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岁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岁时》,副标题: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出版社: 中华书局,ISBN:9787101031829。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1]。中华书局从1912年至2012年,共出版图书3万余种,获奖图书累计563种,其中国家图书奖[2]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内容简介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书中将告诉你真正的原因,其实现在被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节日,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都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造成的。

目录

钟敬文/序:节日与文化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

(一)原始岁时观念的萌发

(二)上古岁时观念的文化特性

二、汉魏民众岁时观念与岁时节日体系

(一)汉魏民众岁时观念的传承与变化

(二)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出现

三、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

(一)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民俗节庆

(二)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

(三)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神话传说的兴起及历史化

(四)结论

鸟瞰篇

一、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二、“闹元宵”

——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

三、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

——社日民俗的文化阐释

四、祭墓与踏青

——清明节与中国人的家族情怀

五、“四月八,拜菩萨”

——传统节俗与佛教文化

六、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

——端午节俗形态分析

七、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

八、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

九、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十、菊花酒·茱萸佩·长寿节——重阳节俗漫话

十一、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

十二、冬至大如年——冬至节俗的传统意义

十三、醉司命——祀灶与民间信仰

十四、腊鼓鸣春草生——腊日民俗的时间意义

余论:古今岁时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书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 中国国家图书奖历届获奖书目(第1-8届),豆丁网,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