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岳墓栖霞

岳墓栖霞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岳墓栖霞

类别: 三评西湖十景之一

著名景点: 岳王庙、岳飞墓,栖霞岭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浙江省杭州市

岳墓栖霞西湖著名景点之一。岳墓背靠栖霞岭,位于苏堤北面,每当夕阳西下时,岳墓上便有了一道道霞光,非常绚美,因而得名"岳墓栖霞"(2007年被评为"三评西湖十景"之一)。景名中的"栖霞"贴切而有内涵,既巧妙地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借景栖霞岭,同时又以此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尽忠报国,心昭天日。 岳墓栖居霞彩之地,意境可观,而且,"栖霞"二字更宣示了这位民族英雄在《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离离墓草映晚霞,清风伴月写丹心,这一景名也给美丽的西子湖增添了无尽的历史沧桑感。岳王庙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1]

目录

历史由来

黄河九曲十八弯,多少前朝硝烟散

历史背景资料: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宋徽宗见辽朝国力减退,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直扑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开封),掳走两宗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指的就是这个事件。

1127年3月20日,北宋宣告灭亡。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节。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

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持"正统"史观者称为"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并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黄天荡优势力挫十万金兵。金兀术历经辛苦,火烧宋军船只,才能狼狈北返。从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高宗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后的恢复帝位,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宋朝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尤其是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兀术会战,力挫金兵,乘机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后来,高宗听取了秦桧意见,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只能服从君王的命令。秦桧秉承赵构的旨意,在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明代文征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

岂不惜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栖霞风光

栖霞岭上桃化灿,一捧净土枯骨寒

栖霞岭在葛岭西面、岳王庙的后面,一名履泰山或赤岸。相传岭上旧时多桃花,到了春日桃花盛开,犹如满岭彩霞,故称栖霞岭。栖霞岭上树木葱的上郁,主要岭之道就像是一条过山的捷径横于南北间,北可至黄龙洞、曙光路,南则达岳王庙、曲院风荷所在的北山路,东可去初阳台、葛岭,唯独西只能上骆驼峰去观西湖少见的全部面貌。张景元《岳坟小记》:

岳少保坟祠,祠南向,旧在阛阓。孙中贵为买民居,开道临湖,殊惬大观。祠右衣冠葬焉。石门华表,形制不巨,雅有古色。

《西湖梦寻》上记载"岳王坟":

岳鄂王死,狱卒隗顺负其尸,逾城至北山以葬。后朝廷购求葬处,顺之子以告。及启棺如生,乃以礼服殓焉。隗顺,史失载。今之得以崇封祀享,肸蚃千秋,皆顺力也。倪太史元璐曰:"岳王祠,泥范忠武,铁铸桧、卨,人之欲不朽桧、卨也,甚于忠武。"按公之改谥忠武,自隆庆四年。

墓前之有秦桧、王氏、万俟卨三像,始于正德八年,指挥李隆以铜铸之,旋为游人挞碎。后增张俊一像。四人反接,跪于丹墀。自万历二十六年,按察司副使范涞易之以铁,游人椎击益狠,四首齐落,而下体为乱石所掷,止露肩背。旁墓为银瓶小姐。王被害,其女抱银瓶坠井中死。杨铁崖乐府曰:"岳家父,国之城;秦家奴,城之倾。皇天不灵,杀我父与兄。嗟我银瓶为我父,缇萦生不赎父死,不如无生。千尺井,一尺瓶,瓶中之水精卫鸣。"墓前有分尸桧。天顺八年,杭州同知马伟锯而植之,首尾分处,以示磔桧状。隆庆五年,大雷击折之。朱太史之俊曰:"一秦桧耳,铁首木心,俱不能保至此。"天启丁卯,浙抚造祠媚珰,穷工极巧,徙苏堤第一桥于百步之外,数日立成,骇其神速。崇祯改元,魏珰败,毁其祠,议以木石修王庙。卜之王,王弗许。

岳云,王之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得其力,大捷,号曰"赢官人",军中皆呼焉。手握两铁锤,重八十斤。王征伐,未尝不与,每立奇功,王辄隐之。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死年二十二,赠安远军承宣使。所用铁锤犹存。

张宪为王部将,屡立战功。绍兴十年,兀术屯兵临颍,宪破其兵,追奔十五里,中原大振。秦桧主和,班师。桧与张俊谋杀岳飞,诱飞部曲能告飞事者,卒无人应。张俊锻炼宪,被掠无完肤,强辩不伏,卒以冤死。景定二年,追封烈文侯。正德十二年,布衣王大佑发地得碣石,乃崇封焉。郡守梁材建庙,修撰唐皋记之。牛皋墓在栖霞岭上。皋字伯远,汝州人,岳鄂王部将,素立战功。秦桧惧其怨己,一日大会众军士,置毒害之。皋将死,叹曰:"吾年近六十,官至侍从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议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周诗《岳王坟》诗:

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

干戈戎马异,涕泪古今同。目断封丘上,苍苍夕照中。

唐顺之《岳王坟》诗: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蔡汝南《岳王墓》诗:

谁将三字狱,堕此一长城。北望真堪泪,南枝空自荣。

国随身共尽,君恃相为生。落日松风起,犹闻剑戟鸣。

徐渭《岳坟》诗:

墓门惨淡碧湖中,丹雘朱扉射水红。

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

英雄几夜乾坤博,忠孝传家俎豆同。

肠断两宫终朔雪,年年麦饭隔春风。

董其昌《岳坟柱对》: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当如是矣。

张岱《岳坟柱铭》:

呼天悲铁像,此冤未雪,常闻石马哭昭陵。

拓地饮黄龙,厥志当酬,尚见泥兵湿蒋庙。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