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海經獸

來自網絡的圖片

山海經異獸是指《山海經》記載的極具神秘感奇異怪獸,這些異獸讓讀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這些長相奇特的異獸也為眾多美術愛好者、藝術家提供了無盡的遐想,讓大家總是樂此不疲地創造着。

山海經異獸圖有很多的人繪製過,中國古人有蔣應鎬、胡文煥、成或因等人為其繪圖;日本有《怪奇鳥獸圖卷》;現代也有很多人繪製過眾多版本的《山海經》異獸。這些古今中外的異獸圖為我們研究山海經增加了許多新的方向,也讓很多非專業人員從另一方面走進了《山海經》的世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山海經異獸

創作年代; 先秦

作品出處; 《山海經》

文學體裁; 中國志怪古籍

解釋; 山海經一書中記載的諸多奇異生物 異獸蠃魚 蠃[luǒ] 嬴魚 嬴魚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①;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注釋】

①黃貝:據古人說是一種甲蟲,肉如蝌蚪,但有頭也有尾巴。

【譯文】

邽山,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黃貝;還有一種蠃魚,長着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發出的聲音像鴛鴦鳥鳴叫,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水災。

摺疊編輯本段異獸孰湖 【原文】

崦嵫之山①,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嗜好舉人,名曰孰湖。

【注釋】

①崦嵫之山:即崦嵫山,神話傳說是太陽落入的地方,山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

【譯文】

崦嵫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是馬的身子而鳥的翅膀,有人的面孔而長着蛇的尾巴,很喜歡把人抱着舉起,名稱是孰湖。

【區別】

形似英招,但英招為馬身而人面,虎紋而鳥翼,與孰湖的區別是英招無蛇尾,神位當與陸吾平級,不食人。

摺疊編輯本段異獸窮奇 【原文】邽山,其上有獸焉 窮奇 窮奇 ,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譯文】

邽山,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長着刺蝟毛,名稱是窮奇,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吃人。

摺疊編輯本段異獸駁 【原文】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摺疊編輯本段冉遺魚 【原文】

冉遺魚 冉遺魚 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①,可以御凶。

【注釋】

①眯:夢魘。

【譯文】

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陵羊澤。水裡有很多冉遺魚,長着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隻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不做惡夢,也可以辟凶邪之氣。

異獸鵸鵌

(qi tu)

【原文】

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厭①,又可以御凶。

【注釋】

①厭:通"魘",夢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驚叫。

②鵸:特異、稀罕的鳥。鵌:路邊的鳥。通"塗"。"鵸鵌"在先秦時代不是鳥名,它表述的是"鳥的生態特徵", 因之為名。

【譯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烏鴉,卻長着三個腦袋、六條尾巴並且喜歡像人一樣笑,名稱是鵸鵌,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惡夢,還可以辟凶邪之氣。

異獸讙

【原文】

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①,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癉②。

【注釋】

①奪:競取,爭取。這裡是超出,壓倒的意思。

②癉:通"疸",即黃疸病。中醫將此病症分為谷疸、酒疸、黑疸、女勞疸、黃汗五種,認為是由濕熱造成的。

3讙: 1.喧譁。通"歡"。喜悅。

【譯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野貓,只長着一隻眼睛卻是三條尾巴,名稱是讙,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飼養它可以辟凶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

摺疊編輯本段神靈帝江 【原文】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①,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②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③。

【注釋】

①囊:袋子,口袋。

②渾敦:用"渾沌",沒有具體的形狀。

③帝江:即帝鴻氏,據神話傳說也就是黃帝。

【譯文】

天山,山里住着一個神,形貌像黃色口袋,發出的精光紅如火,長着六隻腳和四隻翅膀,渾渾

沌沌沒有面目,他卻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

異獸天狗

【原文】

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種類】

1)諦聽:為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着的通靈神獸。具有保護主人、驅邪避惡、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備通曉天地、廣開財路。諦聽原是一條白犬,這是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雄獅表智慧。

2)禍斗:常指居住在南部的少數民族,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被看作不祥之兆。禍斗原是一條黑犬,為流星碎片撞擊而生。

