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岑泽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岑泽波

岑泽波(1936-2009),广东佛山南海九江人。国内外著名的骨伤科专家

人物简介

自幼随父学医、书画,真、草、隶、篆各体皆通。

1962年广州中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系主任、教务处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中国骨伤科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部芗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际书画学会理事兼评审委员、广州中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编全国中医学院统一教材《中医伤科学》,出版学术著作300多万字,多次应邀赴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做书法和医学交流,个人传记载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和《中国中医名人大辞典》。由于教学、医疗、科研等有突出贡献,198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岑泽波出生于广东南海九江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岑达全是南海远近闻名的中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九江很多人都去找其父岑达全看病,岑家当时也是殷实人家,给穷人看病几乎不收钱。岑泽波的曾祖母即九江名人朱九江的女儿。1936年岑泽波因战乱在香港出生,香港沦陷后全家再次迁回老家九江。

主要经历

岑泽波出生在中医世家,已是第七代行医,从小受到祖父辈的医学薰陶,对中医学及跌打伤科情有独钟。高考时报考了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那是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首次招生,1962年毕业后,岑泽波留校任教,一呆就是22年,最后做到了骨伤科教研室主任。

1962年至1972年在广东省政府安排下,为当时在广州屈指可数的著名骨伤科专家何竹林医生任助手,期间学了不少中医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医学技术踏上新台阶,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

1978年任讲师时,担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1981年,卫生部委托广州中医学院主办全国中医骨伤科师资进修班,由他主持教学工作。1982年曾获广东省高教局教学优秀奖

1982年广州白云机场飞机坠尾事件中,岑泽波抢救病人功劳非常突出。同年,由于教学、医疗、科研等有突出贡献,获得中国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1984年即从学校调往广东省中医院当院长。

1983-1998年任广东省政协常委。

1987年,从省中医院院长下任后,岑泽波依次担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广东省中医院系主任、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广东省中医院教研室主任、教授,直到1998年退休。

1993-1998年任广东省政府参事。

1998年退休后,他先是移居美国,后又于2000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担任中医学的客座教授,直至2009年去世。对荔湾区骨伤科医院的发展贡献尤多,指导西关正骨申遗工作,热心将西关正骨推向世界。

医学成就

岑泽波先生曾在中西医院校进修过普通外科和骨科,岑氏是广州中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他率先在附属医院骨科开展内固定术治疗各类复杂骨折,为中医骨伤科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他善于运用中医传统的方法处理骨关节损伤,并有所创见,还擅长于中西医结合矫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另对医学古汉字有一定的研究。

书籍论文

主编书籍

1.中医伤科学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1

2.中医正骨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

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骨伤科学(副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4.中医伤科学教学参考资料(主编)

5.中医骨伤学(副主编)  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6.何竹林正骨手法经验

学术论文

1.略谈夹板固定中的几个力学问题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探讨

3.“矫形”医案两例

4.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88例(附39例随访分析)

5.广东省中医骨伤科名家何竹林

6.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主干动脉急性损伤的体会

7.人体肱骨髁上骨折断端旋转角度的数学测算及临床应用

8.中医骨伤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9.外用双柏散浸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10.肱骨髁上骨折断端移位因素导致时内翻的定量分析

11.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12.中医养生之文化内涵

13.丹参对骨膜游离移植血管束植入的影响动物实验

14.自拟“健骨方”防治激素性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15.中医骨伤文献检索系统的研制及文献计量学分析

16.中药治疗脑肿瘤概况

17.《本草纲目》对脑科的贡献

18.中医预防医学纵横谈

人物贡献

岑泽波历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医伤科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骨伤科学》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系列教材《中医正骨学》主编。

曾主编出版中国中医高等院校统一教材《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五本书共计170万字。其中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医伤科学》教材重印24次,在全国及海内外影响极大。

人物相关

社会职务岑泽波是国务院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专院校骨伤科教材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政府名中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主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岑教授还担任南海游泳协会荣誉会长、南海中医院顾问。

教学模式

在岑泽波看来,中医学不仅仅只是医学,是和很多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他上骨科课时,结合书画、古文,甚至甲骨文,旁征博引。那时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喜欢听他上课的,每年都被评为最佳好老师。据其学生杨海韵回忆道,当时上课还没有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医学图片也缺少,但岑泽波能一笔画出一个骨关节,如行云流水般,非常逼真和漂亮。

故乡情谊

岑泽波是南海九江人,他心系家国、情系故里,经常回广州、佛山进行医学交流等。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省中医院接收了一批伤员,他就专程从香港回来会诊,探讨如何用中医疗法争取最好结果。

身为佛山人,岑泽波一直与佛山的医疗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偕同美国医学博士女儿岑瀑啸、岑瀑涛回到佛山,分别与九江医院和佛山中医院的同行进行医学交流,并在母校九江中学礼山学堂讲授成才“心经”,亲手栽下“爱心树”,给学生上了一堂励志课。

岑泽波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佛山,熟悉他的人、被他帮助过的人都深深追怀一代中医,悼念这位和蔼可亲的乡亲。

医术传承岑泽波,从中国广东南海九江到广州再到美国然后到香港,他笑言自己是“出口转内销”,而在跨越重洋、跋山涉水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中医的精髓。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光是在美国开医馆的就有400多人。他期望能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将中医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领略到中医的魅力。

传人:庄洪刘金文陈炳坤汪青春叶淦湖罗忆杨海韵卢永棠 等。

名医语录

“ 南海当前建设中医强区,对人才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我很乐意回来为南海服务……只要是南海请我一定回来。 虽然我已经72岁了,不能再做临床第一线,但我可以将几十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给年轻医生,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也可以给他们出出主意。”

