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蒿

中文学名 山蒿

拉丁学名 Artemisia brachyloba

别称 岩蒿、骆驼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 菊科 Compositae

亚科 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属 蒿属 Artemisia

亚属 蒿亚属 Subgen. Artiemisia

种 山蒿

分布区域 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

族 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山蒿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山蒿ArtemisiabrachylobaFranch.,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杀虫排脓。主治偏头痛,咽喉肿痛,风湿等症。[1]

形态特征

半灌木状草本或为小灌木状。主根粗大,木质,垂直,常扭曲,有纤维状的根皮;根状茎粗壮,木质,直径可达3—5厘米,有营养枝。茎多数,丛生,高30—60厘米,稍纤细,自基部分枝;茎、枝幼时被短绒毛,后渐脱落。叶面绿色无毛,背面被白色绒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花期凋谢;茎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4厘米,宽1.5—2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裂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再次羽状全裂,每侧具小裂片2—5枚,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3—6(一8)毫米,宽0.3—1毫米,先端钝,有小尖头,边反卷,叶柄长0.5—1.3厘米;上部叶羽状全裂,裂片2—4枚;苞片叶3裂或不分裂,线形。头状花序卵球形或卵状钟形,直径2.5—3.5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略下倾,在分枝上密集或略稀疏,常排成短总状花序或为穗状花序,稀少单生于小枝的叶腋内,在茎上通常组成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外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被灰白色短绒毛,边缘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宽膜质至全膜质,背面毛少至无毛;雌花10—15朵,花冠狭管状,背面有疏腺点,檐部具2—3(一4)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叉端尖锐;两性花20—25朵,花冠管状,背面有腺点,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或有短尖头,花柱略比花冠管长,先端2叉,叉端斜叉开或略外弯,有时中央数朵花不孕育,花柱亦缩短。瘦果卵圆形。花果期7—10月。[2]

产地分布

产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生于中、低海拔地区阳坡草地、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戈壁及岩石缝中,局部地区形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蒙古也有。

药用价值

拼音Shān Hāo

别名岩蒿

来源菊科山蒿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排脓。主治偏头痛,咽喉肿痛,风湿等症。

用法用量膏0.5~1钱;炭1~3钱。

注意年老、体弱、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3]

蒿属介绍

属中文名:蒿属

属拼音名:haoshu

属拉丁名:Artemisia

中国植物志:76(2):1

描 述:Artemisia L. 蒿属,菊科,约350种以上广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欧、亚、北美,少数种分布到非洲、南亚及中美洲等热带地区,我国(不包括分出的绢篙属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种以上,各地均产,其中如黄花蒿A.annua L,青蒿 A. apiacea Hance,茵陈蒿A. capillaris Thunb. 和艾A.argyi Levl. et Vant. 等均入药,尤以艾的用途最广,黄花蒿可治疟疾,还可制酒饼。草本、亚灌木或小灌木,揉之常有香味;叶互生,常分裂;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常弯垂,排成圆锥花序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全部管状;缘花雌性,1列,纤细,2-3齿裂;盘花两性,结实或不孕;花序托裸露或有托毛;瘦果小,有沟纹,无冠毛。头状花序含同性花的种类已分出另立为绢蒿属。[4]

参考来源

  1. 山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山蒿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植物通
  3. 山蒿,中医世家
  4. 蒿属Artemisia,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