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豌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野豌豆 |
中文学名:山野豌豆 拉丁学名:Vicia amoena Fisch. ex DC 界:植物界 |
山野豌豆(学名:Vicia amoena Fisch. ex DC.)是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植株被疏柔毛,稀近无毛。主根粗壮,须根发达。茎具棱。偶数羽状复叶,长5-12厘米,几无柄。总状花序通常长于叶;花10-20(-30)密集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荚果长圆形,长1.8-2.8厘米,宽0.4-0.6厘米。两端渐尖,无毛。种子1-6,圆形;种脐内凹,黄褐色,长约种子周长的1/3。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朝鲜、日本、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生于海拔80-7500米草甸、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
该种为优良牧草,蛋白质可达10.2%,牲畜喜食。中国民间药用称透骨草,有去湿,清热解毒之效,为疮 洗剂。
该种繁殖迅速,再生力强,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绿肥作物之一。其花期长,色彩艳丽亦可作绿篱、荒山、园林绿化,建立人工草场和早春蜜源植物。
目录
形态特征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1]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植株被疏柔毛,稀近无毛。主根粗壮,须根发达。茎具棱,多分枝,细软,斜升或攀援。偶数羽状复叶,长5-12厘米,几无柄,顶端卷须有2-3分支;托叶半箭头形,长0.8-2厘米,边缘有3-4裂齿;小叶4-7对,互生或近对生,椭圆形至卵披针形,长1.3-4厘米,宽0.5-1.8厘米;先端圆,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被贴伏长柔毛,下面粉白色;沿中脉毛被较密,侧脉扇状展开直达叶缘。
总状花序通常长于叶;花10-20(-30)密集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冠红紫色、蓝紫色或蓝色花期颜色多变;花萼斜钟状,萼齿近三角形,上萼齿长0.3-0.4厘米,明显短于下萼齿;旗瓣倒卵圆形,长1-1.6厘米,宽0.5-0.6厘米,先端微凹,瓣柄较宽,翼瓣与旗瓣近等长,瓣片斜倒卵形,瓣柄长0.4-0.5厘米,龙骨瓣短于翼瓣,长1.1-1.2厘米;子房无毛,胚珠6,花柱上部四周被毛,子房柄长约0.4厘米。荚果长圆形,长1.8-2.8厘米,宽0.4-0.6厘米。两端渐尖,无毛。种子1-6,圆形,直径0.35-0.4厘米;种皮革质,深褐色,具花斑;种脐内凹,黄褐色,长约种子周长的1/3。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主要变种
绢毛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 ex DC. var. sericea Kitag.):该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较小,小叶及植株密被灰白色贴伏绢柔毛。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华北、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生于海拔600-1650米丘陵、山坡、田埂及灌丛。 生长环境
山野豌豆生于海拔80-7500米草甸、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山野豌豆为喜温的寒地型牧草,分布区域为温带或寒温带。在中国哈尔滨地区,种子在5厘米的土层温度稳定在5-6℃开始发芽,经20-25天出苗, 8-10℃发芽较快,经15-20天就出苗。越冬植物在5厘米的土壤温度在10-12℃时出苗,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生长,日高度可达1-1.5厘米。昼夜温差大对生长发育最有利。抗寒性极强,在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可全部安全越冬,幼苗和成株均能忍受零下5-6℃的霜寒。
山野豌豆为中早生植物,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地方。种子发芽需吸水分为自身重的100-120%,适宜发芽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 苗期和成熟期需水较少, 现蕾至开花期需水最多。山野豌豆相当抗旱和耐涝。干旱时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增强抗旱力,而低温或内涝时则能加强氧气流通而使根部不受损伤。因此,山野豌豆既能生于干燥的山坡地,也能生于山下低湿地,成为到处都能生长的常见植物。山野豌豆对土壤有良好的适应性,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都能生长,但以多有机炭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为最适宜。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朝鲜、日本、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繁殖方法
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率高,采种当年几乎全部为硬实,而贮存两年以上的也还在80%以上。处理方法:小面积播种可用浓硫酸浸泡5-6分钟,洗净后晒干播种,大面积播种需用碾米机,经碾磨伤种皮后播种,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中国北方干旱区要早春抢墒播种,延晚因不易抓苗,就要改为夏播。春播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夏播经播前除草于6月上中旬播种。中国华北和西北可秋播,于9月中下旬或寄籽播种。条播,行距30厘米单条播,或60厘米双条播。播种量为每亩上1.5-2.5千克。播深3-4厘米。播后镇压1-2次。
栽培技术
土壤与耕作:山野豌豆对土壤选择不严,山地棕壤、白浆土、褐色土、黄土、草甸土、黄沙土等均可种植。其中以土层深厚的黑土为最适宜。在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生长也较好。种山野豌豆的地,要秋翻地、秋耙地,保证良好的整地质量。这是出苗、保苗,保证地上部和地下部良好生长的基础。杂草较多的地种山野豌豆,应进行伏翻地,以消灭杂草和蓄积更多的水分。
施肥:山野豌豆为固氮植物,需肥较一般牧草少,但岗坡地、砂质地,盐碱地等也必须充分施肥。一般每亩施半腐熟的堆。厩肥2500千克左右,翻地前施入作基肥。苗期固氮力弱,应增施重肥。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行时完成三次中耕,除草作业。以后各年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及时拔出蒿类等高大杂草。
病虫防治
山野豌豆易遭蚜虫、 红蜘蛛等虫害。 当发生时密集在生长幼嫩部分,造成植株萎缩,严重降低产量。要早期发现,及时喷洒乐果等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该种为优良牧草,蛋白质可达10.2%,牲畜喜食。中国民间药用称透骨草,有去湿,清热解毒之效,为疮 洗剂。该种繁殖迅速,再生力强,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绿肥作物之一。其花期长,色彩艳丽亦可作绿篱、荒山、园林绿化,建立人工草场和早春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