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头睡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头睡鲨,又名格陵兰鲨、大西洋睡鲨灰鲨,是一种大型的鲨鱼,生活在格陵兰和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小头睡鲨的居住地比任何鲨鱼位于更北之地。它们是太平洋睡鲨的近亲。小头睡鲨的身长很震撼,体长最大7.3米,可以跟大白鲨媲美,甚至可能比大白鲨更大。为卵胎生的,小头睡鲨寿命有可能多于200年。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软骨鱼纲

亚纲: 板鳃亚纲

目: 角鲨目

科: 黑棘鲛科

属: 睡鲨属

种: 小头睡鲨

分布: 北大西洋

体长:最长7.3米

体重:1000公斤左右

生命:200岁

食性:肉食,鱼和海豹等

繁殖:卵胎生

习性:游速缓慢,生活在寒冷海域

外形特征

根据很多文献,小头睡鲨长最大7.3米,在1895年1月,一只小头睡鲨在苏格兰五月岛(Isle of May)被猎获,经过一番量度的工序以后,得出的结果是:长6.4米,重1,020公斤。 小头睡鲨跟大部分的鲨鱼一样,有很典型的鳍。它们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吻前突出的骨;而第二个特征是,它们的牙齿很小,鼻孔很大。后者大多可在快速行动的掠食者(鲨鱼)中看到。

生态习性

小头睡鲨属深海鲨鱼,它们居于海底达2,000米之处。它们以缓慢而出名,当被人类捕到时,甚至仅用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它们。它们的食物尽是一些身手敏捷的动物,如鱼和海豹等。人们甚至在部分小头睡鲨的腹中找到驯鹿、马和北极熊尸骸的一部分。曾经有一次,有人在其腹中找到一头完整驯鹿的尸骸(不包括其叉角)。小头睡鲨更会同类相食,它们之所以不怕彼此肉中的毒,是因为它们对那种鲨鱼毒有抗御能力。 一只新鲜的小头睡鲨的肉是含有毒的,即很多软骨鱼类的肌肉和体液内都含有的三甲胺氧化物(trimethylamine oxide)。在经过其他动物的消化系统时,三甲胺(trimethylamine)会分离出来,对动物或人造成的效果就像喝醉了酒一般。有时,在雪地拖雪橇的狗会不小心吃了小头睡鲨的鲜肉,由于神经毒素(neurotoxins)的影响,它们会无法站立起来。但是,若这些肉经过水煮或风干数月之后,其毒性就不能生效了。冰岛和格陵兰人很喜欢把它们的肉放在冰雪中加以雪藏,假以时日,再拿出来吃,这种食物在冰岛很常见,称为“冰岛干鲨”(Hakarl)。由于它们有一阵腐肉的臭味。 一种寄生的桡足动物(copepod)──“Ommatokoita elongata”,会在小头睡鲨的眼部吃其角膜,这令小头睡鲨的角膜组织损坏,造成局部失明。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头睡鲨都有这个问题出现。除此之外,研究显示小头睡鲨可在黑暗中感应光线。Ommatokoita elongata这种桡足动物是一种黄白色的生物,可造成生物发光,故若其在小头睡鲨的眼中,并非全无好处,至少可以成为小头睡鲨的猎物的诱饵。这也就是为什么行动比缓慢的小头睡鲨迅速的猎物(如章鱼等)能被其吃掉的原因了。

种群现状

格陵兰鲨鱼是历史上是挪威、冰岛、格陵兰岛等水域鲨鱼肝渔业的渔猎目标。这些渔业对这个物种具有显著的影响。格陵兰渔业从十九世纪初开始。 1857年产量为2000-3000头/年,但在1910年代已增至32000头/年。格陵兰鲨鱼肝油的商业捕捞在1960年停止。在20世纪70年代该物种被认为是在挪威西部还存在商业捕捞的渔业问题,政府为了减少对该物种的捕捞,采取了渔业补贴政策。 现今,该物种会因为渔民们用拖网捕捞格陵兰大比目鱼和其他的鱼虾的渔业工作而误捕,也有设置鱼的陷阱和刺网而捕捞。

生物毒素

由食用有毒鲨鱼的肉而引起的中毒,一般是轻症,其症状难得超过以腹泻为主的轻度肠胃炎。然而,吃了有毒的鲨鱼肝,能导致剧烈的生物毒中毒,其症状往往在30分钟内发作起来,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厌食、头痛、虚脱、弱速脉、欠爽、失眠、冷汗、口感觉异常和舌、咽、食管的灼感。随着时间进展,神经性的及其他症状变得更加明显,引起极端虚弱、牙关紧锁、肌肉痉挛、四肢沉重感觉、睑痉挛、瞳孔扩大、上眼皮痉挛性收缩、呃逆、视觉紊乱、指尖刺感、关节酸痛、谵妄、运动失调、失禁、小便困难、上皮脱屑、瘙痒、呼吸窘迫、昏迷和死亡。恢复期自一、两天至数周不等。其死亡率不详,但据信是较高的。

