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关镇隶属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地处巩义市东南部,东邻米河镇,东南与新中镇接壤,西南与涉村镇相邻,西与大峪沟、竹林镇相接,北与大峪沟镇、米河镇相连,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6.39平方千米。

1952年,为巩县小关区。1961年7月,为郑州市上街区小关公社。于1983年,改公社为小关乡。1990年10月,撤乡建镇。截至2018年末,小关镇户籍人口33871人。截至2020年6月,小关镇辖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小关村。

2011年,小关镇财政总收入9003万元,比上年增长5.2%。人均财政收入2609元,比上年增长5.2%,农民人均收入11253元。 截至2018年末,小关镇有139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9个。[1]

乡镇概况

全镇总面积6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7万亩,截止到2005年底辖13个行政村,人口3万多。 小关镇先后获得"河南省十佳乡镇"、"河南省中州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国乡镇之星"荣誉称号,2003年又获得"国家卫生镇"和"郑州市文明镇"荣誉称号。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夺得年度巩义市奋进杯一等奖,2005年被评省级文明先进镇。

行政区划

小关镇辖13个村委会:小关村、冯寨村、龙门村、南岭新村、楼子沟村、口头村、杜沟村、段河村、水道口村、张家庄村、郑沟村、山怀村、丰门沟村。[2]

乡镇沿革

小关镇古属巩县,据镇南沟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观音堂拜殿碑载:"县治(指巩县老城)东南三十里许地,名曰小关镇"。据此看来,小关称镇,历史在270年以前。 郑州解放前后,1948年6-11月属临时建立的荥汜广县。

古代入洛的大道名关虎牢关小,故叫小关,镇以得名。镇址在关口西,风凰山北,曾叫凤山镇。小关镇古属巩县。1948年6-11月属临时建立的荥汜广县。1950年1月至1964年6月属郑州行区。其余时间均属巩县(巩义市)管辖。1962年建小关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10月,撤乡建镇。

自然资源

小关地理优越,资源丰富。全镇南部山峰重叠,北部丘陵起伏,地面荒山面积大。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约20余种,主要有:铝矾土、煤炭、粘土、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氯化石、燧石、红粘土、矿砂等,铝矾土储量2800万吨,石灰石3亿吨,粘土156万吨,煤炭910万吨。地下矿藏多、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镇各类工业企业261家,已形成不锈钢、非织造布、铁路配件、耐火材料、建筑材料、冶炼、矾土粉加工、煤炭等八大支柱产业。

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在镇南部山区的南岭村已建成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和千亩优质核桃基地,主要产品石磨面、玉米糁、柿子醋、柿饼等。小关镇土特产有核桃、山萸肉、山楂、柿子、橡子、杏、山枣和金银花等。[3]

基础设施

科学规划为指导,规范小城镇建设

小关镇城镇建设工作以规划为前提,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管理为重点,层层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荣获中国乡镇之星、河南省中州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2005年又被授予省级文明镇的称号。

镇党委、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特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小关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把握310国道横贯该镇东西这个特点,首先确定了" 轴、一中、二副、二区"的总体思路,即以310国道两侧相对平坦的谷地为轴线,以镇政府所在地小关村为中心,以孙寨、口头村为副中心,逐步促进人口向其集中,加快商贸、住宅和服务业建设;把310国道南部山区建设成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快林果业快速发展,把310国道北部丘陵地区建设成为工业示范园区,加快不锈钢、无纺布、耐火材料、机械制造等工业项目的发展。同时完成了12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2005年委托巩义市规划设计院,对该镇镇区编制了1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对小关镇商贸街建设和人居工程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为该镇的小城镇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镇区建设,完善城镇功能

该镇在镇区已投入建设资金数亿元,小城镇建设体系已基本形成,镇区内道路系统发达,310国道贯穿镇区东西,其它主干道已全部硬化成水泥路面,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电力、通讯四通八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6平方米,镇政府、亚文化中心、滨河新村住宅楼、巩义市五中、二职专、无纺布城镇城、小关镇商贸街、小关村五幢楼居民区、小关矿山居民区等建筑楼群。2003年来,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镇区建设。在创建百里文明长廊活动中,小关镇投资700多万元,对7.8公里国道沿线两侧进行了整治,做到了"绿、净、亮、通、雅、信",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在巩义市百里文明长廊创建活动中,首屈一指。投资500万元对小关、口头、无纺城等河道进行了治理,投资200万元在镇区中心地段建设了四个小游园和三个高标准公厕,并在游园中设置了健身器材、草地音响、景观灯、高杆灯等,投资60多万元,在镇区中段,新安装了路灯36根,修复路灯60多根,使镇区1.8公里路段实现了路灯照明。投资10万余元修铺了商贸街柏油路面,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小关商贸街门面房20多套,投资60万元占地7.5亩,修建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康乐园,为商贸街的全面开展发建设奠定了基础。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关无纺城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在镇村道路建设中,截止到2003年底共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村组道路30多公里。投资1600万元,新修杨涉路20余公里,这些重大的建设工程为完善小关镇的城市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为长期保持镇区整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立由20人组成的小关镇环卫队,统一组织,统一服装,统一发放工资,统一配备工具,并配备了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和运输车辆等,负责镇区及310国道路面及两侧卫生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各村也成立有3-10人的环卫队伍,建立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还成立有小关镇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大队,使该镇的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小关镇截至2005年底共有各种医疗机构25 个,其中镇卫生院1 所、门诊部1 个、村集体卫生所15 所、集体医务室3 个、个体卫生所5 家,共同承担着全镇近4 万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任务,全系统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7 人,镇卫生院60 人,其中主治医师9 人,主管护师2 人,住院床位25 张,医院规模和技术力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2003年9 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全镇每年参合农民的比例都在90% 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巩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镇。两年来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制贫、因病返贫现象,实现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促进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的社会效果。