3)盤瓠:為畲族、瑤族、苗族等先民的圖騰崇拜。盤瓠原是一條五色花犬,曾幫助遠古高辛平定戎狄之亂。

【譯文】

陰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是白腦袋,名稱是天狗,它發出的叫聲與"榴榴"的讀音相似,人飼養它可以辟凶邪之氣。

異獸畢方

【原文】

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①,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②。

【注釋】

①畢方:傳說是樹木的精靈,形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長着一隻腳,不吃五穀。又傳說是老父神,形狀像鳥,一隻腳,兩隻翅膀,常常銜着火到人家裡去製造火災。

②訛火:怪火,像野火那樣莫名其妙地燒起來。

【譯文】

章莪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異獸猙

【原文】

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譯文】

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現十分怪異的物象。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赤豹,長着五條尾巴和一隻角,發出的聲音如同敲擊石頭的響聲,名稱是猙。

異獸勝遇

【原文】

玉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鹿,見則其國大水。

【解釋】

勝遇1.古代傳說中的鳥名。

【譯文】

玉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野雞卻通身是紅色,名稱是勝遇,是吃魚類的,發出的聲音如同鹿在鳴叫,在哪個國家出現就會使那個國家發生水災。

異獸狡

【原文】

玉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譯文】

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狗卻長着豹子的斑紋,頭上的角與牛角相似,名稱是狡,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在哪個國家出現就會使那個國家五穀豐登。

西王母

【原文】

玉山①,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②,蓬髮戴勝③,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注釋】

①玉山:據古人講,這座山遍布着玉石,所以叫做玉山。

②嘯:獸類長聲吼叫。

③勝:指玉勝,古時用玉製做的一種首飾。

【譯文】

玉山,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與人一樣,卻長着豹子一樣的尾巴和老虎一樣的牙齒而且喜好嘯叫,蓬鬆的頭髮上戴着玉勝,是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的。

異獸鸞鳥

【原文】

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①而五采文,名曰鸞鳥②,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翟:一種有很長尾巴的野雞,形體也比一般的野雞要大些。

②鸞鳥:傳說中的一種鳥,屬於鳳凰一類。

【譯文】

女床山,山裡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野雞卻長着色彩斑斕的羽毛,名稱是鸞鳥,一出現天下就會安寧。

異獸鸚鵡

【原文】

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①。


【注釋】①俗稱鸚哥,羽毛色彩美麗,舌頭肉質而柔軟,經反覆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有許多的種類。

【譯文】

黃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鬱鬱蔥蔥的竹叢。盼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玉石。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着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鵡。

異獸數斯

【原文】

皋塗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譯文】

皋塗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着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人脖子上的贅瘤病與癲癇病等。

異獸玃如

(jue rú)

【原文】

皋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譯文】

皋塗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着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隻角,名稱是玃如。

異獸豪彘

豪彘(zhì),古代稱謂,即豪豬,俗稱箭豬。

【原文】

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①而黑端,名曰豪彘②。

【注釋】

①笄:即簪子,是古人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連住頭髮上的冠帽的一種長針。

②豪彘:即豪豬,俗稱箭豬。

【譯文】

竹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而尖端呈黑色,名稱是豪彘。

神靈女媧

【原文】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注釋】

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譯文】

有十位神,叫作女媧的腸子,(後來)變成了神,在大片的莊稼地里,睡覺就橫臥在路上。

異獸鹿蜀

【出自】

《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

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原文】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注釋】

①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

【譯文】

杻陽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着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卻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像人唱歌,名稱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

異獸狌狌

(xīng xīng)

【原文】

南山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有獸焉,其狀如禺①而白耳,

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②,食之善走。

【注釋】

①禺:傳說中的一種野獸,像獼猴而大一些,紅眼睛,長尾巴。

②狌狌:傳說一種長着人臉的野獸,也有說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卻不能知道未來。

【譯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鵲山山系。鵲山山系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屹立在西海岸邊。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獼猴但長着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解釋】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經·海內南經》: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

異獸肥遺1

【原文】

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①,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②,可以殺蟲。


【注釋】

①鶉:即"鵪鶉"的簡稱,是一種鳥,體形像小雞,頭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黃白色條紋。雄性的鵪鶉好鬥