在格陵兰睡鲨中发现的毒素,大都在其肉中而不是在肝里。鲜肝能吃而无危害。通过干燥,可以把鲜鲨肉中的毒素的活性减低甚至破坏。人食格陵兰睡鲨的肉而产生的症状,与在狗中发现的情况相似,这将在毒物学部分加以叙述。其明显的症状是胃肠和神经系统的疾患,但与食用某些热带较大鲨鱼的肝而引起的一般板鳃类生物毒中毒的临床现象有些不同。

把格陵兰睡鲨的毒肉割成条条,挂在户外直至干燥,就能安全可食。悬挂肉条的方式要使液汁能从肉上流走。当肉在冬季悬挂和冻结起来时,解毒最彻底。以后,在冻肉融化时,液体流走,并应置于太阳下和风中容其完全干燥。在夏季月份未完全干燥的肉表面能形成一层硬皮,阻碍着内部变干。据说未充分干燥的肉比鲜肉更毒。

生长繁殖

小头睡鲨为卵胎生的,其寿命有可能多于200年。

繁殖方式

要等一个世纪才能有伴侣。这就是格陵兰睡鲨的生活。地球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正是这种鲨鱼,它们的寿命可能达到400岁。此外,雌性的格陵兰睡鲨据称要到身长约4米时才能性成熟,换算成年龄也就是至少要到156岁才成年。为卵胎生的,其寿命可达400年。

相关报导

中国科学报讯:想象一下,要等一个世纪才能有伴侣。这就是格陵兰睡鲨的生活。2016年8月,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地球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正是这种鲨鱼,它们的寿命可能达到400岁。此外,雌性的格陵兰睡鲨据称要到身长约4米时才能性成熟,换算成年龄也就是至少要到156岁才成年。 格陵兰睡鲨又称小头睡鲨,广泛分布于格陵兰岛与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其在成年时身长达到4至5米,但它们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有时1年只长约1厘米。 未参与该研究的丹麦冷水生理学家Michael Oellermann表示,格陵兰睡鲨如此长寿“令人惊讶”。“原因可能是海底是一个危险地带,食物缺乏,而且疾病可能随时来袭”。 人们一直猜测格陵兰睡鲨能活很长时间。上世纪30年代,一位渔业生物学家在格陵兰岛水域标记了400头鲨鱼,结果发现这种动物每年只长1厘米,这提示它可能有着格外长的寿命。但科学家无法弄清格陵兰睡鲨的实际寿命有多少年。因为,传统的测年方法通常使用动物的钙化组织,一些鲨鱼中可以使用鳍脊,但这种钙化组织在格陵兰睡鲨中十分稀少。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海洋生物学家John Steffensen对此十分好奇。他从北大西洋捕获的格陵兰睡鲨身上收集了一块脊骨,希望找到能计算该动物年龄的生长环,结果没有任何发现。于是,他咨询了丹麦奥胡斯大学放射性碳定年法专家Jan Heinemeier。Heinemeier建议使用鲨鱼眼睛代替骨头。 于是,Steffensen及其同事,转而使用格陵兰睡鲨的眼部晶状体进行放射性碳测年。这种方法此前曾用于测定鲸鱼的年龄,但用来确定鲨鱼等鱼类的年龄还是第一次。 研究人员一共对28头雌性格陵兰睡鲨的眼部晶状体使用了放射性碳测年技术,这些鲨鱼是在2010年至2013年间捕获的,其中最大的一头鲨鱼身长502厘米。分析显示,这头最大的鲨鱼寿命估计为392岁,误差为120岁。这就是说,这条鲨鱼年龄至少是272岁,最大可能达到512岁。 因此,Steffensen团队在论文中写道,格陵兰睡鲨是地球上已知的、最长寿的脊椎动物,超过了以前的长寿冠军露脊鲸(211岁)。唯一已知比格陵兰睡鲨寿命还长的是深海圆蛤(507岁)。

2013年,英国班戈大学无脊椎动物硬组织专家Paul Butler和同事,描述了一个发现于北大西洋的500多岁的深海圆蛤。但Butler怀疑有更多长寿物种未被发现。 让Oellermann印象深刻的除了格陵兰睡鲨的长寿命外,还有研究人员计算出这些数字的方法。他们还认为,冷水能帮助这些动物减缓生长速度和生物化学活动,从而延长寿命。

“更低的新陈代谢速率起到大作用。”美国密歇根大学遗传学家Shawn Xu说,“但这并非完整的故事。”3年前,他的线虫研究揭示,寒冷还能激活抗衰老基因,帮助动物更好地折叠基因,除去DNA破坏分子,甚至有效击退感染,从而延长动物寿命。Xu表示,在动物界,冷活化分子“在进化上十分保守”,因此,这些路径很可能存在于这些鲨鱼身上。

美国弗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鲨鱼专家Jack Musick也指出,他对格陵兰睡鲨的长寿并不感到意外,“400岁是很长,但还是可信的,因为这种鲨鱼生活在这么冷的水中,代谢极其缓慢,而且又能长到这么大的体形”。

地理分布

小头睡鲨生活在格陵兰和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