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草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通草葉,中藥名。為旌節花科植物喜馬拉雅旌節花StachyurushimalaicusHook.f.etThoms.等的嫩莖葉。具有解毒,接骨之功效。常用於毒蛇咬傷,骨折。[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小通草葉
漢語拼音:Xiǎo Tōnɡ Cǎo Yè
功能:解毒,接骨
主治:常用於毒蛇咬傷,骨折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小通草葉
拼音名:Xiǎo Tōnɡ Cǎo Y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Thoms.
來源
藥材基源:為旌節花科植物喜馬拉雅旌節花等的嫩莖葉。
採收和儲藏
夏季採收嫩莖葉,鮮用。
原形態
- 1、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m。小枝密被白色小皮孔。葉互生;葉柄長0.5-2cm,紫紅色;葉堅紙質至草質,卵形、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14cm,寬3.5-5.5cm,先端尾狀長漸尖或漸尖,尖頭長達2cm,基中圓形或心形,邊緣具密而銳尖的細鋸齒,齒端為骨質加厚的小尖頭;脈帶紫紅色,側脈5-7對。穗狀花序腋生,長5-12cm,多下垂,基部無葉。花先葉開放,黃色,長約6mm,無柄;小苞片1枚,三解狀卵形,長不及2mm,小苞片2枚,闊卵形,長2mm;萼片4枚,闊卵形,長6mm;雄蕊8,約與花瓣等長;子房卵狀長圓形,連花柱長約6mm。漿果近球形,直徑7-8mm,幾無柄或具短柄,花柱宿存。花期3-4月,果期7-9月。
- 2、落葉灌木,高1.5-5m。葉互生;葉柄長1-2.5;葉紙質,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cm,先端驟尖或尾尖,基部寬楔形或圓,邊緣有疏鋸齒;側脈5-6對。穗狀花序長3-10cm,具花15-20朵。果徑6mm,果柄長約2mm。花期3-4月,果期6-7月。
- 3、常綠灌木,高1-3m。葉革質,倒卵形,稀披針形,長5-11cm,寬1.5-3.5cm,先端尾狀長尖,基部楔形,葉緣具不規則細密銳鋸齒,近基部全緣。穗狀花序長1-3cm,具花5-8朵,花黃綠色、白色或綠色。果徑6mm,果柄長約2mm。花期3-4月。果期7-9月。
- 4、落葉灌木,高達3m。葉紙質至近革質;葉柄長1.5-3cm;葉片圓形,近圓形或闊卵圓形,長5-9cm,寬3-7cm,先端凹入,稀平截,具小突尖,基部微心形,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葉緣反卷,有疏鋸齒。總狀花序長2-5cm下垂。漿果,果徑約6mm,果柄長2mm。
花期4月,果期7月。
- 5、常綠灌木,高達3m葉堅紙質;葉柄長4-12mm,紅褐色;葉片線狀披針形,長6-15(-20)cm,寬1-1.5(-2)cm,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圓形寬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側脈5-8對。總狀花序長4-10cm,有花15-25朵。漿果徑4-6mm,柄長約2mm;具突存花柱。花期4-5月,果期6-10月。
- 6、落葉小喬木或常成灌木,高達5m。葉互生;葉柄長8-18mm;葉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8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下面灰綠以,被白粉,葉緣反卷,密生銳鋸齒;側脈5-7對。穗狀花序長約2cm。漿果徑約6mm,果柄長約2mm。
- 7、常綠灌木,高1-4m。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革質至近革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6-15cm,寬2-4cm,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齒尖骨質;葉脈5-7對,兩面凸起,下面紫色。鰨狀花序長(1-)3-6cm,基部有葉,有花12-22朵,花葉同放。漿果球形,幾無柄,直徑6-7mm,花柱宿存。花期3-4月,果期7-8月。
功能主治
解毒;接骨。主毒蛇咬傷;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廣西民族藥簡編》:「嫩莖葉搗爛敷傷口周圍治毒蛇咬傷(瑤)。葉搗爛敷患處治骨折。」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 1、治熱氣淋澀:喜馬拉雅旌節花配葵子、滑石、石葦水煎服。
- 2、催乳:喜馬拉雅旌節花配小人參燉豬腳。
- 3、鼻癰:喜馬拉雅旌節花配木通、細辛、附子、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
形態特徵
喜馬拉雅旌節花,又名西域旌節花(峨眉植物圖志)、喜馬山旌節花(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通條樹(經濟植物手冊)、空藤杆(四川中藥志)。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樹皮平滑,棕色或深棕色,小枝褐色,具淺色皮孔。葉片堅紙質至薄革質,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8-13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鈍圓,邊緣具細而密的銳鋸齒,齒尖骨質並加粗,側脈5-7對,兩面均凸起,細脈網狀;葉柄紫紅色,長0.5-1.5厘米。穗狀花序腋生,長5-13厘米,無總梗,通常下垂,基部無葉;花黃色,長約6毫米,幾無梗;苞片1枚,三角形,長約2毫米;小苞片2,寬卵形,頂端急尖,基部連合;萼片4枚,寬卵形,長約3毫米,頂端鈍;花瓣4枚,倒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5毫米;雄蕊8枚,長4-5厘米,通常短於花瓣;花葯黃色,2室,縱裂;子房卵狀長圓形,連花柱長約6毫米,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直徑7-8厘米,無梗或近無梗,具宿存花柱,花粉粒球形或長球形,極面觀為三角形或三角圓形,赤道面觀為圓形,具三孔溝。花期3-4月,果期5-8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9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緣陰濕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