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將鄉情進行到底——讀潘鳴散文集《故鄉不老》(周建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將鄉情進行到底——讀潘鳴散文集《故鄉不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將鄉情進行到底——讀潘鳴散文集《故鄉不老》》中國當代作家周建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將鄉情進行到底——讀潘鳴散文集《故鄉不老》

作家潘鳴將新出的散文集定名《故鄉不老》,我深以為然。不說「不老」一詞對於大腦神經的衝擊,就「故鄉」二字,便讓人產生許多共情。對《故鄉不老》的認同,基點在自己也寫過一些關於故鄉的文字,高點卻在字裡行間散發出的濃郁鄉情。

故鄉,是作家繞不開的話題。《白鹿原》的背景在作者陳忠實的故鄉陝西關中平原,阿來的《塵埃落定》故事發生在他生活過的康巴一帶。小說如此,散文更是。散文的「散」,決定了作家可以更加肆意地抒寫故鄉。冰心在《我的故鄉》中寫她對故鄉福州的回憶「像初融的春水,涌溢奔流」。不敢將潘鳴的《故鄉不老》與這等名家大師相提並論,但其「涌溢奔流」的真情應該並無伯仲。

繞不開故鄉,首先是繞不開生活過的熟悉場景。潘鳴的故鄉生活起於德陽什邡,幾十年閱歷,使其對於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花草樹木如數家珍。大隊戴支書、會計周官、兒時夥伴貴娃,路邊的幺店子、小北街的冷飲店、川西壩子的小溝渠……這些都是《故鄉不老》的題材。對於故鄉大地,惟其熟悉,便有了情,便離不了。

繞不開故鄉,歸根結底還是繞不開故鄉對作家思想的啟迪。遲子建說,「故鄉是文學永恆的根」。可見,故鄉是永遠的創作源泉。我與潘鳴熟識時間並不久,相識大概是在2021年初。那時候,德陽作協正醞釀推舉潘鳴擔任主席。有人擔心其離開德陽已久,能否心在德陽。恰在那時,讀到潘鳴在《成都日報》上發的《「工匠」母親》,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母親「跟男社員一樣經受日曬雨淋,風吹霜凍」。對於這樣一句簡單的描述,很多人或許把關注點放在「日曬雨淋,風吹霜凍」上,但我卻被「跟男社員一樣」幾個字勾起了對母親的回憶。那個年代,我的母親也是那樣,出工比着男社員幹活,掙的工分永遠比男社員少,卻永不放棄。我以為,能夠從這種細微之處關注母親的人,骨子裡必定有着深厚的故鄉情結。事實上,潘鳴不僅在文學管理上詮釋了故鄉情結,更創作出了這部升華故鄉情節的《故鄉不老》。

《故鄉不老》的55篇散文,並非刻意為「故鄉」主題而作。至少,最初的創作應該不完全是刻意而為。《故鄉不老》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立的切入點,在推崇主題創作的當下,這似乎有些不隨流。但觀55篇散文,包含了兒時記憶、青春回憶、現實生活三大板塊四個篇章,作者按照文思情感排章布節,文字間的鄉情汩汩而出,無不透露出自然和純粹。這種自然而然的主題流露,一下子把鄉情從作者靈魂深處兀立了出來。《故鄉不老》,簡單說是一部文學作品,深入讀應該是潘鳴篤情故鄉的一種責任。

茅盾文學將得主喬葉說「寫作的本質是回憶」,作家蔣藍也說「文學是靠回憶寫作的」。回憶,不會也不可能還原過去。回憶是碎片化的,我們對故鄉的回憶往往是一個點、一個片段。事實上,回憶往往定格於某一畫面。文學創作,不外乎是將畫面以外的東西展現出來,這些就像視頻創作中的補幀,潘鳴將這種「補幀」戲稱為「添油加醋」。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潘鳴所說「添油」,添的是細節。《故鄉不老》之所以讓我感同身受,事實上是那些細節的展示讓我如臨其境,產生了強烈的在場感。比如《「工匠」母親》寫母親做豆腐乳:母親「把切開的小豆腐塊放入鋪着乾淨穀草的抽屜或竹篩,擱在濕陰處存足時日。讓鮮嫩的豆腐在特定的氣溫和濕度條件下邊發酵邊冷凍,最後方能『漚』成表面一團金黃絨霉,內里藏着爽口奇香的美味珍餚。」切開、放入、擱在、發酵、冷凍、漚,一個動作就是一道工序。工匠講究「工序精準」,但傳統做豆腐乳的程序一般比較模糊,作者用動作分解,便有了工序,也讓「工匠」母親的形象躍然紙上。

潘鳴所說「加醋」,加的是情感。情感惟其真,方能感動於人,而感動,是文學的靈魂。事實上,我們對故鄉的回憶正是那些最感人的細節。閱讀《那時愛》,「母親走得很吃力,步子在地上一寸一寸挪移,身子像座斜塔般向右傾歪。矮個的父親緊傍着她亦步亦趨,為她提供依靠和支撐,像一道移動的承重牆。看上去,他們的軀體幾乎合二為一的樣子了。我忽然發現,原本一頭花白寸發的父親,不覺間已是銀雪蓬蓬。夕陽斜照下,二老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很長……」讓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動,是因為從情真意切的細節里,我感受到的不是父母兩個人的愛情,而是兩個生命的愛。

在潘鳴筆下,母親不只是母親,父親不只是父親,村裡的劉大爺也不只是劉大爺。正如《故鄉不老》開篇所言,那是「一座龐大的人物群雕」。我以為,這座人物群雕便是故鄉,是作者地理上的故鄉,更是作者精神上的故鄉。

「故鄉不老」,應該是鄉情不老。惟有將鄉情進行到底,才會「故鄉不老」,這或許也是《故鄉不老》帶給我們的文學啟示。

[1]

作者簡介

周建華, 網名天台, 四川羅江人,生於1968年4月,著有散文集《天台軼事》。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德陽市教育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德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