②癘:癩病,即麻風。

【譯文】

英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鳥,是黃身子而紅嘴巴,名稱是肥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麻瘋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

異獸肥遺2

【原文】

太華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②,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太華之山:就是現在陝西省境內的西嶽華山。

②仞:古時八尺為一仞。

【譯文】

太華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現四方形,高五千仞,寬十里,禽鳥野獸無法棲身。山中有一種蛇,名稱是肥遺,長着六隻腳和四隻翅膀,一出現就會天下大旱。

異獸羬羊

(qían)

【原文】

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

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②。

【注釋】

①洗石:古人說是一種在洗澡時用來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

②臘:皮膚皴皺。

3音,大羊之意。《爾雅》雲:"羊六尺為羬"。據中國古代動物學史》注其為捻角山羊。

【譯文】

錢來山,山上有許多松樹,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羊卻長着馬的尾巴,名稱是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護理治療乾裂的皮膚。

異獸顒

( yóng )顒,傳說中的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長着一副人臉和四隻眼睛而且有耳朵,

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原文】

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①。有鳥焉,其狀如梟②,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條風:也叫調風、融風,即春天的東北風。

②梟:通"鴞",俗稱貓頭鷹,嘴和爪彎曲呈鈎狀,銳利,兩眼長在頭部的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狀,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在夜間活動。

【譯文】

令丘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野火。山的南邊有一峽谷,叫做中谷,東北風就是從這裡吹出來的。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貓頭鷹,卻長着一副人臉和四隻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稱是顒,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異獸鳳凰

【寓意】

吉祥

【原文】 南山經卷一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①,首文曰德,


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②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鳳皇:同"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為"鳳",雌為"凰"。據古人說,它的形狀是雞的頭,蛇的脖頸,燕子的下頷,烏龜的背,魚的尾巴,五彩顏色,高六尺左右。

②膺(ying):胸。

【譯文】

丹穴山,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義"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 "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自個兒邊唱邊舞,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

異獸虎蛟

【原文】

禱過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①,其狀魚身而蛇尾,

其音首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②痔。

【注釋】

①虎蛟:傳說中龍的一個種類。

②已:停止。這裡是止住、制止的意思。

【譯文】

禱過山,泿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種虎蛟,形狀像普通魚的身子卻拖着一條蛇的尾巴,腦袋如同鴛鴦鳥的頭,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還可以醫痔瘡。

異獸瞿如

qú rú

【原文】

禱過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鵁①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注釋】

①鵁:傳說中的一種鳥,樣子像野鴨子而小一些,腳長在接近尾巴的部位。

【譯文】

禱過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鵁卻是白色的腦袋,長着三隻腳,人一樣的臉,名稱是瞿如,它的鳴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異獸蠱雕

【原文】

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

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zhì

【原文】

浮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譯文】

浮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老虎卻長着牛的尾巴,發出的叫聲如同狗叫,名稱是彘,是能吃人的。

異獸猾褢

huá huái

【原文】

堯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①,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②。

【注釋】

①鬣:牲畜身上剛硬的毛。

②繇:通"徭"。

【譯文】

堯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人卻長有豬那樣的鬣毛,冬季蟄伏在洞穴中,名稱是猾褢,叫聲如同砍木頭時發出的響聲,哪個地方出現猾褢那裡就會有繁重的徭役。

摺疊編輯本段異獸長右

長右:或引做"長舌" ,與狌狌、舉父均屬於猿猴類。長右山出此首,所以以山命名。

【原文】

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譯文】

長右山,沒有花草樹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卻長着四隻耳朵,名稱是長右,叫的聲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縣一出現長右就會發生大水災。

摺疊編輯本段異獸狸力

櫃山,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①,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②。

【注釋】

①距:雄雞、野雞等跖後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這裡指雞的足爪。

②見:同"現"。縣:這裡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譯文】

櫃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小豬,長着一雙雞爪,叫的聲音如同狗叫,名稱是狸力,哪個地方出現狸力而那裡就一定會有繁多的水土工程。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狸力善於挖土。

異獸赤鱬

(rú)在日本海曾發現類似赤鱬的海魚標本

【原文】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①,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②,

