(3):13-17《裂变中的口头传统:北京民间文学的传承现状研究》,《民族艺术》2010(1):6-12。

2009

《中国民间宗教:隐喻谁的帝国——评<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与李华伟合写),《宗教人类学·第一辑》,404-414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日常表达中的华北乡土社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4(2009.12): 25-36《眼泪与欢笑: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民俗研究》2009(3):58-98。

2008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

《传统民间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以华北梨区庙会为例》,《社会》2008.28(6):176-19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9(4):47-55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第25期12版(2009年1月6日)转载。《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兼论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5(3):21-34.《学术田野与媒体田野:直面灾后族群文化的传承》,《民族艺术》2008(3):56-60。《民间艺术、商品与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民俗文化市场繁荣的反思》,《民俗学研究》(Korean Journal of Folk Studies)Vol.22(2008.6),p137-159。《近代都市社会におけゐ底边阶级——北京天桥芸人の由来·自己认识及びその变化》,《比较民俗研究》(forFOLKLORE STUDIES of ASIA)22(2008.3),p31-54。《范·根纳普及其<通过仪礼>》,《民俗研究》2008(1):5-12。《时空体认的转换及迷失——<自我的他性>读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1):187-193。《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开放时代》2008(1):101-12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p115-131。

2007

《乡村庙会的政治学:对华北范庄龙牌会的研究及对“民俗”认知的反思》,收于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五辑)》,203-241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近代都市社会的一个底边阶级:北京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民俗研究》2007(1):92-120。

2006

《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民俗曲艺》(台湾)154(2006.12):201-252。《无定法的田野——天桥艺人调查的回顾与反思》,《民俗研究》2006(2):35-51。《日本落语的传承与文化自觉》,《民族艺术》2006(1):18-30。

2005

《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6):69-78。《传说、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对河北C村娘娘庙会的民俗志研究》,《思想战线》2005(3):95-10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p17-26。《民俗学视野下的人文奥运》,《民俗研究》2005(2):29-40。《乡村庙会的多重叙事:对华北范庄龙牌会的民俗学主义研究》,《民俗曲艺》(台湾)147(2005.3):101-160。

2004

《民俗学主义的兴起、普及及影响》(与西村真志叶合写),《民间文化论坛》,2004(6):70-75。《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下》(与刘铁梁等合写),《民俗研究》2004(3):152-177。《对生活空间的规束与重整:常信水祠娘娘庙会》,《民俗曲艺》(台湾)143(2004.3):213-269。

2003

《脱离与融入:近代都市社会街头艺人身份的建构——以北京天桥街头艺人为例》,《民俗曲艺》(台湾)142(2003.12):207-272。《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民族艺术》2003(2):43-54。

2002

《红山峪村村民生活的浓描与实录——我读<红山峪村民俗志>》,《民俗研究》2002(2):176-183。

2001

《当代北京民众话语中的天桥》,《民俗研究》2001(1):54-6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