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地飞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地飞蓬

中文学名:山地飞蓬

拉丁学名:Erigeron oreades

界:植物界

山地飞蓬产于中国新疆北部(清河)。也分布于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蒙古。生于山坡湿地,海拔2500米。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植株

二年生或短命多年生草本,具纤维状根。

茎单生,高2.5-25厘米,基部茎1-2.5毫米,直立或上部多少弯曲,不分枝,或少有分枝,绿色或有时紫红色,被较密的开展的长软毛和贴短毛,上部毛较密。

叶少数,全缘,边缘和叶柄被睫毛状长节毛,两面无或近无毛,基部叶花期枯萎,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 (7) 厘米,宽0.2-0.4厘米,顶端钝或稍尖,基部狭成长叶柄,茎叶少数(4-7个),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0.1-0.3厘米,顶端急尖,具1脉,最上部叶常显明超出头状花序。

[1]

头状花序较小,长约0.8厘米,宽1.5-1.8厘米,通常在茎端单生,或有时2-8个排列成总状,无花序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长 (5) 7-9毫米,宽0.6-1毫米,绿色或顶端紫色,背面被疏长毛,内层明显超出花盘,外层约短于内层之半或稍短;外围的雌花舌状,2-3层,长6-7毫米,管部长2毫米,上部被疏微毛,舌片细狭、淡紫色,不开展,干时内卷成管状,顶端具2小齿;中央的两性花管状,淡黄色,长4-4.5毫米,圆柱形,下部急狭成细管,管部长1.5毫米,中部被疏微毛,裂片淡紫色,无毛;花药和花柱不伸出花冠。

花期7-9月。

瘦果窄长圆形,长2-2.5毫米,宽0.6毫米,扁压,被较密的多少贴生的短毛;冠毛白色,2层,刚毛状,外层极短,内层4-4.5毫米。

生长环境

山地飞蓬生长于山坡湿地,海拔2500米。

分布范围

山地飞蓬产于我国新疆北部(清河),也分布于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蒙古。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飞蓬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土、粘壤土为宜,平坝、山坡的熟地、生荒、二荒地均可种植。但以阳光充足的南坡平坦地最为理想。选好地,在前作收获后深耕1次,深度为20-25厘米,耕前每亩施入2-3吨厩肥、50-60千克普钙,整平耙细,理成1.2-1.5米宽、20厘米高的墒,墒间距约30厘米。

田间管理

间苗补缺。直播地播后45-50天,苗高10厘米左右时,实行一次性间苗定苗,每条播幅靠边留苗2行,按株距10厘米,呈对空三角形留苗,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间苗定苗的同时,查塘补缺,保证全苗。

中耕除草。苗期地面覆盖小、杂草容易滋生,因此,中耕除草十分重要。5、6、7月每月进行1次,以后进行人工拔除即可,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同时,要注意清沟排水。 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提苗为主,并以有机农肥为主,每次掺施尿素5-7千克,连施2-3次,最后1次可于旺长期,掺施普钙15千克、氯化钾5千克。抽苔现蕾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相隔1周,连喷两次,以促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物种价值

观赏价值

飞蓬容易栽培,生命力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可布置于花境、花坛或丛植篱旁、山石前,也可作切花;宜做海滨花园的材料。

药用价值

飞蓬与收载于 1977年版《中国药典》且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保护品种灯盏细辛为同属同亚组植物。据《长白山植物药志》记载,其根、茎和叶均含鞣质,叶和花中含挥发油;其花和花序可治疗发热性疾病,,种子治疗血性腹泻, 煎剂治胃炎、腹泻、皮疹、疥疮等。 国内外对飞蓬的研究报道极少,仅有关于其化学成分的报道。现代研究表明飞蓬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酮,而其中含量较多的是灯盏乙素(又名野黄芩苷)。

飞蓬在蒙药中也有应用,《蒙植药志》记载飞蓬全草主治外感发热,泄泻,胃炎,皮疹,疥疮。

古诗引用

飞蓬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在古诗文中有两个意义。

其一,形容人的头发很乱。如《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成语“蓬头垢面”里的“蓬”也是这个意思。《伯兮》中的“飞蓬”是“蓬”的一种,遇风之后易被吹散。这首诗是写一位妻子对远方行役的丈夫深切的呼唤。“女为悦己者容”,而“悦己者”在远方不得见,便没了兴致梳妆打扮,头发像蓬草一样杂乱。“飞蓬”在此也有了漂泊不定、无根随风飘动的内涵

其二,形容人的漂泊无定。较早地创造这一意象的是曹植。 如他在《杂诗·二》中就曾写道:“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安”,用“蓬”来比拟自己,“转蓬飘飘不定,‘流转无恒’,远离本根和同伴,孤寂无依。这并非其本心的意愿,而是恶劣的外在原因播弄的结果。”以表达自己迁徙不定的痛苦。蓬的这种飘无定所的特征与诗人曹植的生活境遇及内心活动产生了共鸣。自曹植之后,“转蓬” 意象就被后世的诗人所使用并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含义:漂泊不定。 例如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绩《登垅坂二首》:“转蓬无定去,惊叶但知飞。”[2]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

景观价值:宿根花卉,适合花坛、花境及盆栽;蜜源植物

参考来源

  1. 山地飞蓬,植物智, 2016-05-30
  2. 物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