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溶剥蚀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岩溶剥蚀面

岩溶剥蚀面(karst denudation plane)是指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碳酸盐岩分布区,遭受区域性的强烈溶蚀作用后,在较大的面积内形成的孤峰波地。

简介

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碳酸盐岩分布区,遭受区域性的强烈溶蚀作用后,在较大的面积内形成的孤峰波地,这种区域性的剥蚀面,叫做岩溶剥蚀面。当地壳相对上升运动较强时,剥蚀面被侵蚀切割,原有的岩溶景观受到破坏,同时发育新的岩溶观象。如果地壳多次阶段性上升,则形成多级区域性岩溶剥蚀面。华北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沉积后,加里东运动使地壳上升,沉积间断,形成与上覆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华南下二叠统茅口灰岩沉积后,东吴运动使地壳短暂上升,形成与上覆晚二叠世龙潭煤系地层的假整合。石灰岩顶部与上覆地层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面,都遭受到风化与溶蚀,成为岩溶发育的古剥蚀面

评价

我国岩溶水大矿区,煤系地层均直接覆盖在岩溶发育的古剥蚀面上,有的可采煤层与古剥蚀面间,隔水层很薄,有的虽隔水层很厚,但由于断层破坏或陷落柱沟通,均可导致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大量突水。所以,古剥蚀面对矿井充水,有着密切关系华南早二叠世后的假整合接触面并不都是岩溶发育带,因而不都具有岩溶水的威胁,这取决于古剥蚀面的岩石成分、隔水层厚度及受断裂破坏的程度。华南地区受茅口灰岩古剥蚀面升溶水影响的煤矿,多限于可采煤距基底古剥蚀面之间隔水层薄的、茅口灰岩质纯而岩溶发育以及有导水断裂沟通区域含水层的一些“北型”矿区。早、晚二叠世地层之间亦存在着假整合的古剥蚀面,因其不具备发育岩溶的岩性条件,故无岩溶水的威胁,如牛马司与洪山煤矿。[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