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中(郭小川的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中这首诗歌为我们解读了单纯、善良的本性虽然让处在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文化界矛盾漩涡中心的郭小川左支右绌疲惫不堪,但不过他并非像陶渊明那样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他是要投身到建设的最前线,为工农业生产去“作战般地工作”。[1] 

山中
   一

   我要下去啦——

   这儿不是战士长久住居的地方,

   我要下去啦——

   我的思想的翼翅不能在这儿飞翔,

   我要下去啦——

   在这儿呆久了,我的心将不免忧伤,

   我要下去啦——

   简直来不及收拾我一小卷行装。……

   二

   冷漠、寂静、安详,

   一切都似乎是这样怪诞和反常。

   那轻捷的蝴蝶般的落叶

   跌在地上,竟也发出惊心的巨响,

   秋风像撒野的妇人的手

   急剧地敲打着寺院的红墙,

   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

   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

   三

   而我,曾是一个道地的山民,

   多少个年头呵在山中驰奔。

   就是那一场又一场的急雨呀,

   刷去了我生命的青春;

   那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树丛里,

   也隐藏过我这颗暴跳的心。

   可是我一次也没有

   听过这样的风声,看过这样的流云……

   四

   在那些严峻的日子里,

   每个山头都在炮火中颤动。

   而那无数个颤动着的山头上,

   日夜都驻扎着我们的百万雄兵。

   而每个精壮精壮的兵士,

   都有长枪在手、怒火在胸,

   那闪着逼人的光辉的枪刺呵,

   每一支都刺进郁结着雾气的天空。

   五

   我也是这些兵士中的一个呀,

   我的心总是和他们的心息息相通。

   行军时,我们走着同一的步伐,

   宿营了,我们做着相似的好梦,

   一个伙伴在身旁倒下了,

   我们的喉咙里响起复仇的歌声,

   一个新兵入伍了,

   我们很快就把他引进战斗的人生。

   六

   现在,那样的日子早已过去,

   这个山区也不再是那个山区。

   我住的是一个已故资本家留下的别墅,

   在我手中的是一支迟滞的笔,

   我的枪呢,我的枪呢,

   不知在哪一座仓库里烂成枯枝,

   我的马呢,我的马呢,

   怕早在哪一个合作社里拉上了犁。

   七

   是我眷恋那残忍的战斗吗?

   不,在战争中我每天都盼望着胜利。

   是我不喜欢这和平的国土吗?

   不,我喜欢,我爱,我感激。

   是我讨厌这山中的景色吗?

   不,初来的时候我也有很好的兴致。

   只是我永远永远也不能忘记

   我曾经而且今天还是一个战士。

   八

   我的习性还没有多少变移,

   沸腾的生活对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我爱在那繁杂的事务中冲撞,

   为公共利益的争吵也使我入迷,

   我爱在那激动的会议里发言,

   就是在嘈杂的人群中也能生产诗。

   而那机器轰隆着的工地和扬着尘土的田野呀,

   我的心没有一天不向你们飞驰……

   九

   我要下去啦——

   树叶呀我不能让你载着金色的时光轻轻跌落!

   我要下去啦——

   秋风呀你不要这样把我折磨!

   我要下去啦——

   小河呀我要同你一起走向喧闹的生活!

   我要下去啦——

   人们需要我像作战般地工作!

  

   1956年8月初稿

   11月9日改成

诗歌特点

①充溢着强烈,真挚的革命激情。郭小川对党zhi和革命事业有着无限深情,他的诗歌热情歌颂党,祖国和革命事业。

②富于哲理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成具有真知灼见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他还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

③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郭小川被认为是“时代的歌手和号手”。他擅长表现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

④在艺术上,郭小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楼梯式"的长句和民歌的清新。 [2]

作者简介

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人。是中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是音乐艺术家。著有《团泊洼的秋天》、《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鹏程万里》、《昆仑行》等。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