关于香港

A 中医需要新鲜血液注入

从2000年起,岑泽波一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给香港培育新一代中医人才,此外还给几十个中医团体讲课,帮助香港中医界在职人员培训、提升。与此同时,他还担负着香港医疗事故的鉴定报告工作。

“香港没有一所中医院,这是阻碍中医发展的一大问题。”岑泽波说。香港中医呈马鞍型发展,1872年成立全国首家纯中医院———东华三院后,吸引了许多内地精英考入任职,香港中医一度达到顶峰。但自后来香港为日军所占领,将东华三院改作后方军医院后,至今未有一家公立中医院,中医走入低谷。也正是由于缺乏中医院这个实践平台,加上西医观念的入侵,中医日益缺乏群众基础,新一代的中医水平大不如前。那么,如何才能让香港中医恢复昔日辉煌呢?“一是要输送人才;二是将办中医院的经验传给他们,帮助其立法,建立中医院。”

据岑泽波介绍,香港人口约700万,中医就有8000多人,乍一看来中医人才很多,但仔细调查后会发现,在这8000多人中,60岁以上的占了过半,剩下的大部分在50-60岁之间,老龄化十分严重,急需新鲜血液注入。

在香港执教的7年中,岑泽波搭起了一座连通广东、香港两地的桥梁。由于内地许多中医院里都有他以前的学生,所以他经常从香港带队到内地实习,帮助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教育水平高、基础好,毕业出来的中医院学生受到香港中医学界的欢迎,大都担任中医团体的重要工作,甚至有些行政能力突出的学生毕业一年后就做了行政主任。

关于南海

B 在中医强省建中医强区

“保守地说,广东中医水平在全国排前4名。如果自己给自己评分,广东可以排入前2名。南海是中医强省中的中医强区。”在评价南海中医所处的地位时,岑泽波如是说。

广东中医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自古以来是中医药强省,比如起于明代号称中药之始的“陈李济”,其创始人就是广东南海人。

南海原就是广东的“医生街”,名中医数量居全省之冠,如当年全国十大名中医何竹林、清代的何梦瑶等,至今仍有大批南海籍的名中医散布世界各地。他们是南海的宝贵资源,虽然不一定能长期留在南海工作,但可以通过传授经验帮助南海中医事业的发展。南海丰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很多名医过来,比如佛山中医院院长李广海先生原是番禺人,但其成名却是在南海。

目前南海正在筹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并将在沙头、罗村设分院。医院总部按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标准建设,申请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高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评审,成立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并逐步建设成为大学的临床医学院。预计3年内病床数达到1500张,5年内建成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医疗、教学、康复的重要基地。“有了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个载体,南海中医将更上一层楼。”岑泽波说。

关于乡情

C 身在异国不忘回家看看

岑泽波笑称自己是九江“播种”,香港出生,内地教育、改造、工作。他在九江生活的时间只有短短6年,他在这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学会了伴随一生的爱好———游泳,也就是这6年,孕育了他刻骨铭心的家乡情,让他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亦不忘常回“家”看看。

因为主编过全国中医教材,许多九江人民从书上认识了岑泽波,还有不少乡亲上门求医,在他担任省中医院科室负责人时就曾碰到这样的一件事。某天下午,5个人抬着一个腿骨暴露在外的伤患冲进省中医院,大叫“岑泽波!岑泽波!”那时他并不认识这些人,但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岑泽波知道他们是九江人。作为一名医生,岑泽波知道断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能超过6到8小时,否则就会感染细菌无法接回,而伤者在路上已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情况非常紧急。“广州那么多家大医院他们不去,偏偏来我这里,这说明他们信任我,把命交给我啊!”怀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岑泽波想尽办法,开出一个“特殊通道”,让伤患从急诊室直接送上手术室,同时让其他人补办住院手续。手术后,发现医院已经没有床位了,他又为这位乡亲加了一个床位。

在岑泽波的从医生涯中,这类事情数不胜数,甚至有乡亲三更半夜敲门求治。不论何时何地,他总是用熟悉的九江话抚慰他们,再尽其所能地解决乡亲们的问题。从1984年开始,他还曾连续多年带医疗队回九江,为家乡人民服务。

褪去外在的诸多光环,生活中的岑泽波是一个好丈夫,更是一个好爸爸。如今两个女儿双双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书画、游泳多次获得奖牌。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如此出色的人才?岑泽波的回答很简单,“做好女儿的兄长和拉拉队。”

在采访中、在九江中学的讲座上,岑泽波总会不经意地提起妻子,言语之间流露出脉脉温情。“我将太太看成是和我共同努力经营家庭的地位平等的一员。”岑泽波笑言自己不是“养老婆”的人,妻子有工作,经济独立。夫妻应该互相尊重,不能想我赚钱比你多,地位比你高,你就得以我为尊。所以结婚几十载,即使工作再忙,岑泽波也会抽时间陪妻子逛街。

在与女儿的相处中,岑泽波从不将自己放在父亲这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他总是将女儿看作是妹妹,陪她玩,鼓励她,甚至还会煲粥做饭招呼她的“男朋友”。尽管处理医院繁杂的事务已让他筋疲力尽,但每天回家后他都会陪女儿玩一段时间,有时是游泳,有时是骑单车。

“中国的传统是男尊女卑,但我就是要告诉女儿,你们和男孩子是一样的,甚至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岑泽波很注重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从小就教她们前滚翻、后滚翻,双手倒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女儿就已经能做引体向上。这是中学体育的必修项目,当时班内有很多男同学,但体育老师还是专门让她出来演示,这就说明我的女儿做得比男孩子更好,对培养女儿的自信心非常有益。[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