食之不疥。

【注釋】

①赤鱬:也叫鯢魚,即所說的娃娃魚,有四隻腳,長尾巴,能上樹,屬兩棲類動物。

②鴛鴦:一種雌雄同居同飛而不分離的鳥,羽毛色彩絢麗。

【譯文】

青丘山,

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異獸灌灌

(huò huò)

【原文】

青丘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鳩①,其音若呵②,名曰灌灌③,佩之不惑④。食之不疥。

【注釋】

①鳩:即斑鳩,一種體型似鴿子的鳥。

②呵:大聲喝叱。

③灌灌:傳說中的一種鳥,它的肉很好吃,烤熟後更是味道鮮美。

④佩:這裡是插上的意思。

【譯文】

青丘山,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如同人在互相斥罵,名稱是灌灌,把它的羽

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

【出處】

《詩·大雅·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毛 傳:"灌灌,猶欵欵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若夫不入權門,不居閒公事,是又不待老夫之灌灌也。"

《山海經·南山經》:"﹝ 青丘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漢書·地理志下》:" 溱 與 洧 方灌灌兮,士與女方秉菅兮。" 顏師古 注:"灌灌,水流盛也。"按,今本《詩·鄭風·溱洧》作"渙渙"。《晉書·五行志中》:"龍從南來登城看,水從西來河灌灌。"

明 何景明《雨頌》:"灌灌黃流,周原廣隰。"

異獸九尾狐

善變化,蠱惑。性喜吃人,常用其嬰兒哭泣聲引人來探也。

【原文】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譯文】

青丘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着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異獸猼訑

(bó yí)

【原文】

基山,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譯文】

基山,山南陽面盛產玉石,山北陰面有很多奇怪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長着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名稱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生恐懼心。

異獸類

【原文】

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①,其名曰類,自為牝牡②,食者不妒。

【注釋】

①髦:下垂至眉的長髮。

②牝:鳥獸的雌性。這裡指雌性器官。牡:鳥獸的雄性。這裡指雄性器官。

【譯文】

亶爰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着像人一樣的長頭髮,名稱是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生妒忌心。

異獸鯥

(lù)

【原文】

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①下,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冬

死而夏生③,食之無腫④疾。

【注釋】

①魼:即"胠"的同聲假借字,指腋下脅上部分。

②留牛:可能就是本書另一處所講的犁牛。據古人講,犁牛身上的紋理像老虎的斑紋。

③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蟄。一些動物在過冬時處在昏睡不動的狀態中,好像死了一般。

④腫: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

【譯文】

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着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異獸旋龜

《山海經·南山經》中的一種生物,產於怪水。其體貌與普通的烏龜類似,但顏色為紅黑,長着鳥的頭、毒蛇

的尾巴。據說它的叫聲像剖開的木頭的聲音,將其佩帶在身上,耳不聾,還可以治療足底的老繭。

【原文】

杻陽之山。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①,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②底。

【注釋】

①虺:毒蛇。

②為:治理。這裡是醫治、治療的意思。底:這裡與"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腳底因長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稱"老繭"。

【譯文】

杻陽山。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眾多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着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稱是旋龜,叫聲像劈開木頭時發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還可以治癒腳底老繭。

神靈夸父

【原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

欲追日景①,逮②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注釋】

①景:"影"的本字。

②逮:到,及。

【譯文】

大荒當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載天山。有一個人的耳上穿掛着兩條黃色蛇,手上握着兩條黃色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而夸父不衡量自己的體力,想要追趕太陽的光影,直追到禺谷。夸父想喝了黃河水解渴,卻不夠喝,準備跑到北方去喝大澤的水,還未到,便渴死在這裡了。

異獸巴蛇

【原文】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譯文】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後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頭,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類的病。這種巴蛇的顏色是青色、黃色、紅色、黑色混合間雜的。另一種說法認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腦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出處

《山海經》全書 18 篇,約 31000 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4 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係表現的非常清楚。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價值參考。 《山海經》的地域範圍:《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 《西山經》東起山、陝間黃河,南起陝、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里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東山經》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中山經》西達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也有一說山海經中所述之處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國境內。[1]

參考文獻

  1. 山海經獸, 瑞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