教育

小关镇镜内有高中二所(巩义市第五高中、巩义市第二职业中专)、初中2所一初中和二初中),小学8 所,现高中在校生2700 余人,初中在校生2330 人,小学在校生2632 人,在校教职工510 人。2005年中招考试我镇考入巩义二中(重点高中)39 人,高考中,进本一(重点)线4 人,上本科线98 人。

全镇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第五高中已跻身于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花园式单位,被评为郑州市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先进先进单位。第二职专多次在郑州市举办的各类竞赛中名列前茅,2000 年9 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1 年10 月获郑州市第八届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财会专业二等奖, 2002 年5 月和2003 年9 月获郑州市第九届、第十届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团体一等奖、财会专业团二等奖。2004年12 月在郑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同年,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中等职业中专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教师学历水平也逐年提高,荣获省、郑州市、巩义市级的优秀教师共计 20 余人;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年轻化。

文化

小关镇建立了文化站、 图书室,建有影剧院、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用户达1400多户,全镇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全镇15个村全部开通了党员远程教育体系。小关镇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用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陶冶人民的情操,从而促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进行。全镇大部分行政村和镇属集体企业建立了"青年之家"、 "文化室"、 "党员活动室"、 "社教馆"、 "娱乐室"等,为广大农民学习、娱乐、健身提供良好场所。

小关镇的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每年春节期间,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全镇各村、镇办企业、各单位均组织宏大的演出队伍,有组织地在镇区中心、热闹街道争相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每年农历正月由镇政府统一组织举办小关镇大型灯展活动,吸引镇内外成千上万群众前来观看,影响颇大。丁烟村成立并训练了一支高水平的管乐鼓乐队,经常应邀到市、省、北京演出,95年4月参加北京国际管乐艺术节,与来自五大洲的乐队同台演出,受到中外游人的赞誉。小关村成立的"安塞腰鼓队"和"陕西胸鼓队"远近闻名, 曾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市大型活动演出,在河南省少林武术节和河南睢州划船节获得省政府颁发的荣誉奖两项,受到各级领导与广大群众的好评。镇政府又组织了周末文艺广场活动,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更力口丰富多彩。[4]

农业发展

小关镇农业人口3.6万人,耕地2.3万亩,水浇地少,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小关镇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下大功夫,首先,在南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2003年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1.4万亩,栽植优质"香铃"核桃5万株,在南岭新村建成了千亩优质核桃基地,同时,完成了小杂果工程,栽植日本"斤柿"4万株,完成道路配套绿化工程15公里。其次,在中部近邻310国道交通便利的小关、口头、楼子沟等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并以此辐射周边各村,现全镇规模养殖户已达近百户,其中2004年新发展的就有50户之多。第三,在北部产粮区及南部山区积极发展节水灌溉,修建水窖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及新技术以发展特色种植。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小关镇以南岭绿色食品加工厂、小关郎新卯养猪厂为农业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小关镇特色种、养殖业。小关镇南岭新村绿色无公害食品加工厂已投入70多万元购置了4套加工设备,同时带动600多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该公司以新、特、优为产品特点,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进行生产,该公司开发试生产的玉米糁、小麦石磨面、柿子醋、优质干杂果等产品畅销周边地区,产品供不应求,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四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南岭新村600多户农户投资30多万元,从省农科院引进优质"香铃"核桃5万株,初步建成了千亩核桃基地。

在养殖方面,郎新卯养猪场存栏近千头,是小关镇的龙头企业,在他的影响下,小关镇新发展规模养猪户16户,规模养鸡户20户,规模养羊户15户,基本形成了养殖高潮,对广大农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辟增加收入渠道起到了促进作用。 小关镇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政策优惠,发展思路明晰。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农业发展思路上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发展农业风险小,收效快,政府支持的特点又使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农业经营的环境,拓宽了农业发展的渠道。口头村12组在粮食种植方面采取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作业等方式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含量,使农业总产出有所提高。丁烟村养殖厂在集中的土地上经营既减少了规模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又使公益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达到了公司、农户双赢的预期目标。[5]

工业概况

小关镇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铝矿石、矾土粉、煤炭等储量较多。改革开放初期,小关镇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工业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迅猛,但多以资源型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上世纪90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企业日益成长壮大起来,实现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经过二十多年来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以不锈钢、非织造布、耐火材料、建筑材料、铁路器材、轻钢结构、矾土粉加工、煤炭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全镇各类工业企业94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2005年实现产值14亿元,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势头强劲。 小关镇把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作为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竖持多层次投入,多渠道融资,多元化开发,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全镇累计已有了12家企业于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建立了联系,建立了2家市产学研基地,3家企业被批准为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成为省重点保护企业,5家企业获得ISO9002国家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得国营进出口权。河南正程铁路装备有限公司和铁路科研部门联合研制开发的"机车智能防溜器"通过了国家铁道部的部级鉴定。郑州水刺无纺布开发生产的"枫林牌"高级美容洁面巾、静电除尘纸、压缩毛巾已获得有关部门的生产许可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地。中州集团一分厂与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低密度、低气孔电炉顶高铝砖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6]

参考文献

[[[Category:660 中国地理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